43:陈舒:子将观玄德公如何?(求追读!)43(1 / 2)

大日初升,辉光如炬。

连日来的战火,引得百姓心惊肉跳,自刘备入主之后,兵不扰民,不添杀戮,未曾横征暴敛,曲阿逐渐承平。

城中百姓走出家门,四处游走,商贩开了店面,商贾开始叫卖,烟火气,市井气逐渐回归。

行人之间,还有甲士巡守,维持秩序。

若是他时,百姓,商贾遇见披坚执锐的兵马,必定惊慌,恐惧,躲闪不及,不愿与之接触。

反观曲阿城内百姓,对巡逻甲士熟视无睹,倒是一些小瘪三,街头浪荡子见之如老鼠遇猫,缩进脖子不敢造次。

和平之景,与数日前有天壤之别。

刘备亲自出城十里,迎接许劭,将之引入城中,按照陈舒的谋划,并未第一时间入府衙议事。

反而拉着许劭到了城中繁华处。

刘备如今在城中的声威很高,所过之处,皆有百姓露出善意,笑意,甚至胆大者与刘备叫好。

见此,刘备一一回应,正如亲朋。

在刘备身边那位身长七尺有余,身着青衫,头戴冠帽的中年文士见此,眼神闪烁,神色微变。

刘备并未多说什么,可许劭心中已经了然,对于这位渡江南下,相助刘繇的镇东将军感观极好。

“久闻玄德公仁德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许劭心中微动,难以平静。

“劭前追随正礼公,退居曲阿,数日不见天晴,城中人心惶惶,百姓居家不敢外出,商贾畏惧不敢叫卖!”

“如今玄德公不出两日,便让曲阿城有了月前景象,百姓无惧,商贾无忧,可谓仁德之表率也!”

许劭难以平静,朝着刘备躬身一拜。

他见识过徐州牧陶谦,也见识过扬州刺史刘繇,他们皆是有名声之辈,可均不如眼前这位刘玄德。

陶谦空有其表。

刘繇性烈,忠厚,在如今天下已然上乘,却依旧不及刘备。

刘备忙上前,扶起许劭,说道。

“备有心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百姓,苦于连年奔波,却无落脚之地,如今曲阿百姓信任于备,备也觉得心中暖意横流。”

许劭眼神微动,却是没有第一时间表态,继续跟着刘备走了一段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刘备,真乃吾主也!”

在街上逛了一会儿,刘备也回了府衙。

这一段路,刘备是开心了,许劭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可就是苦了刘备身边的亲兵们。

他们可不管什么君臣民其乐融融,他们只关心刘备的安危,时刻警惕,注意,幸好没出差错。

回到府衙。

刘备请许劭上座。

“备于徐州,便听闻子将之名,正礼公也曾提及许子将天下名士尔!”

“今日一见,果然有英杰之气!”

许劭惭愧一拜。

“玄德公过誉了!”

天下名士,连刘繇都辅佐不了,致使其败于孙策之手。

这也算是应征了诸葛丞相对他的评价——有识人之才!

陈舒给刘备的建议,也仅是以许劭为“宣传组组长”,并不会让其施政,或者带在身边问计。

“如今正礼公已死,备亦想剿灭孙策,为正礼公报仇雪恨,维护陛下威严,但徐州境内袁术大兵压境,备之二弟连日来信声称寡不敌众。”

“若是广陵失守,备腹背受敌……”

刘备摇头叹息,看向许劭。

“子将乃是天下名士,可否为备指一条明路?”

听得刘备所言,许劭顿时惊了,他连忙起身说道。

“玄德公真要离开曲阿,返回徐州?”

“那不是白白将吴郡送给孙策?这与正礼公所愿相悖啊!”

刘备闻言,苦笑摇头。

“子将或不知晓,备在徐州,受袁术与吕布相攻,本就兵少将寡,如今再渡江南下支援正礼公。”

“北地广陵郡用兵捉襟见肘,二弟云长恐难持久支撑!吾手下兵马人吃马嚼,粮草不济。如今正礼公已然不在,备留在江东已失了大义!”

许劭皱眉,连忙劝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