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戴鹤轩帐内献良计!长江中的木屑?19(1 / 2)

“李大哥!别动手,是我。”唐世曜急忙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担心自己要是慢一步,双方就打起来了。

“害!原来是你们啊!吓我一跳。”李想念见状直接与唐世曜拥抱在一起。

“自从德清县一别,我日夜担心着你们,怕你们人太少会有危险,如今总算是盼来了。

唐世曜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急忙将众人引上了船。之后张开巨帆,前往崇明岛。与此同时,憋屈了一路的项诗诗也终于不用躲在棺材里了。

“表弟,这一路上可曾有什么危险吗?”诸葛逸少对唐世曜这几天的经历十分关心,因为唐世曜加上唐臻,是他在这个平行时空最后的亲人了。

“回表兄的话,自从我等假扮成难民后,那些狗官果然把我们赶来赶去,以至于我们顺利的逃到这里。后来我见你们迟迟不来,就让弟兄们在这里搭建了临时房屋。不过说来也奇怪,这一带的船只突然变得好少,我们好说歹说才借到了3艘”

唐世曜洋洋洒洒的说明了这几天的经历,同时对于船只的事情也多为疑虑。

“不应该啊!松江府的船只怎么可能十艘都借不到?”诸葛逸少满脸疑惑,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小渔村为什么会没有渔船。

“表兄,我前段时间听说,好像有一个叫杨宪的官员杀了一个贪官,深得民心,之后他就大肆搜集船只,不知道要干嘛?”唐世曜立刻汇报了自己最近听说的一件事情。

“什么?杨宪!莫非是洪武朝的那个?”诸葛逸少满脸震惊,如果真要是他,那可不好对付了,他虽然是一名酷吏,但也是一名干吏,万万不能小觑。

“表兄,洪武是啥?我怎么听不明白,难道你认识他?”唐世曜听到诸葛逸少的话更加疑惑了,这杨宪和洪武又是什么关系,直接把唐世曜给绕晕了。

“若是此人,我等万万不可轻视。敢问唐将军,船中粮草可供几日?”张煌言听到洪武、杨宪这两个关键词瞬间秒懂,随即又思虑起粮草的问题。

“三艘大船的粮草,我粗略估计过,够我们六百多人吃1个月应该是没问题的。”说实话他也知不道买了多少粮食,也不知道大军需要多少。只是听卖粮食的人说,塞满三艘船够六百人吃1个月。

“如今之计,我们应当驻扎崇明岛,等到国丈大军南下便与之会合。平日我等需要装作渔民,官府对此地管控疏松,暂时是不会有危险的。”张煌言分析着,因为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第一步。

“你小子,我忍你很久了!”只见项诗诗一把揪起诸葛逸少的耳朵,这一路上可没少被喷,而项诗诗却是一直忍了下来。

“诶,痛痛痛!你先放手,我告诉你个秘密!”诸葛逸少连连求饶,主要是他真的很怕疼。

“说吧!兴许本公主还能放过你。”项诗诗听到诸葛逸少有秘密要讲,瞬间充满了好奇心。

“你看到那些礁石上的生蚝了吗?”诸葛逸少穿越前作为海边人,对于一般的海鲜,他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看到了!怎么了?《神农本草经》上记载,是一味药。”项诗诗看着礁石上的东西,不明白诸葛逸少为什么这么激动,在他的认知里,不过是味药材。

“这么想你就肤浅了。我教你,你把这些生蚝收集起来,找个锅,洗干净后不加水倒入。用小火慢熬,同时一边搅拌,等到产生了粘稠的汤汁,就将肉捞出。而那汤汁名叫蚝油,正是一种极品调料,一定能让你回味无穷。只可惜子瞻不在,不然一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诸葛逸少详细的把蚝油最原始的制作方法说了出来,让他制作飞机、坦克、大炮这些东西,他肯定搞不出来,但是这种常见的东西还是了解一点的。

“诸葛阿弟,你所说的蚝油当真如此美味吗?”张煌言作为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他自认为吃过海鲜无数,但是生蚝的这种做法,他却是第一次听说。

“没错!苍水先生,你看这崇明岛似乎海鲜挺多,我觉得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海鲜的做法,是生腌、白灼、清蒸、红烧、葱油、油炸、做羹还是煲汤。”

诸葛逸少故意很大声的讲着,时不时用眼神看看项诗诗,仿佛就是想让她听见。

“看来诸葛阿弟对海鲜也颇有研究,在下身为明州人,上辈子怕是白活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张煌言一听也来了兴趣,他也很想知道海鲜如果按照诸葛逸少说的那么做,又会是什么滋味。

“不瞒苍水先生,其实在下的祖籍在鄞县东钱湖那边,和你算是半个老乡了。”诸葛逸少得意的看着张煌言,在这个世界能遇到老乡算是很不容易了。

“打住打住!你俩说的我快馋死了!”项诗诗其实一直听着,自从苏轼的出现,使她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个吃货。不过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逸少对于吃,竟然也研究颇深。

“李想念!唐世曜!你俩去抓小螃蟹吧!这玩意油炸嘎嘣脆!诗诗的话可以去抓泥螺!这玩意生腌、爆炒都行。我和苍水先生坐船稍微开出去一点,不知道能不能捞到什么海鲜。”

诸葛逸少急忙开始分工,自从他穿越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天天炫海鲜,心里很不是滋味。放在穿越前,海鲜对他来说,可谓是餐餐必备,可以不吃肉,但是不能不吃海鲜。

淮安府宿迁,李厚卿处。

“报!国丈大人。门口有个将军求见,他自称是公主殿下的亲卫。”一个小兵急促的禀报着,因为门口的戴鹤轩一看就是将军级别的,他更是不敢怠慢。

“让他进来吧!”自从李厚卿被莫名其妙调到宿迁,他就深感疑虑,一直怀疑诏书的真假。

“国丈大人!大楚没了,不过您老先别急,我这里有公主殿下的亲笔手书。上面说明了楚朝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及是如何灭亡的。第二份手书,是公主殿下的军师写的,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先生临走前,对末将说过,只要国丈大人按照他的计划来,大楚就能复兴,形成鼎足之势。”

“什么?怎么会这样!老夫这才屯田多久,朝堂就出现了巨变。”李厚卿显得十分着急,他急忙打开布帛,先后看了两份手书。

“你叫什么名字?”李厚卿对眼前这个人瞬间充满了敬佩之意,毕竟能冒着风险,突破重重阻碍来到他这里,已经实属不易。

“在下戴鹤轩,原先是东宫六率的。”戴鹤轩大声回应着,因为接下来他需要和国丈好好配合,才能顺利南下。

“好!请你速速去将唐臻将军请来,我们来商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是!”戴鹤轩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骑上了国丈的马,飞奔到校场,请来了唐臻。

一刻钟后。

“唐兄,眼下我们的战船少之右少,不过45艘,小战船平均一艘载200人。大船仅一艘,可作为帅舰载1000人”李厚卿开始分析这边的形式,当时他奉旨驻守宿迁之时,只带了10000水师,4万步卒。

“公主殿下那边怎么说?”唐臻反问道,在他看来,自己和国丈显然是一支孤军了,且悬在钱家叛军和池家伪朝廷中间。

“公主殿下那边一切安好。如果根据张煌言先生的判断,苏轼应该已经成功说服了司马宣礼,钱行刃不日进攻徐州府和淮安府。此时正是我们脱身之时。”

李厚卿看着布上的计划,先是用公主殿下的手书稳定人心,随后向众将表达自己誓死突围的决心。。

“国丈!我以为此法可行,如今南方伪朝廷的战船全部集中在水师提督杜子滕手中,手握八万水师。此人必将是我们撤退的最大阻力”

唐臻显得有些焦虑,如今我方战船只够10000人用,难道自己撤退的时候,直接把4万士卒丢下吗?这显然不可能。但是张煌言并没有细说这一点,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对于国丈这边的实际情况,还是知之甚少。

“杜子滕是崔介甫的侄子,我与他曾见过一面。据我所自,此人并无什么大才,对于水战知之甚少,纸上谈兵倒是有一手。主要还是靠关系混上的,且平时重利好色、胆小怕事。”

李厚卿向众人解释着,经过讨论,众人一致认为对付这个人肯定不能来硬的,不然一定是自己这方吃亏。哪怕对方再笨,自己的水师只有人家的八分之一,这才是最大劣势。

“国丈大人、诸位将军,我有一计,可除杜子滕。”

戴鹤轩忽然灵光一闪,一条妙计诞生了。

“鹤轩快快说来!”

李厚卿一下就来了兴趣,如果能除掉杜子滕,那么张煌言“一袭长江”的计划就能实施了。

“只需如此如此……然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