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及新书88(1 / 2)

标题1、《天地间任我展翅高飞,谁说那是天真的预言》

标题2、《在这独一无二属于我的时代》

标题3、《文学的使命:他们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向世界揭示自己》

感言有点长,家人们,看到最后有彩蛋。

在这三个标题中,我想选其中一个作为完本感言的标题,最初是标题2,在听了《热爱105度的你》后,想采用“在这独一无二属于我的时代”这句歌词;这一下就让他想起了狄更斯《双城记》那夺人心魄的开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

不言而喻!文字的沉默,振聋发聩!

听了华为员工合唱的《光辉岁月》后,决定采用“天地间任我展翅高飞,谁说那是天真的预言”这句歌词;受一个外星人视频的启示,考虑要不要用“文学的使命:他们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向世界揭示自己”作标题,一番思虑争斗,一个我说服另一个我采用标题1:

《天地间任我展翅高飞,谁说那是天真的预言》——

《情种本源1心跳女神》终于写完了,今天是我加入起点的第376天。

我翻到开笔后发的第一个帖子,那时是2023年8月16日下午16:07——

这将是每天2000字、连续4个月、共24万字的长篇写作马拉松,生活中的一个我一定要支持另一个写作的我完成这项伟大使命。

现在这一刻,我心情无比踏实的宣告,我完成了我的使命,还提前了那么一些时间。没有刻意去赶进度,适度地保持了紧张的节奏,太拖垮也不行,状态一中断,就很难再接回去了,必须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自己圈定的氛围里,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气场,这种气场一方面是自己心理暗示形成的,一方面是自己跟自己主动营造一个利于写作的小环境——有比较板块的可控时间段;但基本上当思维活性下降的时候就摸鱼去了。

一开场,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鸟瞰的视觉,君临一切,俯视一切,但又随时随地可以俯冲落地;具体到写作操作层面,我采用了鼠标点击写作法+多窗口写作法+多文本呈现法,整部书是,具体到每个章节、甚至每个段落都是,高度灵活、切换自如。完全摆脱了线性叙事的板滞,比意识流还意识流。既确保了宏观整体上的纵深覆盖,又可瞬时妙入毫巅——上穷碧落下黄泉。

战略性、方向性、根本性的布局一旦确定,每天的灵感便如源头活水汩汩而至,每每一章一节在写,另外的章节、细部也会同时纷沓至来,便另起一章记录下这些灵感、关键字词句备用;每章大体格局有,一些细部、想法和认知却会随着改变、提升;映照到现实的话,归功于科技的进步,让现在的写作变得如此迅捷便利。

我要感谢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潜藏修炼,已经完全可以自由地在电脑前实现即时写作了,或快或慢而已;想想在里面以膝盖为桌长达10年的手写时代,此时的写作无异于是绝妙的享受。绝大部分时候,我和每天跟读的唯一读者鱼神一样,并不知道下一章的剧情具体怎样发生,这样很有趣,我和她一起收获了追读的快乐,完全没有剧透。

包括把鱼神写进小说,也是从一个纯粹读者“小鱼儿”的身份出场,当时完全没有想到把她列入到“心跳女神”系列,然后莫名其妙地,到最后她反而成了一个重要的、隐藏的主角,这个主角甚至打开了他的爱情观、世界观、人生观:他之所以最后落个孤家寡人的落寞下场,一方面他追求、得到的爱情几乎都是单方面出于算计、套路的结果,是情爱而非爱情;另一方面,他所有的爱情缺少在同等维度上深层次的双向奔赴。

这有些近似开放式的写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收获和精彩;在适度保持创作开放度的同时,把控好既定的氛围感和方向感是必不可少的。后面更长的创作线已经设定好,否则一拉长,就会绷不住。

我点开华为员工合唱的《光辉岁月》:

一生要走多远的路程,经过多少年,才能走到终点;

——走了多远我不知道,但走了51年,都过了天命之年,我清楚又惶恐,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离我还很遥远;

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

——梦想能不能实现我已经不想追问,但这一次从2023年8月16日下午完成《心跳女神》第一章《我们只要还有时间和决心》到此时的《完本感言及新书》,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接下来有三件事要同时去做:

1、寻求各种渠道出版、发表、发行纸质版《心跳女神》;

2、找到一份谋生立足的工作或小范围创业尝试;

3、利用业余的零碎时间完成《情种起源:海市蜃楼》手稿录入、修改、整理,电子化,为可能的进一步出版、发表作前期基础准备。

余生的路第一阶段3-5年基本上就准备这么走了,且行且珍惜。

这部书几乎是全程单机写作,没有做任何推介,也没向任何朋友、熟人透露,想保持作品的独立性和纯粹性,但绝非想闭门造车;每一章的写作我都很自律谨慎,自觉地不去触碰屏蔽字、错别字,减少风险提示,可以说这次写作就是在强大写作系统的监督下一次严格地自我训练;这种自觉地自我倒逼,提高了我的表述能力技巧,脱离低俗,提质升级。

即使这样,我仍有若干个屏蔽章节有待修改、提交审核发布;但我是有信心完成这项挑战:每一个屏蔽章节都是一个盲盒,你并不知道风险提示、屏蔽段落的具体位置,你要自己去判断,去符合智能写作系统的识别标准,这无疑是我个人人脑这颗肉脑与智能算力系统大脑的一次挑战。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幸运的是,在写作最初期,我就有幸遇到一位“从梦境缝隙里游过的小鱼儿”书友,她从第一章就成为我第一读者,以后每一个章节都是,我们成了网络世界的好朋友、文学知己;出于灵魂的默契,她成为了小说中的一个虚构角色:小鱼儿、鱼神、跑神,都是她;感谢她的陪伴;现实中、线下的她是何方神圣,一概不知。

写作过程中黎恒念教官一直关注、牵挂、鼓励我的写作,满怀期待我写作的完成,我已承诺,完结后第一时间就把app推给他;他给了我动力和压力,男人的承诺是金,因为他的期许,我一定要兑现我的承诺;《心跳女神》只是开始,是系列长篇小说《情种本源》的序篇,好戏、重头戏还在后头。

我是在生活相对比较艰难的境况开始连续几个月的写作的,独自一人在江城开工,敲击键盘,坚持写作到8月、9月,到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移师星城继续写作到10月、11月,空间转移,品质不变,最后杀青结尾的几章回到了家乡小镇小村,因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早就应承母亲要回家小住一段时间。

我不是专业写作,要应付日常的家庭、生活琐碎事务,要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家庭日常的小摩擦,磕磕碰碰。我的写作甚至都没有公开,这种短时间不来钱的务虚烧脑的活计很被人看不起的,根本不敢拿到台面上来说,就跟炒股赔钱赔服务费一样,你都不敢说你在投资理财。不赚钱的投资理财算哪门子事呢?酸。

我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间隙读书写作;往往都是在家人们休闲、熟睡的时候,默默悄悄与电脑、与台灯作伴;偶尔跨夜写作,有时候陷进了氛围里,欲罢不能啊,迎来晨曦;再去晨跑,在鱼神潜移默化而又坚定执着的影响下,我已经少不了这项运动。

虽不至于穷困潦倒,但也只保持了最低限度的生活配置;多年以前就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个人是可以在低配生活中很好的惬意地生活的;何况有过闭关修炼近10年的自律生活训练,出关后的低配生活对我来讲都是奢侈的享受了。

如果情况窘迫到无法维持生活的地步,码字,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奢侈;若真是这样,那你是真的出于强大持久的热爱,你对灵魂精神生活的追求超脱了对物质金钱的羁绊。这个阶段的我就是,灵魂引领我,生活中的一个我坚持支持另一个写作的我完成了这项伟大使命。

前几天去了一趟医院,做了b超,拍ct,开了7副中药调理。那是曦曦就读的大学的附属医院,林荫校道好久没有走过了、医圣的雕像好久没有拜谒了,好久是多久?从2005年5月份离开星城,直到今年现在秋季刚过、立冬已立,怎么着也有18年有余,天啦18年,小女孩都长成大姑娘了,女大十八变,要多漂亮就有多漂亮!

说到新书,预先推销一波,先说写就的《心跳女神》:

历时30多年打腹稿、历时4个月完成系列长篇小说第一部序篇,历经几个版本的升级换代!

开山之作!

开辟鸿蒙之作!哈哈哈,戒不掉的狂。

再说新书:《情种本源:海市蜃楼》历时10年写作!在里面10年的写作!完全可以算得上呕心沥血之作,一定会打上特殊的烙印,这个烙印我自己不一定看出来,但聪明的读者一定会;也许这种烙印正是它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特质。

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大家伙!

《心跳女神》是在线、后来离线同步写作的,但也字斟句酌;《海市蜃楼》厚积薄发,慢工细活,它是有手稿的哟;现在键盘时代、语音录入时代,手稿成了上个世纪的古董吧?但也许是高品质的保障。

到哪里都要创造传奇!

近段时间,关于外星人、外星文明已成为热点,有一个短视频:“外星人:他们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向世界揭示”;外星人怎样向世界揭示确实有些玄乎,但文学、写作的确非常需要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向世界揭示,不同凡响地揭示出他们的命运、生活、人生;推陈出新,永远是文学的使命,一个具有非凡胆识的写作者的雄心和野心:将他们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向世界揭示。

如果够幸运,偶然或必然,像我崇尚的大师们一样,他们在世或肉身离去后,作品和文字仍在流传、仍在被无数的手指翻阅摩挲,我也期望是其中的一员,那将是多么的温暖、踏实和荣光。

这部小说的主轴早在2000年——2004年曾经写就的最初版本《罗马的女神》就隐约出现;后来在《热血暗恋》和《心跳女神》之间选定了《心跳女神》,并纳入《情种本源》总的体系,并成为谱系的序篇。

这部小说的规模设定、写作时间进度、节奏总体可控,符合预期,跟往返于太空、地球之间的宇航员一样:感觉良好。希望这部作品超越我作为个体的本质而存续下去。好的过得硬的作品会比作者本人活得更长久,这不应该悲伤,反而更欢欣,或者像弘一法师所言:悲欣交集。

又或如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还记得前几天把桌上从江城带到星城的三个盆栽拜托给典雅和柳先丹后,表现得就像为了慰藉思乡之情而不得不进行一次短期旅行一样,他带着那个玫瑰金的拉杆箱、一个斜挎包第二天上午坐高铁到了岳州。

这座城市有颜彦、鱼神、典雅就读过的母校;他彷佛看见一个青涩高瘦的身影30年前前往当时颜彦就读的大学;如今头发有些花白、脸上颇为沧桑的年过天命的男子带着自己颠沛的人生、拉着酸涩的行李箱站在高铁站台,很快他就穿过步履匆匆的人群,上了一辆早已联系好的客运越野车。离开这座城市只用了二三十分钟,却彷佛跑过了漫长的30年。

从暗恋到婚姻、从校园到社会,从颜彦就到了柳先丹;从里面出到外面,仍然是柳先丹。长达10年中空期的婚姻现状,已然明显变化。她跟他列举现在的姨夫姨姐哪些都已经没有了夫妻交流,还顺带捎上邻居夫妻,结论是到了他们这样的一定年纪都普遍是这种现状,她无非想告诉他:她和他的现状不是特例个案;他果真就搁置在了这样的境地,这似乎是对他曾经遭遇过的一段段疯狂的情焰兜头浇上一盆盆冷水,是反叛、讽刺和惩罚。

有了这番爱的教育和新形势的分析铺垫,现在是换成了她公然的显规则、潜规则:一切要依着她的喜好规矩来,不能搂着她睡,她也不搂着她,夫妻交流频率频次稀少稀薄到高山氧气。虽不致于取缔,正常频率变为了非法,供求关系明显失衡。

加之家庭生活、经济条件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提高,真是应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吗?他的确一直将这句话理解为:生活中缺少金钱基础的爱情和婚姻,让人感到悲哀。贫贱夫妻的生活由于经济匮乏、生活的不如意,进而在感情上会有矛盾,最终会导致感情消失殆尽,婚姻分崩离析的状况。但新近看了康老师的解读,令他惭愧不已:这才明白,夫妻之间,同贫贱,共患难,一朝永诀,真是心痛难当啊。

回到乡下这么多日,音讯基本全无,曾经同贫贱、共患难的日子一路过来,尚不至于此;如今还不至于当初遇见的一贫如洗,夫妻之间却已形同陌路;生已心痛难当,如此漠然;死,一朝永诀,岂会心痛?真有点“闲坐悲君亦自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