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75(2 / 2)

他忍不住又重读了开头的一段文字:

今天,他陪我去医院检查了,我突然觉得他对我好好的,不是我一开始想的那种人,我真的觉得我越来越爱他了,我真的不能没有他,怎么办?在医院那么久他一点怨言都没有,我真的好感动的!为什么陪伴他的只有柳先丹,为什么不是我?!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命中注定!

每个人总想知道自己在对方眼里、心里的形象,根据爱的反射原理,一个男人怎么去揣摩女人,一个女人也会去揣摩男人。

《洛丽塔》里老教授在洛丽塔的妈妈带领下参观她们家的小花园,老教授第一眼看见像滴滴清纯的蒸馏水模样的洛丽塔时,双腿打颤,像在水上漂,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就这样,洛丽塔闯进了他视线。

看看天才的纳博科夫是怎样天才的表现了文学史上这经典的一刻:

……我所知道的就是,在那个姓黑兹的女人和我走下台阶,步入那个叫人透不过气的花园时,我的两个膝盖就像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一双膝盖的倒影,我的嘴唇就像沙子,而——

关于“我的两个膝盖就像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一双膝盖的倒影”一句,触动他文思泉涌:

如果说女人是水,那么男人给予女人的爱都会在水中呈现;男人给予女人怎样的爱,就会呈现怎样的倒影,这也许是男女之间爱的反射原理吧。

不被反射的爱是单调孤寂的;爱通过反射才会相映成趣;而光线的明暗变化和涟漪波纹会让爱的影像摇曳多姿、缤纷多彩。

这一小段美文、哲思,还受《红楼梦》里“女人是水做的”这一观念影响;纳博科夫、曹雪芹两句话成就了他的这一段妙思。)

日记完结了。下面是她的几句读书笔记:

【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一切始于颜彦,一切始于那个夜晚翻到颜彦这本新书,一切都是颜彦的模拟型。我的思想也是你的思想的模拟型,后来遇见的马月娇,除了深层次的颜彦,另一个关联对象更表面的关联就是曦曦,关联关联关联,模拟模拟模拟。马月娇让他完成了对曦曦的一次缅怀。

对阅读精益求精,他的确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贪婪”阅读了。

【一个人左脚的袜子是臭的,那么右脚的袜子没有理由不臭。】

给时间一点时间

让过去过去

让开始开始

【所以可见,文学已经老了,因为一种往往越老越有号召力;但可以说文学很年轻,因为美女越年轻追求者就越多。然而无论文学年轻得发嫩或老得快死,它都不可能是中年的成熟。】

是怎么就没有了联系呢?后来他和柳先丹、柳先丹抱着小典雅坐公交车去南门口看望爷爷,在三医院站上来两个漂亮女生,一个是曦曦,一个是曦曦的舍友罗珊珊。她们都认得柳先丹和典雅,她们只是默默地用眼神打了招呼。曾经爱的死去活来、山崩地裂的两个人表现得像路人一样,就这样默默地坐了一站。他们在南门口下了车。公交车偶遇之后,在也没有任何音讯,即使和她的学校只隔了几栋楼。

信笺模拟了信笺。除了柳佳、曦曦留给了他文字的见证,给了他生命中最多文字见证的是《瞻望处女》里的柳玉娇,在里面长达10年的岁月,她一直跟他保持了书信联系,断断续续有64封之多,巧的是,64正好应了64卦的数字,他大体设想好了要按卦序在《瞻望处女》里穿插这些信,这也算是这本小说一个标志性的创新结构吧,文本里的文本,多文本模式。

跨越10年累积起来的64封信,数量虽不夸大,但真实客观。鱼神箴言:在我看来罗马老师的虚构都是建立在有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的素材基础上的。

所以,他带出来的除了厚厚的《海市蜃楼》的手稿,还有柳玉娇的这些信件。先行岁月信是以可见的速度丰茂生长,后来渐行渐远渐无书,到临出来前夕,其藏品数量又不断增长了几封,虽然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勉强。

这红笺小字小情书是虚构的呢还是保存下来的呢?怎么保存得这么久呢?房子弄丢了,搬家了,关键是有长达十年无人保管的状态啊?人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他又怎么细心到还能处心积虑的保护这些随时会爆雷触发家庭危机的小东东呢?

所有这些问题,又将件件桩桩猛扎鱼神的心吧。还有柳玉娇的这64封可以像卦象演绎衍生的信件呢?

回忆起来了,《简爱》是曦曦在她自己生日送给他的礼物;还想起一件事,他进去后,柳玉娇把“救助站”里他的物件打包寄到了他姑姑处,出来后,其中一本《在路上》,他看见柳玉娇用铅笔写的一行小字:

如果那时我看的懂这个“签名”就好了……就在扉页他龙飞凤舞、硕大的“罗马得一”的签名右侧下方;日期是2006.12.17,那时蔡碧薇还在雷都,3年后的12月17日,他第一次在江城的一个人才招聘现场遇见柳玉娇。

鱼神的《简爱》又长什么样呢?如果也有日记,如果某一页也有他的名字,她又会如何记述?她当时又会是怎样的心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