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63(1 / 2)

罗马得一去了一趟南门口,又从小姑姑家里带回来一袋书,他看到一本书的封皮上盖满红色章戳,心里一下子就变得怅惘幽邈起来。

上面有古城和虹桥的图形戳章,还有好几枚文字戳章,最打眼最喜欢的就是这枚扇形戳章: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他拍了发给鱼神:大师墓碑正面雕刻的话。

还有一枚正方形戳章:

赤子其人,亦慈亦让;星斗其文,不折不从。

又拍了发给她:反面雕刻的话。

她回道:2008年9月21日,我在新的学校被煎熬。

她显然关注到了发过去的章戳里的一个日期戳。那个时候他刚开始飘荡的艰难岁月,已经流浪到了凤凰古城。

便引用了她的那句,在上面回复:我更惨。

她回复:一切都已过去!好好过好今天!

他听出她在安慰他,便回复道:

那年我独自一人坐在他墓地,心里平静下来。

又加了一句:坏人阅历真丰富啊。

她回复:男神阅历真丰富!男神受委屈了!

她继续:今天用词特别特别不恰当。早知你当年去了大师的墓地,我今年也就要去坐坐的。

白天太热,我就晚上在那里走马观花了一趟。

他知道,墓地里长眠着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乡土文学巨匠。《边城》和它的作者,谁都知道吧。

当年连夜从雷都撤离到星城,没呆几晚,中秋节的第二天就去了古城,在那里过的国庆。

在里面想起那段日子,为此还写了一首诗,一发不可收,接二连三,写了三首。

起因是当时在里面他已诗名在外,同舍房的一个好友、曾经身家上亿的曾鸿庚给了他一个命题作文,他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三个毫不搭界的词语:墓地,翠竹,松萝。他要他用这三个词写一首诗,里面要很好的符合逻辑的包含这三个词语。

脑子里闪电般的闪现古城、墓地、墓地周边的翠竹、彭雅慧、叶舟……当即他就在膝头铺开稿纸写起来:

墓地向阳的缓坡地,布满了

密密的翠竹,我牵着

最爱的你,沿着被人们踩出的小径

穿行其间,随后我们拐进

无人踏足的区域,离开小径

足够远的距离,坐下来

她的身子比松萝还娇柔,轻轻地

靠在我身上,外面不风不雨

我们不言不语,坡地下面的墓地

长眠着,一位静谧的作家

墓碑就是一整块天然去雕饰的五彩石

不事张扬,上面雕刻着他的言语: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背面刻着:

赤子其人,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不折不从。

寥寥十六字的悼文,写尽了

一个人的一生,进墓地的路旁

树着一块松木牌:一个士兵

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更远处,沱江静静流过

不波不涛,倏忽一条小鱼跃起

还带起,一串晶莹的水珠链

在阳光下,一道小小的银光

倏忽一闪,她俏皮的用舌头

舔舔嘴角,用眼神和动作

喃喃低语:想不想

你的最爱。不需要言语的默契

她垂下小鸟一样的脖颈

从胸口滑下,埋在我的怀里

透过密密心思一样的竹林,隐隐看见

有人从小径下头上去

有人从小径上头下来,还约约

听见行人的欢声笑语

如琢如磨、如切如磋的静谧啊

我感觉竹节甜蜜地肿胀,悬荡在

爆裂的边缘,我心里想

就这样死去,多么美好

死后能埋在,这样的地方

或埋在一个人怀里或心里

也是一种幸福,(脑里闪现:

“活着,埋进你的身体;

死了,埋进你的心里。”)

我心里想着,等会儿

我要和她从小径上去

看看上面还有什么景色

当年就是在等着收舍就寝的一二十分钟时间里写完这首诗。亿万富豪在被窝里看完后,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高高的翘起大拇指足足一分钟致敬。

现在他自己重读这首诗,一时有些恍惚,当年是谁、谁,彭雅慧还是叶舟陪自己度过飘荡岁月的最开端的日子?这次从江城回来后,柳先丹已向他下达了年底上交的家庭经济指标。没有小有财力的支撑,这写作还真难以为继啊。

她看见他在寄回来、组装起来的办公桌前鼓捣电脑是以为他有收入的。可她哪里知道他的虚拟职位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空间攻克《情种本源:心跳女神》最后的工程。万千广厦、繁华中,自己一家人栖居在荒凉的楼顶露台;自己一个人还在苦心孤诣、闭门造设诗意、美文、华章,他只能聊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自慰。

《最爱》(一)给了里面“诗歌会”小组的核心成员观摩后,强烈要求续诗,于是他便写了第二首。

《最爱》(二)

从小径上来,穿出竹林

上面一马平川,豁然开朗

一片秋收后的景象,稻茬枯黄

田野干燥,田埂弯曲交错

被草蔓缠绕,我们一前一后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这高高的

平台上,“一个人都没有啊。”

我这样想着,她就说出了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