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安排(1 / 2)

《洛丽塔》里老教授在洛丽塔的妈妈带领下参观她们家的小花园,老教授第一眼看见像滴滴清纯的蒸馏水模样的只有十三、四岁的洛丽塔时,双腿打颤,像在水上漂,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就这样,无辜的洛丽塔闯进了他视线。

看看天才的纳博科夫是怎样天才的表现了文学史上这经典的一刻:

……我所知道的就是,在那个姓黑兹的女人和我走下台阶,步入那个叫人透不过气的花园时,我的两个膝盖就像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一双膝盖的倒影,我的嘴唇就像沙子,而——

“这是我的洛,”她说,“这些是我的百合花。”

“奥,”我说,“奥,看上去很美,很美,很美!”

当他一眼看见像百合花一样娇嫩纯美的小萝莉时,真的有点透不过气啊!在妈妈嘴里再随意平常不过的孩子洛,在自己庭院里随意平常的百合花;而在老教授眼里洛丽塔就是可遇不可求、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百合花一样鲜嫩的稀世珍宝!

老奸巨猾的老猎手不露声色,只发出了看似轻微的“奥,奥!”这无疑是老猎手预想到日后的贪婪得以满足后的餍足,他这方面一贯深谋远虑,本来打算放弃租房的;但一眼瞄中小萝莉后,他改变了主意,放出了自己的长线,决定租下不太满意的房子;为的是方便日后编织起自己的罗网,接近、缚牢小萝莉洛丽塔。

从此,不伦的欲火一路暗中蔓延,灼烧了洛丽塔,也灼烧了老教授。年纪轻轻的洛丽塔在一次分娩难产中死去;老教授枪杀了把洛丽塔从自己身边拐走的她的情人——一个剧作家,最后老教授也因病死在囚牢里。

爱情的杀伤力的确超出可控范围。或者说老教授在偏执扭曲的爱情道路上越走越偏,执念越来越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葬送了无辜的洛丽塔,也葬送了自己。

关于“我的两个膝盖就像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一双膝盖的倒影”一句,触动他文思泉涌:

如果说女人是水,那么男人给予女人的爱都会在水中呈现;男人给予女人怎样的爱,就会呈现怎样的倒影,这也许是男女之间爱的反射原理吧。

不被反射的爱是单调孤寂的;爱通过反射才会相映成趣;而光线的明暗变化和涟漪波纹会让爱的影像摇曳多姿、缤纷多彩。

这一小段美文、哲思,还受《红楼梦》里“女人是水做的”这一观念影响;纳博科夫、曹雪芹两句话成就了他的这一段妙思。

不仅如此,罗马得一有一次按捺不住情思,在一张纸片上奋笔疾书写下了对纳博科夫、《洛丽塔》一小段评价:

世人往往把不伦和肮脏相联系,纳博科夫的高明在于借由洛丽塔把肮脏的不伦写得那么干净通透,可以光明正大地摆在台面上大写特写,不仅如此,他所涉之不伦还是极度敏感的未成年暗黑地带,他叙事策略的平衡术攀升到了极致,非天才不能拿捏到如此恰如其分,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他列入为数不多的堪称伟大作家的序列。

对一个十二岁年幼少女有违人伦和法律道德的罪恶畸恋可以写出30几万字长篇体量而又让人迫不及待一口气读下去不觉反感、没有丝毫疲累,爽滑顺畅的内在节奏和疏密有致的精巧文体催生一种欲罢不能无与伦比的阅读勾引。

这天才的手法又有几人能做到?满纸深沉错乱的激情和力透纸背深切纠结的哀恸,对冲产生的巨大推力摇撼每个人的道德、良知底线,敲骨吸髓的灵魂拷问让人性的的阴暗无处遁形。

这一切纳博科夫做到了,《洛丽塔》得以永恒,成为文学宝库熠熠生辉的珍宝中的珍宝,它孤光自照,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在不可测度的时空深处发光发亮,每一次阅读,都会让它的光亮越来越充足,越柔和,越回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