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收不收年纪大点的学生?71(1 / 2)

再次睁开眼,顾秋整个人懵了。

熟悉的感觉再度回到了他的身上。

没法移动,意识清晰,又将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

自己这又是记起了啥记忆啊?

顾夏不是已经……

心怀着疑惑,顾秋打算先看看突然涌入自己脑海的全新记忆。

这里,好像是一个远离大城镇的偏僻滨海小渔村。

至于顾秋为什么知道这里是滨海小渔村,那是因为这里村民的茅草屋门口,都挂着咸鱼干,以及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海腥味。

不过,最近这个穷苦偏僻的小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村里来了一个教书先生。

先生姓顾,具体什么名字倒是没什么人去问,毕竟他们虽是靠力气吃饭的山野村夫,但是一点礼节什么的,他们还是懂得一些的。

这个一眼看去有些瘦弱,手无缚鸡之力的教书先生披着一袭洗的发白的粗布长袍。

这先生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但却是意外的有点力气,平时一些耗体力的粗活也能干一些,甚至在春节的时候,还能帮村里的村民们写写春联,于是乎刚来时,村里人对这个先生的印象还不错。

不过再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倒是做了一件让村民们有些不满的事情。

这个先生在村里开设了一个学堂,并且要收学生。

倒不是说先生要收他们多高额的学费,恰恰相反,这先生收村里的小娃娃当学生,分文不取。

这要是在一些大城市,这种好事别人是跪求都求不到。

要知道,穷苦人家能上学堂,那可是天大的福分,并不是每一个农民都能承受得起那高昂的学费。

不过这也怨不得那些村民没见识,只能说是这个山村太过于偏僻落后了,村民们对于读书一事也没有多大的认知,也不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就想着自家娃娃不要去浪费那个时间,有那闲时间,还不如脚踏实地多在家里帮他们大人干点活。

俗话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

顾先生再三挨家挨户的造访,苦口婆心的劝说了一番,学堂里每到上课的时间,这才坐满了学生。

当然,这并不是说村民们想开了。

而是他答应了那些村民,谁家孩子过来上课,他管饭。

所以,那些孩子都是被家里赶过来吃饭的。

好心做事还被人嫌弃,换做是其他心高气傲的先生,早就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拂袖而去了。

也幸亏这顾先生是一个老好人,这才能继续耐着性子呆在这个鸟不拉屎的穷山恶水里继续教书育人。

时光很快就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悄然而逝。

不知不觉,顾先生在自己临时建成的茅草学堂里,已经看遍了三次的冬去春来。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简陋的草堂里充斥着顾先生一个人,以及几道稀稀拉拉的朗读声,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多了些许生气。

顾秋借着这“顾先生”的眼睛,发现这是今天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待底下的学生们跟读完后,手握半卷经书的顾先生轻轻合上书籍,然后看向台下的十几个学生们:

“今天就到这里吧。”

“好诶吃饭啦!”

大多数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学生顿时一跃而起,笑嘻嘻的一哄而散,一边讨论着昨天谁抓的蝈蝈更大,一边朝着院子里的大锅跑去。

只有少数的几个学生,在路过顾先生时,会说一句:“先生辛苦了。”

对此,他已经是习惯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读书。

去强迫别人做一些做不来的事,只能徒增烦恼,浪费双方的时间。

顾先生正低头收拾着书籍,忽然是听到了一丝轻微的动静,抬头一看,不经意的瞥见了草堂的窗外闪过了一抹淡淡的身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