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书生说儒16(1 / 2)

赵煦与童梦出门时,天色已经渐暗。

但得益于灵宝师的创造力,路边高悬在支架上的萤石灯,散发出明亮的光彩。

萤石是一些灵矿的伴生矿石,除了会散发出不明不暗的光芒以做观赏之外,便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后来有灵宝师闲暇之际为萤石制作了增强的灵宝结构,在将萤石放入其中之后,会大幅度增强萤石的光芒。

于是这类灵宝便开始在各大城池中普及,作为许多场合的照明之物。

不过萤石灯虽然比之蜡烛油灯等物更为明亮,但依托于灵矿才能生成,依靠灵宝装置才能使用的它,仍然是无法走入平常百姓之中。

也只有像书升楼这种大门派,才有能力将整座城池铺满。

而像书升城这种大城,除了遍布的各种商铺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集市。

走出内城,在前往广场的这一路上,除了大群大群身穿儒袍的书生,最多的便是各类商铺摆出的商摊。

穿行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各类食品的小摊、买卖衣物的布庄、柴米油盐等日用品店、工艺品店皆是挂出门牌来。

与内城那些清冷的、买卖各类修行物资的店铺不同。外城的一切,都显得富有生活气息,充斥着凡间的韵味。

由于是靠近内城的集市,也会有身穿各类服饰的修行中人走过。

只是在这热闹喧嚣的繁华之中,显得不再那么起眼。

“小煦子,这城中的百姓,看起来都过得不错呀。除了文弱书生有些多之外,也没有像什么书中话本所说的那样,修士统治下的城池百姓都民不聊生。”

童梦四处张望着,手上拿着各样的美食,不时的往嘴里送。

“你又看的什么小说话本,那大多都是虚构的。五洲之中,至少我东灵东洲,很少有修士压榨百姓的事情发生。而这书升城又是少有的儒道统治的城池,其中之人皆以修身养性,孕育浩然正气为目标。

你可看见那些往来的书生,那都是书升楼多年以来潜移默化培养的。修武养身,修儒养心,身心结合,以儒入道。

那些可称不上什么文弱书生,习武乃是他们的标配。别看他们好像都穿着书生打扮,一旦入道之后,打起架来一点都不输剑修。否则,人家书升楼凭什么能占据这浩大的城池,成为方圆万里内的门派之首?”

听着赵煦语重心长的讲解,童梦不时点头,显然是之前并未听说过这些事情。

“确实,不过我看那些话本上都说,读书之人会显得迂腐。不知书升楼这读儒的,会不会也是如此。”

赵煦轻笑一声,掏出了一张手帕递给童梦,示意她擦一擦嘴角。

而后他才回答童梦的问题。

“无论是修仙界还是凡间,甚至仙界。哪个地方都会有迂腐之人,并不能简单的将某个群体的印象刻板化了。

就拿儒道来说,它的思想脱胎于儒家,其核心讲究的是一个‘仁’字。这个仁并非是指一昧的慈爱,而更多的是指一种普遍的爱心与同情心。儒道讲究的是尊重他人,关心弱者,宽容正义,公正平和。

它追求的是更好的提升个人的修养,完善自身,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

说白了,儒道弟子追求的自己心中的理想,坚持的是自己心中的道义。只有念头通达,心无旁骛,才能修出一身浩然正气。

而不是像魔道一般,强者践踏弱者,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层层盘剥,极致利己。

至于话本中所说的迂腐,不如说是将儒道弟子坚持心中理念的过程给简单化、刻板化了。

儒家可能迂腐,但儒道绝不可能迂腐。只是有时,会为了心中的‘仁’而舍身。”

似懂非懂的童梦还未回复赵煦,一旁却传来了叫好之声。

“说得好!我辈读书中人,追求的一直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东灵洲修士繁多,门派林立占据主流,国家这一概念只存在遥远的中源洲,更别说平定天下了。

书升楼初代楼主,从一落魄书生起家,始终坚持心中道义。数百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初代楼主终于建立起了这座儒道之城。

刚开始或许诸多修士可能不了解,但到了今日,几千年过去了,谁还敢说书升楼只出迂腐书生?

今日听兄台所言,对儒道亦是有自己的见解,不知为何却不修儒而修道呼?”

赵煦与童梦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青衫儒袍,剑眉星目,带着发髻头冠的俊朗书生正眼神灼灼的看向这边。

“在下白鹿书院学生王则见,不知兄台高姓、何名?”

书生一拱手,束着一把纸扇向赵煦询问。

“天鹿者,纯善之兽。道备,则白鹿见。兄台好名姓,贵院更是颇具韵味。在下云霄剑派剑道院弟子赵煦,这位是门中师姐,姓童。

方才王兄询问为何不修儒,并非不想,实不能也。

在下生于凡间小城之中,读书识字尚能找寻教书先生。但若是要像书升城一般,遍地是儒道书院,那便没有可能了。

初次修行之时便是修道,而今已成定式,再想转修,不过事倍功半,徒劳心神罢了。

至于儒道之说,不过闲暇之余,作为养性的消遣罢了。”

赵煦这人有个特点,如果别人对自己客客气气的,那则一切都好说话。若是别人对自己出言不逊,那么便要找机会干他。既然王则见摆明了是交流的态度,那赵煦也不吝于多说两句。

听此言语,王则见露出惋惜之色。

“那实在可惜了,赵兄对儒道见解颇为清晰,若是一开始便修的儒道,说不定已被书升楼收入其中了。”

赵煦露出了礼貌的笑容,而王则见却继续说道。

“赵兄与童姑娘可是要去传道广场处,听书升楼弟子讲道?”

“正是为此,莫非王兄同路?”

王则见确实是升起了一丝喜色,不过却又收敛表情,摇头言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