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风动 幡动 仁者心动(2 / 2)

想要在盛会上既为师傅争光也让自己扬名,方便以后在江湖中立足。

只有无尘天天想着怎样才能保护好稻香园的葡萄,怎样找到酿酒的配方。

那日葡萄架上的无礼和尚就像消失了一般,没个踪迹。

卯时一刻,寺院的钟准时被人敲响,庄重的钟声响彻整个寺院,古朴的余音绕着整个云溪山。

寺里的僧人们闻钟而起,准备开始早课了,执事院早在山腰间的莲花台搭建好了禅台。

这里地势开阔,足能容下上千人。

这么郑重的场合除了卧禅阁的僧人留守看守金阁执事院的一干劳碌人员,其他的人都已经聚集在莲花台了。

从东首边起依次是武林院,莲花院,清禅院和执事院。

整个莲花台附近,顿时看过去皆是赤黄一片,每个院里的人都穿上了袈裟,一个个庄严肃穆。

无尘的师傅玄妙是今日的讲经人,他早早来到莲花台上静坐着,面如沉水,冥目养神,

左右立着两个小沙弥,恍若活佛在世。

不多时,一阵自来之风把莲花台边的经幡吹动。

玄妙半睁慧目,站了起来,小沙弥及时递上点燃的香,台下的人皆双手合十,朝着着随风舞动的经幡,鞠躬行礼。

接着玄妙在台上说道:“风动?幡动?”

这声似洪钟般传到每个人的耳里,台下之人一律静默沉思。

这时幡随风起,呼啦啦作响;风经幡显,随物柔软。

这个是几百年前中原禅宗印宗法师讲解《涅槃经》时当众的一个发问,

其时,禅宗第六代法师惠能答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宗于是执弟子礼。

六祖惠能早已圆寂很久了,一笑佛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能自己开悟,据说是得益于《六祖坛经》中的一句话。

后来“望风祭幡”的仪式就保留下来,禅宗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不断地与禅、道、佛、释融合,其内涵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祭幡过后,寺里众人人手一炷香,由方丈天一大师带领绕寺行走一圈。

到了寺里重要的地方要集体行礼,一行人的行走竟然悄无声息。

这是无勉最喜欢的仪式,只见他左看看,右看看。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只见他的目光停留在莲花院。

当然不是停留在三十来岁的莲花院的主事玄悲脸上,而是玄悲后面的一个面无表情的女僧身上。无尘从入寺起就没见过这么大场面,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与此同时他心里隐隐冒出了一个问题:

那架上的一定是和尚吗?院里知道这个人吗?

一行人最后来到云溪山后的崖壁,参拜寺里最重要的一尊室外佛——卧佛。

这尊卧佛据说是释迦的槃涅相,整个佛像长7丈,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一手微撑着颈部,另一只手悠然地摆放在身上。

佛眼微睁,仿佛能洞察一切;浑身金灿灿的,犹如佛光普照。

临溪跪拜,山水都被圣水洗透,人人心生敬畏。

实则走近参拜法相的庄严会令人心颤,这是无勉和无尘曾经以身试佛的结果。

因此他俩在参拜时目光斜视,看似不虔诚般。

檀香四溢,云溪山卧佛法相更见空灵。

俗众们没有参拜卧佛的习俗,认为佛祖槃涅之法相,槃涅意味着“灭”“不生”等含义。

可参禅的人又怎会把死生看淡了些呢?

想到这里离稻香园很近,无尘又想去看看自己的葡萄是否熟透了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