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意相通的书(1 / 2)

姜彭阳却是不知刘太爷的心思,他还在想,能不能让他搭个便车回舒州。

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一刻钟之后,天也就放晴了。

刘太爷招呼刘管事,尽快安排回城,一时间刘家仆人们尽皆忙碌起来。

魏丰仁很是尴尬,心知谋划已被识破,但刘太爷没有点破,给他留了一份体面,雨也停了,再待下去,更显难堪。

他去找刘太爷辞别,没得到什么好脸色。

走出破庙的时候,魏丰仁还特意停顿一下,看了姜彭阳一眼。

姜彭阳只觉现在的坏人有些猖狂,自己不过撞破他的事,还记恨起来了?

刘老太爷就应该把这厮也给绑了!

“这刘太爷对魏丰仁不冷不淡,怎么好像对我也熟视无睹?不会还在怀疑我吧?”姜彭阳暗道。

眼看刘家的车马已准备妥当,姜彭阳只得凑上去找刘管事,请他代为问问,能否捎带下,一起回舒州。

刘管事很是为难,他根本不知道姜彭阳来路,心里虽然有些猜测,但刘太爷又不曾吩咐,哪能冒冒失失地带着个外人一起。

这时过来个大丫鬟传话:“老太爷说,让刘管事安排一下,姜公子可一同回去。”

“请姑娘替在下谢过刘太爷。”姜彭阳拱手施礼,表示感谢。

大丫鬟福身一礼,回去禀告,刘太爷闭目养神,轻轻“嗯”了一声,态度还是很冷漠。

“可要委屈姜公子,与刘某挤一辆马车。”

不曾想姜彭阳还能得刘太爷亲自过问,刘管事当下判断,这书生在破庙里,当是与老太爷结识的,但应该不是什么亲近的关系,他也无需特意奉承。

“姜某谢过了。”姜彭阳也不敢托大。

一切准备妥当,庙里众人都上了马车,足有五辆,可见刘家的气派。

赶路途中,姜彭阳与刘管事随意闲聊,刘管事嘴很紧,只说些寻常事。

姜彭阳才知,那魏丰仁,说是申州府游学到此,在崇山观客居。

“魏丰仁既然不是本地人,应该不会来找什么大麻烦。”

刘太爷则是常年在京城居住的,这次是带着刘家大小姐,回舒州城待一段时日,经常去崇山观拜神,故而与魏丰仁见过几回。

今日之事,刘管事却只字不提,姜彭阳自然也不深追。

雨后道路泥泞,一个时辰后,车队才进了舒州城,姜彭阳很是自觉,在城门口与刘家人道别,自己寻路回住处。

看着街道上往来的行人车马,姜彭阳不禁感叹:“终于回到舒州了。”

他在明德书院不远的福生客栈,单独租了一间房。

这个客栈,有不少常住的客人,跟姜彭阳一样,不是本地的学子。

这些学子家中在府城没有房子,明德书院也没有学子客舍,如果没有亲朋家借住,就会在客栈长租一个房间。

明德学院在舒州,比府学还要知名,舒州府下几个县都有学子来书院进学。

另外几家书院,名声虽不及明德书院,但也同样能吸引县里的学子,故而这门生意除了福生客栈,还有不少客栈在做。

姜彭阳出门在外,母亲周氏很是不舍,只为了儿子学业,不得不看着儿子离开家门。

原本周氏想安排许多人过来伺候,不知怎的,因为这事,姜家几房就闹别扭,弄到最后,连小厮书童也没带来。

说是姜家磨炼后辈,不可成为只会读书的木头,生活上的一应需求,让客栈负责。

周氏跑到公婆面前哭诉,直说有人见不得自己儿子出息,又被婆婆训斥了一顿,说她‘商贾人家的女儿’不懂规矩,气的周氏卧床。

如今姜彭阳觉得自己独居,倒是方便。

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客栈,已经是下午,立刻让客栈送水过来,沐浴完毕,躺倒在床上。

“终于有个安身的地方了。”

一天下来,差点没把他折腾死。

客栈为学子准备的房间,实则应算三间房,中间是大堂,做待客之用,左间是卧房,右间是书房,不大,但是够用。

房内布置基本都是客栈原有的,只有书籍一类,是入住的客人带来的。

姜彭阳才回来不久,同窗吴钧益便上门来。

吴钧益怒气冲冲地在大堂坐下后,不满道:“姜兄真是好潇洒,昨夜答应请客,却又不见人影,不是君子所为。”

“若不是看在同窗份上,我岂会帮你圆了那场,你知不知,宣扬出去,以后谁还敢与姜兄交好?”

昨夜说好了再喝一场,众人换了地方,迟迟不见姜彭阳出现。

吴钧益是组局的,不见姜彭阳,其他人便开始揶揄他。

没法子,他只能硬着头皮,掏钱做东,心里早把姜彭阳骂惨了。

今日在书院,每每想起来就心生恼怒,发呆失神又被夫子抓住训斥了一顿,下学后直接来找姜彭阳兴师问罪。

“吴兄,出了些意外,并非是我有意为之。夫子今日知我不在,可说什么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