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国债之法(1 / 2)

唐末的户部衙门,不说破旧,多少也称得上是磕碜。

虽说户部掌管大唐经济,却连翻新衙门的钱都没有。亏了户部几位主官官风廉洁,管理有方,户部衙门倒也显得井井有条。

“下官拜见国舅!”

得知江哲前来,杜弘徽亲自迎接。

虽说现在江哲的官职不过区区校尉,但混迹朝堂多年,杜弘徽怎会不明白隐藏在暗处的才是真正大佬。

就如同江哲!

虽然是校尉,但却依旧掌控禁军。就连陛下亲封的禁军统军司马仲为其马首是瞻。

不仅如此,江哲手中还掌握着一大杀器——地雷!

“杜晓已入禁军,便是江哲的生死兄弟。如此算来,杜大人便是长辈,可不敢受如此大礼。”

“刚刚听司马将军说,杜大人正为流民问题发愁?”

看江哲的表情,杜弘徽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难不成国舅有办法?

“不瞒国舅,如今户部上下因流民之事已束手无策,请国舅指点!”

“朝廷赈灾乃是义务,但不可无休止的提供便利。何不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国舅的意思是?”

“干活呗!”杜弘徽嘴上这么说,心中却已有了答案。

“难民扎堆,最怕被有心人引导,发生民变。时间长了,原本勤劳的百姓也会变得懒惰,所以对难民不仅需要让他们吃饱饭,还得让他们干活。不能让流民成为负担,也要给朝廷创造价值。”

“根据劳作难度我们发放不同的赈灾券,凭借赈灾券,可以兑换粮食,兑换房屋,兑换农田,最后让他们养活自己。”

开仓赈灾,解决的只是燃眉之急!

以工代赈,才是长久有效的赈灾良策。

这些灾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果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怕是很难活下去。毕竟朝廷赈灾只是一时的。

这些灾民,能迁徙至此,都是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他们自力更生的毅力,还能够让他们摆脱“等、靠、要”的不良行为,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奔头,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好!好!好!”

杜弘徽一连说了三个好,当即整理衣衫朝江哲郑重一拜:“国舅开创了一条新的赈灾之法,而且远超前人!下官替天下流民,谢过国舅。”

“慢!”

看着杜弘徽激动的模样,江哲老脸一红,赶紧说道:“杜大人,可想到让流民做什么?”

“请国舅指教!”

江哲这副模样,杜弘徽怎会不知道江哲后面还有话等着他。

“年轻力壮者,划入禁军预备营!”

“家中独子,且不愿入伍者,划入我刚刚建立的城建部!”

城建部?

“敢问国舅,这城建部是何部门?”杜弘徽在朝数十年,从未听说过有城建部这以部门。

江哲意味深长的一笑:“城建部,负责长安建设!”

“国舅想让流民修缮长安?”

“不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