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身在荒岛(1 / 2)

早晨醒来,张宁并没有起身。躺在车内,他思考着下一步的打算。

综合昨天的分析,自己很可能还在地球上,只是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自己现在要么回到了过去,要么来到了将来。不管是哪种可能,在暂时求援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尽快了解周边环境,躲避危险、获取食物(带来的食物可是不多),先让自己能够活下去。

张宁先检查了一遍自己车里带来的东西。

车厢内除了那一堆葱蒜玉米地瓜外,在储物箱里有一卷卫生纸、一支中性笔、一本已经用了几页的笔记本、一袋口罩(这几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口罩成了常备物资),还有驾驶证、行车证、保养手册等。

档位杆前的置物盒内放着一包酒精湿巾、一盒抽纸、一个下面坠着流苏的中国福挂件,以及铅皮剪和失手绳。在点烟器内还插着一个车载充电器以及一根数据线。

两侧车门的置物盒内有一块抹布、一把折叠伞、一副手套。在这些杂物下面发现一把小折叠刀,虽然是工艺品级别的,但也能用。

车后备箱里有一套渔具。老家有条小河,人们为了灌溉取水方便在河中挖了几个深坑,张宁回家时常在里面钓鱼。渔具包含一个钓竿包、一个钓椅包和一个太阳伞包。钓竿包内有一个盛放鱼漂、鱼钩、铅皮、钓组的钓具盒,三根手钓竿,分别是3.6米、4.5米和7.2米的。还有两个撑杆,其中一个是纯金属的短撑。钓椅包内除了铝合金钓椅,还有一个鱼护、四包“野钓天下”、一个鱼食盆、一个袋鱼线轮、一把旅行保温壶、一个钓灯以及六瓶纯净水。张宁打开一瓶,喝了一口,还好,没有异味。

在包里,他还意外发现了一根钢丝锯条。这是很久之前买的,野钓时用它清理钓点附近的树枝。

伞包中的太阳伞分为上下两节,上节与伞面是一体的,下节是一米多长的撑杆,还有三根拉绳、三个铁楔子以及一个与撑杆配套的地锚。地锚呈h状,上部有丝,可以拧在撑杆上,下部尖利的锚尖用来将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

在后备箱盖板之下有一条备胎,在备胎边上放着一个警示架、一个工具包和一个机械式千斤顶。

这就是车上的全部物资了。

张宁想了一下,把地锚和撑杆组装起来,掂了掂很趁手。这根撑杆既可以用作防卫武器,也可以当做上山下坡的拐杖,还能用锚挖掘。提着它,张宁开始四处查探起来。

他首先爬上爆炸坑边上的土埂,这里位置最高,方便观察四周的情形。沿土埂顶部转了一圈,张宁发现台地范围与昨天相差不大,说明台地边坡已稳固下来。

土埂四周台地上的植被,不管是树木还是高粱杂草,一律以坑为中心,呈辐射状倒伏向外侧。

张宁没去管倒伏的高粱,除了还没成熟,高粱米也不好吃。若是能找到其他的食物,张宁是不会吃这东西的。

接下来,他要去南面的山上看看。从那里传来的水浪声判断,此地距离水域很近,也许能在水边找到可以吃的。

南面的山很高,路程也不近,张宁规划了一下路线后就收拾东西,准备起程。

他把钓椅包拿出来,将里面的东西清空,只留下两瓶纯净水。钓椅包很大,可以装下不少东西。

摸了一下口袋,发现手机和烟火都带着,张宁锁上车,背着包、拄着撑杆就上路了。

台地距南山坡只有不到十米的落差,坍塌形成的坡面也很平缓,就是有些松软。张宁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下面,算起来这是他第一次踏足异域。

台地塌落形成的坡面与山坡紧接在一起,呈阔口V字形。下坡后,张宁便紧跟着上坡,沿着山坡上的岭脊向上爬。一边走,他还一边四下里打量。

山岭由砂岩构成,地表覆盖一层薄薄的沙土。岭上植被稀疏,几乎没有树,偶有零星的灌木和草甸。

山沟内可能有土壤,有小片的树林和灌木丛,更多的是草,而且生长茂盛。

大约爬了一个小时,张宁来到了这座山脉的山脊。此处的风比峡谷内大很多,风中满是鱼腥味。

整座山脉东西走向,不知道绵延多长,向西望不到山脉的尽头。他所在位置在山脉的东段,从此处向东不远,山脉高度逐渐降低,最后延伸入水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