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搞定孙策19(1 / 2)

“你真的会轻功?”回到府衙,这已经是刘祥不知道第多少次问冯霁了,搞得冯霁都快无语了。

“你够了哈,这都多少次了,你不嫌累吗?”

“没办法,实在是太震惊了,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控制不住,那就憋着,真是的,这个时候你不是应当关心孙策会不会上当吗?”

提到正事,刘祥这才没有继续发癫:“你逃跑的时候,孙策发现了没有?”

“不知道,但按理来讲,有烟雾吸引他的注意力,应该是发现不了。”

“那就没办法判断了。”刘祥有些无奈。

“那就等消息?”

“只能如此了。”

“不过,你弄个这么隐晦的字谜,孙伯符不会猜不透吧?”冯霁有点担心。

“没事,如果他真想不通,那我们就去给他点提醒。”

-----------------

另一边,吴夫人一回到家中,便将孙策罚到柴房面壁思过,吴氏是真的被气到了,她没想到这个儿子如此大逆不道,她一定要让孙策长长记性。

柴房内,孙策耷拉着脑袋,想不到自己刚愎自用却闯下如此大祸,要是父亲真的为他所累,就算他死一百次也难赎其罪。

只能强迫自己不要去想,毕竟父亲也说过,他只有三次机会现身,在阳间只能停留半刻钟,说不定是时间到了呢。

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孙策将全部心思都放到了遇兆而安四个字上面。

父亲既然特意点出这四个字,肯定不会无的放矢,可是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几个字,倒是挺容易理解的,那就是遇到与这个“兆”字有关的东西,自己便安全了,可是兆又是什么意思,吉兆?凶兆?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可惜的是,孙策这个人不善思考,想了一整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吴夫人也没想明白了。

禁闭过后,孙策又召集了程普、韩当、黄盖等家中老人一起参详,听到与老主公有关,这些人也是绞尽脑汁,或有言是指事,或有言是指人,可找了许久,却哪方面都一无所获。

事实证明,刘祥是高估了孙策的文化水平。等了将近十天,刘祥也没见孙策登门,他等不及了。这个榆木脑袋,这么简单的提示都想不明白,你日后是怎么成为江东小霸王的。

恰逢春耕将至,他准备借着祭祀后稷的名义,给孙策上一课。

为此,他特意命人筑高坛,并让冯霁备好了一头大山羊。

因为东汉经学大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记载,祥,福也,从示羊声,祥便是吉兆的意思。而《说文解字》是东汉士人必备的字典。

他不相信,自己提示到了这个程度,对方还会那么迟钝。

即便再与刘祥不对付,祭祀后稷这样的大事,孙策也不敢不来,这是华夏大地古时候最重大的祭祀之一,这关系到田里的收成,性命攸关的大事,他不敢也不会耍小性子。

台下,原本漫不经心的孙策等人还没当回事,可等刘祥念出准备已久的“献羊祈福,以示吉兆”八个大字后,程普、黄盖这两位当过郡吏,读过经书的人悟了。

回到府中,程普便迫不及待的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少主,你说主公说的四字预言中的兆,会不会是指的刘祥?”

孙策第一反应自然是嗤之以鼻:“刘祥这等无耻小人会是我命中的贵人?德谋何其可笑!”

可是孙策很快便笑不出来了,因为另一位忠心老臣黄盖这时候也站了出来:“不然,吾亦以为德谋所言有理,《说文解字》有言,祥,福也,便是吉兆之意,遇兆而安,肯定是得遇吉兆才可平安,而遇字或许也是一种代称,骤然相会,便是遇。既符合遇,又符合兆,因此吾亦认为老主公所言之兆,指的便是刘祥。”

听完黄盖的分析,韩当、孙贲、孙静尽皆点头。

只有孙策还是死鸭子嘴硬,依旧不肯低头,兀自还想再找理由。

却听门外传来一声呵斥:“逆子,先前不听我言,冲撞你父,你父命运如何尚不可知。如今德谋、公覆所言尽是在理,你却依旧冥顽不灵,你是想气死谁?是恨我阻你前程,盼我早日与你父相会否?”

来人正是怒目而视的吴夫人。

这话要是传扬出去,孙策可就坐实了不孝之名,不要再想在大汉的官场上混下去了。汉朝以孝治天下,这可是仅次于谋逆的大罪。

吴夫人也是着实被气到了,这才怒不可遏。

众人连忙劝解,吴夫人这才稍稍消气。

本来就已经信了几分,如今又有母亲威逼,孙策也没了退路。

“母亲勿怪,孩儿信了便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