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抽丝剥茧(1 / 2)

冯霁悄无声息的来了,又悄无声息的走了,却带走了刘祥的全部困意。

此刻他的脑中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那就是冯霁对曹玉到底有什么图谋,明日她究竟想干什么,只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他才有可能自救成功。

暗杀曹玉,应当是不可能的,曹玉身份特殊,是曹操的胞弟,这样的大人物一旦身死,整个谯县必然戒严,就算掘地三尺,曹家也势必会将人找出来,而且冯霁肯定也很清楚,曹玉一直在对她布控,只要曹玉出事,到时候她的情报网必然会被曹操一网打尽,甚至她本人都逃不出这谯县。冯霁这样的聪明人,会做这等蠢事?

那既然不是暗杀曹玉,她又为何要将曹玉引诱到隐秘之处呢?

既不杀他,又要把他骗过去,冯霁又图什么呢?总不可能是逗他玩吧?

等等,不对!冯霁会不会……真有可能是在逗曹玉玩玩吧!

从刚才的情况来看,冯霁应该是精通易容之术,也就是说只要有需要,她可以轻易变换成任何人的模样。那会不会有这种可能,自己的告密只是她用来吸引曹玉注意力的一个幌子,好将曹玉调走,而在曹玉不在的这段时间,她则易容成曹玉的模样,去做只有曹玉才能办到的事情?

为何一定要由自己告发,原因也很简单,冯霁必定是认为,只有自己告发才最有可能取信于曹玉。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曹玉,在明知冯霁是探子的情况下,必然会对此女有诸多防备,由她自己来实施调虎离山之计,曹玉必然会有所警觉,不会轻易上当。

可这个人换成自己,那就大不相同了,曹玉必然不会太过生疑,而是会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抗不过严刑逼供,这才招供,如此一来势必将曹玉的疑心降到最低,其后果则是曹玉极有可能中招,所以冯霁今日才会现身与自己会面,这也就能解释的通她为何要选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出现,因为只有逼的自己没有退路,自己才会与她合作。

那么冯霁便可按照她的计划,顺利进行下一步。

也就是说冯霁做的这个局,打的是一石三鸟的主意,第一个是让自己身处绝境,被迫与她合作,第二个是对曹玉调虎离山,她好借用曹玉的身份行事,第三个则是实现她最终的目的。

这个计划的本身就是环环相扣的!

想到这里,刘祥觉得自己隐约猜透了冯霁的心思。

那么自己接下来最关键的,便是要猜出她的第三个目的,只有猜到了这点,自己才有机会真的脱身!

从刚才的论断来看,这个女人做事心思极深,大有毕其功一役的架势,也很符合她的身份特点,对于探子而言,做得多错的多,只有做小事,办大事才是最佳选择,那么也就是说这个局里面肯定还有其他蛛丝马迹,可以推测出她的最终目的。

所以自己一定要仔细想想,自己还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找到遗漏的东西,自己便能揭开事情的真相。

从那日的情况来看,这个局的当事人有五个,自己、冯霁、曹玉、卞氏以及丁夫人,侯大这个死人肯定不算,只是一个恰逢其会的倒霉蛋。

自己和曹玉,已经分析过了。那么冯霁第三个目的便应当应在这卞氏与丁夫人身上了。

卞氏与丁夫人都有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曹操的枕边人,冯霁选她们的用意又是何在呢?

挑起曹家的内部矛盾?让曹操后院起了火?

可曹操后院起火,对冯霁与她背后的势力有何好处呢?

对了,好处!想到这里,刘祥不禁眼前一亮。

冯霁行事如此无忌,那她大概率不是袁绍的人,而应当是南阳袁术的人!

不管冯霁的最终目的如何,但将曹家搞得鸡飞狗跳却已然成了事实,如今二袁相争势同水火,这是明眼人都看在眼里的事情,而曹操又是袁绍的盟友,行走在抗击袁术的前沿,若她是袁绍的人,完全没有理由如此。

站在袁绍的立场上来看,袁术对东郡蠢蠢欲动,一直想击败曹操占据东郡,从而将豫州及扬州连城一片。这个时候搞风搞雨,一旦被曹操查到,后果必然是曹操背盟,全面倒向袁术,袁绍这样的政治人物,不可能这点眼界都没有,所以唯一的解释便是,冯霁是袁术的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袁术占领东郡做准备!

那么,站在袁术的立场上来看,什么情况对他最有利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