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的家(1 / 2)

某个春和日丽的早晨,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县里的一块旅游胜地,来了一群年轻人。也有从事短视频工作的徐晴和她的摄影师,为新素材取景采风,一路开着无人机航拍,这才让我们领略到了这巴蜀的风土人情:大片干净明亮的乱石块,铺满整个河床上,潺潺流水穿流而过;连绵不断的山丘横亘在大地。这是秦岭南麓连接四川盆地腹部的过渡地势:有峡谷,河流,有植被,猴类……峡谷尾端,几公里外,水流在一旷地———回旋,由洪水冲击成了一个小岛。当水电站开闸泄流,这里水就会很浅,岛就成了”土坝坝“,提提裤子就能踩过去。当下游二十公里外,水电站关闭,潮水涨到此处时,就会呈现出一个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叶扁舟,站着的蓑衣客,摇着双浆,吼着歌谣,很漂亮。

这就成了“岛”。

岛南端,有一个上万年演变而来的大石滩,很多人在这“冲浪”戏水。岛北部,全是干净明亮的乱石,水通过乱石流形成水潭,肉眼可见的鱼,虾;SPB上的芦苇,草坪,沙地,牛羊。用诗词歌赋里的美,抒写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可以想象牵着牛羊在SPB拴住,四处放养;撸起袖子,卷起裤脚,下水摸鱼捉虾……来了就是烧杀,炖,煮。黄昏就坐在石头上,看天边落日余晖;夏日的夜,躺在草地看璀璨星河;以及看秋天的“落木萧萧下”。

徐晴不禁感叹:好美!

“确实好地方!”小郭回答道。

小郭是徐晴摄影师。也是她的助理,兼男朋友。

一位老爷爷,提着竹箩筐,下了河,朝他们走来。箩筐里装着刚挖地土豆,在他们常用水洗、用水淘的地方放下了筐,又佝偻着腰,嘴里叼着没什么烟丝的烟斗。

小郭给老爷爷散了根烟,看他老矣,又主动凑前给他点烟。老爷爷把快完的旱烟,摁在石头上,按灭了,抖了抖里面的灰尘。

“你们从哪里来啊!”

小郭说:“宣汉。”

“看得出来城里的。也只有你们城里人,喜欢看这石头啦,河流啦。”

接着,老爷爷又指向河里的SPB,说:“以前那里全是绿地草坪,还能种菜。大水冲了,啥也没了,全是巴儿根。”

“这地方适合年轻人拍照游玩。”小郭回应道。

“那是!每年这个时候,油菜花开。”老爷爷指着干枯河床说:“这、这、那、还有那,都是年轻人耍。拍照,板澡,野炊,啥都有。”

徐晴说:“特喜欢这河流,哗啦啦的流水声!”

小郭问:“这些埂子你们村上修的,还是国家修的?”

看着眼前大片乱石块,有条水渠,引导流水。尽管已被洪水冲散,任然能看出是人工堆砌的痕迹。

老爷爷指着身后一栋小洋房,说道:“村上怎么会来人修这!这都是那家做的。”

徐晴用湿漉漉的手臂,捋了捋顺到脸庞的头发:“他这么勤劳勇敢啊!得多大人物啊!”

“啥人物?多大?还不是跟我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

“应该家里有钱噻。”徐晴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