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走向未来65(1 / 2)

“北市550C智能自决策系统试运行以来,总生产力提升了40%。”

“魔都智能自决策系统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生产力提升30%,已经具备了建造行星发动机的条件!”

“目前接受基因修复仪人数达一亿七千万人,效果良好,无一人出现不良反应!”

“目前对星门计划的讨论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大家对技术的不确定性已经存在质疑,但是对一阶段的行星发动机工程已经没有疑虑。”

指挥中心已经连夜重新搬进了东城研究所,而此时的研究所也基本变迁到了重核聚变反应堆。

在可以俯瞰白云的高度,叶苏稳坐在指挥席上听着各方传来的捷报。

当危机当前,一有了方向后各方齐头并进的速度都让叶苏自己都吃惊起来。

12000座行星发动机选址很快就敲定,改善地壳环境的工程已经开始进行,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和赤道上集中建造无数庞大的行星发动机从纸面的计划写进了550C自决策系统中开始实际执行。

这些都在叶苏重回执剑人后,快速进入执行阶段的结果。

地月系的【处女神的项链】已经完工,让人类文明控制的中子干扰仪也已经被破解,反中子干扰仪已经被送往南北极,很快就能如智子盲区已经笼罩蓝星。

三角战舰和渡鸦舰队还在追逐中,木星方向的关注抵挡不住人们对星门计划这般疯狂计划的讨论。

当太阳系已经变成了危机四伏的险地,所有人随着蓝星一起驶向星辰大海!

听起来多么疯狂,听起来又多么的浪漫!

“各个生物圈的保护工作进度怎么样了?”

随着蓝星离开太阳和月亮,地表的生态圈会遭到灭顶之灾,但在那之前的蓝星停转都会给生态圈造成难以预计的冲击。

首先就是潮汐变化,大量依仗潮水涨落生存的海洋生物将会走向灭绝。

随后自传停止,磁场将会发生变化,候鸟无法在依据磁场辨别方向,寻找食物。天气也会变得难以预测,南北极融化,热带雨林干涸。

这一切,对于星球本身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生存在地球表面的生命来说,却是一场浩劫。

好在按照550C的计算,完成行星发动机的建设需要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叶苏有足够的时间,建造几个模拟各种环境的生态圈。

有非洲生态圈,亚洲生态圈,美洲生态圈,沙漠生态圈,雨林生态圈,海洋生态圈等等。

这些生态圈一部分会建立在行星发动机的地底,借助行星发动机运行时的热能,维持生态圈的运转。

一部分会修建在行星发动机的地表旁,依靠等离子引擎的热量调节温度,这些都是月球上种植单元的技术,作为人类穿越星际时,对蓝天和鲜花的寄托。

不然若干年后,已经习惯了冰冷机械的人类后代是否还记得那个将他们逼进星辰大海的智类文明?

“各生态圈正在加紧扫描进度,总体已经完成了30%左右。”

“各植物和生物的基因图谱也在紧急记录中。”

叶苏听着汇报点了点头,像是放下了极大的心事,慢慢离开了指挥中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