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直播点火(求追读)(1 / 2)

“大家好!”

“大家好!”

“这里是新闻最前线,由我们来主持今天的全球直播!”

“我们的身后就是文明一号核聚变反应堆。”

“今天,它将作为人类第一个核聚变反应堆完成点火启动,它的成功将标志着......”

人造太阳如今已经被叶苏改名为文明一号,意为人类文明对它的期待。

“理论上,1公斤氘氚混合物完全反应可以释放1.08亿千瓦时的能量,约等于11000吨煤炭。按照35%的比例换算,可生产3780万千瓦时的电能。

由此估算,只需167吨氘氚混合物便足以满足华夏全年之需求。

抛开可以作为中间产物滞留的氚素不谈,作为主要消耗的氘素,一公斤成本不到4000元。并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成本还有着极其广阔的削减空间。

经过专家计算,核聚变发电成本不到传统火电成本的千分之一,甚至是更低。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功,将彻底改变现代社会的能源结构,也将彻底改变我们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是我们所熟知的一切。”

也正如主持人解说的内容,代表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化的文明一号担得起这样的期待。

“是科技爆炸了吗?不久前才50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现在又来可控核聚变!”

“是科技,这里面加了外星科技吧?!”

“楼上肯定不关注科学知识吧?知道三个月前由东城研究所掀起的材料学革命吗?”

全球直播间里,滚滚弹幕以各种语言呈现,这场盛宴的开幕引起来自全世界的关注。

看起来毫无戒备的基地外,迎接两名主持人是一脸严肃的周教授。

周教授现在已经是文明一号的负责人,虽然看起来还是干瘦模样,却精神奕奕,精神面貌不是好了多少倍。

作为老派科学家,无论是出于保密还是科学的严肃性,都本能反感直播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进入文明一号,特别是在点火启动这么关键的时刻!

但一想到这是叶苏博士的决定,周教授便也认了。

他如同机院和材院的诸多同行一样,在叶苏的成果面前从质疑到震惊,然后变成拥趸。

“核聚变反应堆有一个重要衡量参数Q值,意为输出能量比输入能量,如果Q值小于1,意味着这个核聚变反应堆生成的能量还小于输入的能量,根本就是消耗器!”

“文明一号的前身是人造太阳,在叶苏博士的改造之后,Q值预计能达到300。简单来形容就是输入1份能量就能得到300份,这是足以颠覆能源行业的成果!”

周教授对着镜头一脸钦佩的说道,提及叶苏对项目的贡献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毕竟在这之前,世界上所有的核聚变装置如何突破1Q值都是一个重大难题,而现在直接到了300Q值,用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随着他们一行人转移到了控制室后,周教授就懒得在镜头前出现。

“第三次复检完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达到点火标准!”

“启动550A再检查第四遍,一定要把所有问题解决在点火之前。”

对项目一线负责人而言,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毕竟对于这种精密的仪器而言,部件哪怕差错一微米,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实验事故。

周教授绝不允许这样的失败,点火之前检查一轮又一轮。

哪怕在这个时刻,控制室里的人员也没有超过百人。

放在一年前,根本不敢想象这样的人数能够支撑起项目,但有了550A的协助下,在太多环节可以省下人力。

不然像眼前的检查,放在过去起码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在庞大的基地对装置各个环节进行检修,而如今只需要在控制室中靠智能机械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达到点火标准!”

周教授环顾周围,大家的脸上带着激动、期待和向往,恐怕他的脸上亦是如此。

这不是他们团队的夙愿,而是整个文明对更高效更清洁的能源有着本能般的追求。

每能在这条路上多走一步,文明等级就能跃迁一级。

而现在人类文明终于能又走上一步了:“点火!”

随着微波加热装置的启动,装置内的温度开始持续升高,等离子体逐渐成型,并且被束缚着它的磁场不断挤压着,最终在那流线型的腔内通道中铺开了一层淡蓝色的薄膜,并且以肉眼不可视的频率轻微颤动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