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改造人造太阳(1 / 2)

“哎!哎!”

“知道你们在拆什么东西吗??”

一名头发花白的教授挡在了一堆智能机械前,这些550A控制的设备不得不停了下来。

“周教授!周教授!人家是东城研究所按照所有流程走完了,才来启动改造的!”

数名中年人从一旁急忙走来,想要拉开干瘦的老教授,但老教授像是耸立的铁塔,怎么都无法拉开。

而他的身后是一台圆筒形装置,在它的底部延伸出数道舱门,每个舱门都包裹着复杂的线路。

这是华国核聚变的骄傲,四代科研工作者、12万多次实验才孕育出来的聚变之光——人造太阳!

它历经7年研发、17年改造升级,拥有核心技术200多项、专利2000余项,上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

具备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特点,可产生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用来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磁场可以达到地球磁场强度7万倍。

这是人类距离成功掌握成熟可控轻核聚变最近的装置,如果没有外星拆迁,它毫不夸张的说——承载人类文明的未来!

因为只要掌握了核聚变技术,就能利用起蓝星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它们聚变产生的能量就足够人类用到太阳燃尽!

能源危机将成为历史名词,很多受限于成本的技术可以搬出实验室投入生产环节,物质大丰富也让人类不再顾及走向星空的成本。

但现在......曾经的骄傲就要在眼前被随意拆掉核心部件,怎么不让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老教授心疼?

“周教授您不是也看了改进版模拟吗?不是高度赞扬新结构的可行吗?”

劝解人员颇为无奈,周教授可是核院的老资格,茅教授见了都要主动上前握手。

之前与东城研究所洽谈了那么久,面对叶苏提出的优化改造计划,迟迟达成不了共识,就是因为周教授这样的老资格们一直投反对票。

他们不是不相信科学,只是人造太阳是他们秉承了一生的信念,他们也有自己的支持,相信自己的成果不弱于人!

“模拟归模拟.....现实能一样吗?”

“而且你看他们这么拆,这不是要把它糟蹋完咯!后面着改进版要多久才能完成啊!”

老教授犟住的样子,一时间谁都劝不动了。

“很快的!”

“您给我们三天的时间,叶苏博士就能让您亲眼见到人造太阳改进版的实际效果。”

在一众都劝不回老教授时,东城研究所派来协助的工程师忍不住说话了。

“哈?你知道人造太阳简单的检修都要动辄大半个月吗?更何况是动作那么大的改造!”

周教授像是听到了天下间最滑稽的笑话,直接气笑道:“那三天之后,见不到呢?”

工程师有些犹豫,但又看了一眼便携版550A后笃定说道:“如果完成不了,东城研究所愿意帮你复原人造太阳项目,并提供核院需求的各类高新材料!”

“嚯!那我就得看看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激将法比柔性劝导更有效果,老教授终于让开了位置,那些智能机械再无阻挡开始对人造太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核心的线圈系统几乎全换成了高新材料,重要的真空室也要全面更换了特制材料来化解可怕的高温中子流。

这些高新材料组成的全新结构全都是在东城研究所里高速组装后,通过飞机送往全球各地,再由等候在当地的便携版550A使用各类智能机械安装。

这样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若不是从东城研究所输送机械配件的速度赶不上建设速度,550A还能将时间缩短一天!

老教授困了就直接裹着睡袋在控制室休息,老一辈科学家特有的韧性让他就在人工太阳的控制室整整守候了三天!

而也是在今天,改造初步完成的人工太阳准时进行效果测试!!

只有二十几人的控制室,连控制台都无法坐满,但在550A的协助下,他们将率先在七八个核聚变装置中完成测试!

在投影屏幕上,庞大的电流开始通过线圈,在控制线圈的辅助下,沿着轨道形成了一道完美闭合的磁场。

与此同时,微波加热装置开始对反应室内的气体分子加热。

几乎就在气体分子被电离成等离子体的一瞬间,在那极具几何美感的反应室轨道内部,铺开了一层宛如极光般灿烂的薄膜。

它看上去就如同轻颤的蝉翼,仿佛一缕灰尘便能将其粉碎。

然而,那其中蕴藏着的炙热,却足以切割这世上一切装甲。

所幸,它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掌控着……

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稳定无比。

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继续攀升,直至上亿度,那是恒星的温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