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吾道枯矣(1 / 2)

“景平廿七年,秋。”

“取自江湖客的银两已所剩不多。”

“旧人故去新人来,秋华满园不相识,醉芳楼已非昔日故所,许是吾离去之期近矣。”

“吾有所感,练气三层突破在即,便让这安阳繁华,送吾最后一程。”

“……”

“今日,失败了。”

“不急,吾感念契机已近在咫尺,今夜,参禅悟道一番,或有所得。”

“今日,依旧失败,不急,契机一到,必一鼓作气!”

“失败。”

“失败。”

“……”

“还是失败。”

“为何?明明感知契机已经到,明明就差那临门一脚,为何!”

“(一大段涂黑)”

“景平三十年,夏。”

“三年了,家中枯坐三年了,依旧毫无寸进,(涂黑),可是吾之路途错矣?罢了,也是时候离去了。”

“(一大段划掉,涂黑)”

“景平三十三年,春。”

“妙哉!聚灵阵竟有如此之效,练气三层,吾终成矣!”

“今夜,参禅悟道。”

“……”

“怎会如此,一月之间,又跌落二层,莫非此乃佛祖对吾之磨砺乎?”

“呜呼哀哉,三年又三年,练气三层举步维艰,莫是天要亡我!”

……

“……竟是如此!竟是如此!此界乃灵稀之地,即便凭借聚灵阵勉强突破,只要一日不用聚灵维系,便道途维艰,一月不用,便境界跌落……”

“呜呼哀哉,吾道枯矣!”

……

看到这里时,陶渊整个眉头已经皱成个“川”字。

“灵稀之地?此界?”

“难道,这是一个破落的修仙界,是临近绝灵时代?”

“这可不妙啊,那我的小目标不是直接宣告破产了?”

“难不成我也要学老道把自己练成尸傀,以求长生?”

“这等长生,我不取也!”

陶渊不信邪,也不愿信。

于是他也不慢慢阅读了,直接一目十行,极力寻找老道随笔中可能存在的一线希望。

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在连翻好几页后,还真让他找到了。

“开天大典?”

陶渊看到老道随笔中提到了这个线索。

这是大庸国两甲子一次的举国盛典。

陶渊前几世只听过却不曾见识过,具体干什么也不知晓。

毕竟两甲子,几代人的时间,对曾经的他来说,太过遥远。

因此只是有过猜测,觉得大抵是什么祭天大典,宣告君权神授,祈祷国顺民利啥的。

但在老道随笔中,陶渊却看到了另一个答案。

“接引仙使?”

“度人成仙?”

“升仙大典?”

“什么玩意?”

“这是要跳过中间环节直接成仙了?”

陶渊的惊愕诧异,如随笔中老道第一次听到这件事的感触差不多。

好在,随着老道的不断探寻,终于完善了事情的原本。

原来此界,又被称作“运朝界”,是外界仙宗青元宗所管辖的秘境小界。

每隔两甲子,青元仙宗都会派遣宗内弟子,破界而来,接引有灵根之人上界。

而接引地点,便在大庸都城郊外的“通天峰”上。

“通天峰,看来是需要去一趟了。”

盯着那处被老道圈起来的峰名,陶渊默默思量着。

“可是,今夕又是何年?我不会错过了吧。”

“两甲子,应该没这么巧吧。”

一炁箓每一次重塑花费的时间,都会因过程、程度、效果而不尽相同,所以陶渊并不知道这次进去出来的时间是多久。

“这荒山野岭的,也没个人问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