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吕蒙固守夷道口 张飞复袭夷陵城(1 / 2)

却说张飞大败而归,连夜逃回蜀营,好不恼火。生平未曾遭此大败,郁闷至极,又折了许多本部兵马,十分心疼。

关羽亦是十分愤懑。自出兵之日两月有余,未曾一战,仇敌吕蒙在彼,却不得战,二人于大帐中兀自怄气,未曾一言。

从事马良恰从赵云处赶来,闻张飞之败,乃谓张飞曰:“此必有高人指点。吾闻陆逊近日被拜为陆军都督,想必此人之计,方致张将军此败。”

关羽闻言,怒曰:“昔日吕蒙袭我荆州,皆出自此人之计。今既复遇,卿当助我破之,以泄关某之恨!”

马良曰:“陛下要吾此来,正为此也。二位将军可听吾一言,城内吴兵连日守城疲惫不堪,今既胜我军,以为我军不敢复来,守城必定松懈。张将军可再引一军,沿小路绕道复至城西,至夜深时突袭西城,必能破城矣。吾所虑者,乃吕蒙及其主力军也。吾从赵将军处得知,吕蒙引大军救援夷道口,尚未渡江而归。兵法云:兵半渡而击之。吕蒙回军救援渡江之时,关公可率水军截之,不许其渡江。则夷陵归我主矣。”

关公答曰:“夷陵城东上游,暗礁正不知多少,吾军战船不得过,当如何截住吕蒙军?”

马良略一思忖,曰:“水军既不能用,公可急令赵将军处屯兵夷道口,震慑敌军,彼必不敢渡河矣。”

公从之,张飞等依计而去。

马良复谓关公曰:“吾水军因彼设暗礁而不得参战,虽兵多而无用,全仗陆军之力。依吾之见,所谓水涨而船高。时值深秋,骤雨难停,公可于上游早建堤坝,待秋雨不绝,江水泛涨,可凿堤放水,彼时水面高涨,吾水军可顺势乘船而往东也。“

公曰:“可试之。”乃命人早去上游筑堤坝。

却说吕蒙见赵云退兵,亦收兵回寨,见营帐,多残破不堪,物资乱作一团,且多有灼烧之迹,命人整顿兵马,收拾辎重,重整阵营。又恐蜀兵复从高处偷袭,派一军登高而去山顶固守。

人报夷陵城西大胜蜀军,吕蒙喜曰:“伯言好计谋,吾愧不如也。”待整军安顿完毕,命徐盛复守此寨,欲率军渡江回夷陵。

将欲渡江时,赵云引军杀来,命岸上士兵一顿乱射,吕蒙军不得过,乃复归夷道口。

吕蒙谓部将曰:“今敌军水军不得过,陆军又与我对峙,夷陵虽兵少已可保无忧。吾等不渡江,只待伯言援军,届时可与其决战。”

乃与陆逊互通军报,令人往送之。

时陆逊率大军刚至宜都,至夷陵尚有两日路程。览毕军报,大惊曰:“蜀军阻都督进城,乃是其欲复袭夷陵也。”

左右问:“何故?”

逊曰:“吾军刚于城西大胜敌军,必以为蜀兵胆寒,不敢复来矣。是故守城必然懈怠,然兵法有云:反其道而行之。吾若为彼处谋士,当将领一军,趁夜深时复袭西城门,当能破门而入,即破城门,夷陵所占地利尽皆全无,城内军将危矣!”

乃急命韩当往驰援之,并告诫严守城门。

当曰:“如至,城已破,当何如?”

陆逊叹曰:“如城已破,即大势已去,汝可引军回,勿得枉丢性命。夷陵不可守也。”

一面差人致书吕蒙,言蜀军可能复袭夷陵之意。

及至韩当星夜赶往夷陵,至城下时,城上早已遍插蜀军军旗,当乃引军退。

原来,不出马良、陆逊所料,夷陵城中,方经大胜,人人自喜。前有孙恒军全军覆没之败,后有潘璋被杀,徐盛被围之急,当前战事,吴军可谓人人自危。而经此一战,吴军大败蜀兵,众将脸上阴云一扫而光,士气不可谓不高涨。

自吴蜀交战以来,凡战,吴必败。如今战蜀而胜者,仅周泰将军一人而已。蜀军非天兵神将,亦可败也!

是故,众将尽把酒敬周泰,皆言其领军大胜之功。泰心中亦窃喜,自是敬者不拒,不觉间已然大醉。

是故城内一片欢声,觥筹交错,及至深夜,秋意正浓,凉风阴沉,众将及军士皆酣然而睡,守城军士亦如是。

然所谓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正是杀人好时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