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西岐真相(1 / 2)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不觉间,舟已行至陕西潼关。

帝辛对龙吉说道:“渭水自潼关汇入黄河。吾早已听闻西伯侯贤达,声名远播。今既已近潼关,何不前往西岐一游?

龙吉公主自下凡之后,久居深山,尚未感受过人间的都城繁华,于是她欣然同意,二人结伴而行。

两人将小舟停靠好路边,买了两匹骏马代步。

远远观之,男子背负长剑,英俊潇洒。女子丰姿夺目,策马前行。

皎阳之下,好一对神仙眷侣。

由潼关入西周,不过数日便已抵达西岐城。

远见这城郭深深,守卫森严。无数军士手持兵器,列队而行。

进入城内,帝辛留意到两边房屋低矮,全无朝歌繁华。不多的高楼深院,都是西岐贵族的宅第。

街上居民普遍瘦弱,面有菜色,营养不良。

而手持弓箭长枪的军士却个个膀大腰圆,红光满面。

雄壮的军士在街上不断呼喝,巡逻不停。而行人纷纷躲闪,唯恐避之不及,被军士的刀枪刺中。

想象中军民雨水般和谐的局面并未出现。

眼下的场景,与帝辛想象的繁华西岐相差甚远。

连龙吉公主也觉纳闷:这姬昌圣人治下的西岐,怎有一股肃杀萧瑟之感?

帝辛看到一名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趴在一家包子店门口张望,嘴巴里咽了咽口水。

“小朋友,你想吃包子吗?”

那少年点了点头。

帝辛买了个肉包塞到了那少年手里。

那少年赶忙俯首感谢。

但他却没有吃包子,而是从手里拿了张油纸将肉包裹起来。

“小朋友,给你买的包子为什么不吃呢?”

“我不舍得吃。我爷爷和弟弟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我想带回家给他们吃。”

帝辛觉得奇怪:“都说西岐物产丰盛,百姓安居乐业,怎么有人吃不上发呢?”

那少年嘘了一声:“您是外地人吧?您不知道近两年田地歉收,粮食优先供应军队。

以前每天还可以吃两顿饭,如今连一天一顿也不能保证。”

啪一声,一个耳光甩在了那少年口上。

“不肖子,你胡说什么?”

一个瘦削的老翁怒视着帝辛龙吉。

“不要再胡说八道,抹黑西岐。”

少年颤抖道:“这大哥哥是好心人,他还买包子给我们.....”

那老翁夺过少年手中的肉包,丢在地上,踩上两脚。

他恨恨地骂道:“我们就是饿死,也不能吃外人的食物,丢西岐的脸。”

没等话说完,便转身就走。

帝辛捡起来地上的肉包,擦了擦灰后,放入囊中。

一米一粟,当知来之不易。

历史真是个令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啊。

如今的西岐,让他想起后世诸葛亮治下的西蜀。

蜀地在刘备手里几十年,从一个还算富庶的地区,最终变成了一个民不聊生的贫苦之地。

蜀汉人口只有一百多万,却有十多万大军。

十个百姓就要养一个兵士。

诸葛亮治蜀实行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依靠繁重的劳役、赋税和货币政策掠夺蜀地老百姓。

陈寿在《三国志》这样评价诸葛亮:本应偏安一隅,却连劳师远征,实在是志大才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