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回国17(2 / 2)

下一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可恶,今晚要睡不着了……

冲动了的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喃喃自语,如同一个陷入恋爱中的傻子。

如果这也算累,他想就这么累死算了。

……

……

回国是早就定好的计划。

之前就已经和哥哥沟通过,只是还没有确定具体时间。

和SM的这次交锋过程中,易浩彦再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手上没有足够力量的局限。

目前,他在南韩的任何行动都只能借助CJ娱乐的力量开展,说实话并不太方便。

财阀之间也是讲利益的,当双方利益一致的时候,亲属关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如果利益不完全一致,亲属关系能做的事情就很有限了。

何况CJ今年也是多事之秋,目前自身难保。

在这种情况下易浩彦想要有所动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次回国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是资金。

一方面是人才。

资金方面主要从集团内部抽调。娱乐业不比制造业,需要的固定投资其实很少,大部分都是流动资金。进入南韩偶像行业所需的资金其实并不需要很多,对中为集团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人才方面,易浩彦有几手准备。

中为集团主要是通信设备制造和移动终端产业,没有涉及娱乐业务。国内乐兴才是这方面的巨头,而且乐兴的负责人林景致和他也很熟,一直也有进入南韩偶像行业的想法,所以基本上偶像行业的抓手,和乐兴合作是一个选择。

实际上,目前乐兴已经和星船有合作项目,程潇就在这个项目中。

另一方面,就是考虑直接资金入股一些南韩经济公司。

得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这边许多小经纪公司的实力其实都很不错。即使规模不大,也是人才济济。

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参与甚至控制一些有实力和有潜力的南韩本土经济公司。

对于想要自己下场的易浩彦来说也是个可行的方向。

总体来说,进入南韩偶像行业的事情并不太难。

无论是资金量还是投入的资源,以中为集团的体量来说,都不算什么。

之前易浩彦在电话里其实也说过了,偶像行业的事情是他个人感兴趣的一个行业实验,本身并不以赚钱为目的,或者说赚钱并不是最大的目的。

南韩整个偶像行业的经济规模和制造业完全不能比,如果从集团层面来说,调整战略完全没有必要。

2014年,韩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77051亿韩元,大约1800多亿人民币,占GDP的2.54%。

注意:这个文化产业可不只是Kpop一个部分,而是包括游戏,旅游,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等各项产业之和。

根据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与韩国文化产业交流财团共同发布的《关于2014年韩流经济效果的研究报告书》显示,2014年韩流生产拉动经济效果最大的是游戏产业,其次为旅游业,Kpop属于音乐产业的一部分,占比其实并不高。

事实上,一直以来,游戏产业才是是韩国出口额最高的文化产业门类。

韩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出口规模远低于游戏产业出口,但中国是韩国影视剧的最大出口市场。

2014年韩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对华出口规模分别占到出口总额的42%和43%,韩国对华游戏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2%。

根据消费额排序,韩国文化产业中销售额最高的门类是电视节目、卡通形象和游戏,音乐和电影的销售额基本接近,漫画和动画的销售额较小。

就销售额第一的电视节目而言,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2014年,韩国电视节目的出口总量超过3.3亿美元,从构成来看,主要的出口内容是电视剧,占比超过73%。

韩国电视剧的主要影响区域都在亚洲,占其出口额95.5%。其中,RB、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的占比分别为31.1%、22.4%和20.7%。

也就是说,天朝占到了几乎一半。

就韩国文化产业而言,中国目前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就出口类别而言,电视节目并不是韩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产品,而是游戏。

Kpop虽然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有点吹嘘和自我脸上贴金的意思。

真实规模完全不值一提。

2014年中为集团各项业务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882亿元人民币(约合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净利润279亿元人民币(约合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整个集团收入是韩国所有文化产业产值的1.5倍,整整超出1000亿人民币。

在中为集团面前,南韩的Kpop产业体量太小,连投资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个人爱好。

这次回去,真正需要花时间仔细研究的是另一件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