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郑国渠(4000字)237(2 / 2)

郑国并非家族显赫之人,对吃猪肉并不排斥,只是没想到贵为一郡之主的许多鱼会这样不拘小节,这样关注民生。

“你这盐,比咸阳卖的井盐还要好啊!”荀子认真咀嚼,并没有吃到一点苦味,这品种比戎盐还要好些。

至于咸阳哪来的井盐,那自然是巴蜀商会贩卖过来的!

巴蜀商会就像闻着血腥味的鲨鱼,哪有猎物就往哪钻。

加上他们的会长狗胆包天,底下人多多少少都带着了那么一点疯狂。

只要不霍霍巴蜀郡,不影响会长的大计,搜刮其他地方的血肉,不算什么。

“这米饭真香!”郑国不好意思地再添一碗米饭。

许多鱼轻笑,这可真是个老实人!有自己这么个登天梯在他面前,他却不知道把握,只顾着吃米饭。

许多鱼贴心地给他递台阶:“自从李郡守修建都江堰之后,巴蜀沃野千里,粮食产量翻了五倍!今年春耕时,前几年养好的田地也能耕种了,今年的产量最起码还能翻一番。”

被水常年淹过的土地是不能马上耕种的,还需要杀菌,养地。这还多亏了农家子们,是他们不辞辛苦,指导佃农们耕作,这才能有如今的天府上国。

荀子越听越想去巴蜀转一圈:“若非……真想随你一同去。”

郑国连连点头:“李郡守太厉害了,这才几年功夫,便将都江堰建得这么快!”

许多鱼见郑国像迷弟一样崇拜李冰,却丝毫没想起自己的任务,于是点嗑:“关中地区,雨水偏少,农田缺少灌溉,经常发生旱灾,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严重影响粮食产量,若是能优化灌溉条件,想必能为大秦再增沃野良田!”

关中地区多盐碱地,加上灌溉不足,简直是恶性循环。

在当今这个生产力水平下,想要改善盐碱地,就只能用大量的水灌溉冲刷。

许多鱼的话就像一记重拳,敲醒了郑国。

这段时间,郑国同荀子聊得太开心,险些忘记自己的任务!

“大人,我有一计!”郑国连忙放下手里的套碗,正襟危坐道。

“可修建一条水渠,以泾水为水源,西起陕西泾阳的谷口,向东偏北山南麓,汇合到三原县北面的浊水,再经过浊水、石川河道、经过富平、蒲城最后注入洛河。”郑国的手心冒出冷汗,心如擂鼓。

许多鱼终于松口气,郑国总算把郑国渠的方案提出来了!

郑国渠全长124公里,总灌溉面积约为二百八十万亩,将粮食产量提高三四倍!

它是提升秦国实力的一条大动脉,虽然有巴蜀的粮食供应,秦国实力已经大增,但谁会嫌粮食多呢?

更何况,按照目前的局势,秦国将会加快一统六国的步伐。那么对粮草后勤,对粮食生产的要求会更高。

毕竟,国战比拼的是国力!

如果秦国的国力跟不上征战的速度,最后只会拖垮自己!

“善!明日我就会将你举荐给大王!”许多鱼的爽快惊呆了郑国。

“您不再考虑下?”郑国心虚不已,许郡尉这样信任自己,她又是荀子疼爱的后辈,自己这么坑她,是不是不太好?

如果自己的事被发现,她肯定要付连带责任的!

“不,您的提议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听,就能想象到关中盐碱地变良田的美好场景!这样的大才之人,正是我们大秦急需的。”许多鱼把郑国高高捧起。

郑国满脸通红,坐立难安,这不是羞涩,而是愧疚!

倒是熟悉许多鱼的荀子,多看了许多鱼好几眼,最后还是没吱声,默默地吃着腊肉饭。

在许多鱼和郑国之间,荀子当然是站在许多鱼这边的。

第二日,一大清早,许多鱼就驾着马车去王宫了,这番急切的举动自然是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建一条水渠?”秦王政听完许多鱼的话,陷入沉思中。

这条水渠耗时耗力耗钱,恐怕朝廷之中会有不少人反对。

“多鱼,你如何看?”秦王政拿不住注意,按他的内心,他恨不得立刻出兵吃掉六国。

许多鱼没给出建议,只是说道:“都江堰才将将完成一半,巴蜀的粮食产量就已翻了五番。粮食就是巴蜀发展外扩的底气!若非有足够的粮食做支撑,我是不敢下楚南的。”

秦王政自是知道这点,只是许多鱼的海船优势实在是动人心弦:“大秦海上优势这么大,我们能不能……”

“不能。若大秦是沿海国家,我们尚且能试一试。可秦国深处内陆,陆地海洋两面夹击,能成功是最好的。若有一方失利,如何救援?”

秦王政懂许多鱼的意思,海船可翻不过高山和草地。

而且,内政尚未稳,自己和吕不韦的争权还未出个结果,不宜有大的动作。

许多鱼:“郑国可能是韩国派来的人。”

秦王政???什么玩意?

许多鱼亦是忍俊不禁:“韩国有大臣提议疲秦计划,派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准备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开凿一条灌溉渠道,说辞是为秦国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提高粮食产量,惠及民生国家,实则其目的是要通过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国力疲惫无暇东顾,从而消除对韩国的威胁。”

这一点是郑国扛不住内心的愧意,半夜敲响许多鱼的门,一一坦白而出。

秦王政……

韩国真是多人才,就是韩王总爱把人才往外推,推一个韩非给许多鱼还不够,还推一个郑国给自己。

有这样厉害的水利专家,留着建设韩国不好吗?居然要推给自己!要知道,大秦的水利水平是比不上其余六国的!

“阿政,可敢收?”许多鱼问道。

秦王政挑眉:“我连以身作饵,一举歼灭成蛟势力的事情都敢做,还怕韩国的小计?只要郑国真的可以将关中变沃野,别说免其罪责,就是封他做客卿,将水渠命名为郑国渠,我也是能做到的!”

许多鱼忍不住拍掌,这就是真正的阿政啊!相信,郑国渠不会让他失望的!

在水渠建成之前,关中地区的亩产基本维持在十几、二十公斤左右,而大多数诸侯国的土地亩产量,接近90公斤左右。

经过水渠的灌溉,关中地区的亩产差不多也能达到90公斤左右,但它的浇灌面积约是280万亩土地!

如果都按照90公斤计算,总共收成将在25亿吨左右!

如果按作战士兵每天需要2斤的口粮供应计算,这些粮食可供20万人吃将近2年左右!

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投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