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初春34(2 / 2)

赵政笑道:“他们的快乐真简单。”

“因为从国君到平民,都不曾将他们当人。他们一直都比猪羊低贱,一头猪能换好几个奴隶。所以只需要一点点甜,他们就心满意足,安分守己。”

“你打算用他们?”

许多鱼轻叹:“用,但不会重用。跪久了的人,不敢站起来。许是等到他们下一代,会好转。”

这时,荀子带着李斯和韩非子等人来到农田,进行现场教学。

儒家虽然和农家意见不合,但这不意味着儒家不注重耕种。

在儒家看来,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这里的财,很大一部分是指的农耕。

儒家看不上农家的一点在于,农家的政治主张太过幼稚,认为只要种好田,大家不饿肚子,就不会有纷争。

李斯指着农人们用的犁地工具,问道:“夫子,这是何物?”

荀子:“女郎发明的耧车和曲辕犁。”

李斯崇拜地看向许多鱼,年纪这般小,竟然文武双全?

韩非子为了救韩国,各种拉拢人才:“女郎,你可想去韩国?那里耕地众多……”

许多鱼笑着拒绝,侧头在赵政耳边轻语:“你在学堂里,多看着他,勿要让他拐走家中栋梁。”

学堂里的栋梁之才,无论出身哪国,必须是许多鱼家的!

赵政面色严肃地点头。

恰在这时,一辆牛车沿着小路晃悠悠地向廉府走去,身后跟着一群仆从,或抗或抬着一箱箱东西。

许多鱼向众人告辞,赶回廉府。

“拜见夫人,我乃李家大郎,李风。冒昧来访,只求夫人借农具一用。”李风命仆从们将厚礼放在院中。

李风诚意十足,准备了肉干和布匹。

廉老夫人见到许多鱼及时赶回,松口气,不好意思地解释道:“郎君出发前,将家中一切事宜交给女郎,这事,你得问过她。”

李风诧异地看着眼前的女郎,她腰背挺直,如男子般的装束,好似一柄宝剑,锋芒毕露。

“拜见女郎。”

许多鱼坐到廉老夫人身侧:“李家?与我们西侧相邻的李家?”

“正是。不瞒夫人和女郎,我本家人口稀少,以往全靠佃农和奴隶进行耕种。去年大王征召,壮劳力被征走大半。如今春耕在即,光靠奴隶,恐要荒废大半农田。”

为这事,李风着急上火,嘴角全是燎泡。

“我们也在征召之列,实在腾不出人手。”许多鱼婉言拒绝。

李风咬牙道:“吾愿出二十金以作酬劳。”

以目前的物价,雇工一人每月500钱,精娟3000钱一匹,战马10万钱一匹,将领抚恤金20-60万钱左右。

李风的出价算是比较公道的。

然而,许多鱼还是拒绝:“家中不缺金银。”

廉老夫人不着急痕迹地看一眼许多鱼,不缺?

李风失望不已,但许多鱼又给了一丝希望:“我有一合作方式,不知许郎君可愿意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