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回:赵子龙大战姜伯约,北枪王强攻九焰山104(1 / 2)

上回书说到,赵子龙成功以“旋枪三贯月”挑死南枪王张绣,如此就剩下北枪王姜维姜伯约了。姜伯约第一趟进攻九焰山不利,第二趟也没占到太大便宜,但是给九焰山也制造了相当的威胁,可以说麻烦还是相当大的,同时姜维也在加紧制造更多攻城器械和箭矢,很快他就会展开新一轮进攻的。

赵子龙战胜张绣之后大病一场,但是身体恢复的快了不少,大概是因为不在装着心事了,所以能恢复起来,但是很多事情也都不好讲,按照之前的说法,赵子龙其实更应该多休息一阵子,但是没有两天,赵子龙就下床恢复了训练,他觉得自己还得对付姜维,听说这小子残忍凶狠,比张绣还厉害,因此赵子龙认为自己还是不要单独应战比较好,让赵统赵广跟着自己到时候一起上吧,不过赵统赵广建议还是要再修养一阵子,我且不表。

另外需要表一表江南事务,邓艾和钟会,文鸯,项谦,项楚夫,英雄飞等人坚持抵抗,在武昌连续打退好几次汉军进攻,但是自身损失也已经累计到了三十五万,汉军损失预计不低于一百万,但是谁也好不了,汉军能补充,义军补充速度很慢,长达六个月的鏖战中,武昌城向东挪了十五米,怎么说呢,因为敌人从西面猛攻,义军就干脆在东边筑墙时间长了这样来增强防御力,你就算攻破城墙,我们在东边又建设了台城和高强,请你继续罢!

小凤则在赵子龙安排之下,逐渐带领江南百姓下南洋,去了一个地方叫做兰芳,但是起初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我且不提。只是刘良刘正文,在儿子牺牲,女儿去了九焰山后重新振作精神,编练了义军重要的骑兵力量,和赵子龙当年在刘玄公那里的名字完全一致的“万众骑”,万众骑还真涌现出来两员猛将,这两个人和刘良在刘良家后院的小桃园结义成为三兄弟,人称“小桃园三结义”是也,这三个人大哥自然就是刘良刘正文,诨号“金陵殿帅白虎大将”刘良(后期刘良实力接近于超一流,仰仗赵子龙送给他的枪谱,就没落下锻炼武艺,所以真的进步不错),二哥是万军丛中震出来的诨号“鹦哥大帅青龙大将”关寿关长胜!此人平顶一丈〇三寸身长,性格忠烈勇猛,手中一口黄龙偃月大刀,实力非常之强(无限接近于超一流),老三则是凶猛暴烈的诨号“乌煞大帅玄武大将”张象张靖德,平顶身长九尺八寸,掌中两杆双头蛇矛枪,勇猛无当,确实是有过人的本领(无限接近于超一流),刘良平时要留心政务,所以军务就交给了关寿和张象两个兄弟,这两个人有点像当年的关羽和张飞一样,但是仔细观察确实不相同,其实差距非常大,但是面相上确实有点像,再加上刘良刘正文人称“小赵子龙”,确实是有点意思的组合了。

刘良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很好的帮助子龙大哥这是一个令人感到难过的事情,但是关寿劝他说:“子龙大哥和邓艾兄弟他们都在尽忠职守,咱们也得尽忠职守,保住金陵城,打造的固若金汤才成。”,刘良和夏侯禺,夏侯兰,马如昌,樊亨等老将商量,再度扩大金陵城的规模,夏侯禺等人全部赞同,他们四员老将就负责城墙修筑工作了,关寿和张象就在外围建设营垒,招募兵马,后来金陵城几乎成为天下最大城镇之一,刘良他们的建设有了很大作用,要么说为什么后来南陈的皇上觉得说没事没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金陵城和四个台城组合在一起,城墙七层,中间四层比较矮,但是最外面一层和最里面两层都很高,这样防护能力得到最大化保证,主城和几个台城都修筑了粮仓和军械仓库,并且有地道相连接,互相也可以做到暗中支援而敌人根本察觉不到。

按照刘良的设计和想定,金陵城至少能够抵抗朝廷十年进攻,只不过后来确实没有坚持那么久,这些都是后话了,当然为何没有坚持那么久,实际上还是一个小事情,我且不表。

夏侯博在柴桑训练水军,卓有成效,他给赵子龙多次写信通报情况,赵子龙很感激他和刘良的贡献,但是夏侯博也提到一个问题,关于刘良的问题。这家伙最近心态发生变化了,怎么说呢,比如说,以前的状况,遇到强敌了,刘良会觉得说我们避走不战,保存有生力量,不要让老百姓跟着我们一起遭罪比较好,他会采取这样的策略,比如当年在九焰山撤离的时候,刘良可是旗帜鲜明的第一个说要远走江南的。但是现在情况为之一变,他在金陵城弄的如火如荼,据说厉害大将都有好几个(也就是关寿和张象他们几个,据说还有几个战将也可以拿出来单独讲讲,我且不表),而且最近粮食连续增产,在闽浙丘陵山种茶叶也丰收了,各项指标都是很棒的,但是刘良改变了,如果说现在有敌军进攻金陵城,他绝对会第一个支持坚守,同样是“旗帜鲜明”,他根本不会考虑离开的事情。

而且夏侯博信中提到,小凤带人远遁兰芳,走的时候跟刘良大吵一架,刘良认为坚持事业就得持续战斗,你不能说战斗不下去了那就跑了,那您这算哪个门子的战斗呢?小凤也不相让啊!小凤就说了,好,继续战斗,可是继续战斗不是继续死人啊,您这儿也不能有个坑大家挨着往里头填吧?然后这爷俩就开始斗嘴官司了。

刘良的想法其实就是说我就不走了,留下来坚持住就有希望,怎么整的跟“坚定守住,就有办法”似的,小凤则是觉得该走就得走,让大家留下来跟着受害么?毕竟不清楚汉朝朝廷会拿什么办法对付老百姓和无辜之人,刘良觉得就算我们在外地成功了,那最终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嘛,那你不“衣锦还乡”算什么本事呢,当年许多科学家回来建设祖国,我们全都交口称赞嘛,那你回来晚的就没人夸了,哪怕他本事真的特别特别大,而且我们也真的特别特别需要他的本事。

其实有的时候本事特别特别巨大的时候,他的想法立场什么的可以暂时搁置一旁,反正他也不能起来口嗨说胡话就乱了事不是?因为这种人本领真的太大太大了,随便汲取一点我们大家受用不尽了,所以在我们特别需要这种本领的时候,一切还是以我们的需求为主了。

刘良认为我们终究能胜利的,但是小凤的意思是也绝不是我们这一代两代人的事情,所以小凤的坚持战斗是我们需要战略转移,这就跟咱们人的轨迹是一样的,可能你这一生就有那么一次两次换房子嘛,你可能就转移到别的区县去了,或者是从这个小区搬到另一个小区,可能是为了孩子上学,可能是为了上班方便,也可能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云云,那你有十万块钱,可以去吃一顿西餐了,那你有一百万块钱,可以买辆车了,那你有一千万难道不要从砖瓦房转移到高档豪华小区么?

那就买个好房子住嘛,所以道理也很简单,小凤的意思是没有人反对坚持战斗,但是坚持战斗又不是原地踏步嘛,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不是说乌龟缩壳里头。夏侯博的书信内容很长,赵子龙看来以后确实有点担心,但是夏侯博也说明刘良确实没有阻拦小凤,只是个人意见争吵了,但是最终保留意见了,因为刘良也说绝对服从赵子龙大哥的领导,这一点没有改变。雷雨亭大师和华佗先生都觉得说问题并不大,还是能够看到很多希望的,不过赵子龙觉得说自己现在还没有康复完全,姜维性格凶狠,手段毒辣,万一再度攻山,我们也容易抵挡不住啊。雷雨亭大师觉得说,现在江南的争吵始终还是良性的,是善意的,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大家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跑第一棒和最后一棒的那都是为了争冠嘛,虽然有很大区别就是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需要去解决更多问题,需要争论一下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全都是表面一言堂,有事情憋在心底里就更不合适了。

众人继续去做准备,这个时候姜维最新一波攻势也开始了,十万大军攀岩登山开始猛烈进攻九焰山,上一次姜维全面进攻付出了五万人的代价,至于说到底这些人有没有被抚恤那就没人知道了,据说都是“对半劈”的抚恤,说白了就是表面上说奖金一百,其实给你五十,但是对于一些每天连块老豆腐都吃不起的穷兵汉来说,能给发一块老豆腐充饥就很不错了,毕竟这玩意儿孬好不计那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嘛。赵宠过来报告说看到一些挥舞钩索和铁链的敌军,大概是专业的山地部队,看来有钱真的能使鬼推磨,姜维也是真不含糊呐,真正的山地部队,而且兵力雄厚,实力强大,赵子龙让赵宠,赵宁,赵心,赵兰,赵恂五将分别把守一个要塞,坚决不能让敌人攻上来,结果这个时候听说薛王刘子川麾下有二十万大军又回来助阵了,上一次跟着张熹就没战功,这一次刘子川带着司马懿可是又上来了,吕月芳说这个司马懿是郭奉孝的徒弟,手段狠辣,善于用兵,如果说姜维勇猛善战,那么加上司马懿,这两个人基本能比肩媲美郭先生了,大家都知道郭奉孝的本事很是可怕的,所以不由得紧张起来了。

赵子龙说:“大家不要担心,郭先生的智慧不止是在他们那里,我们这里同样拥有郭先生的智慧的,咱们也不差,只要严防死守绝不松懈,我们一定能击败他们的。”,“子龙叔,我有一个疑问,请您回答。”,“月芳请讲。”,“您觉得敌军的核心是姜维还是司马懿。”,“这话作何解释呢?”,“您看,姜维是武将,更是勇猛之徒,司马懿这是一个统兵大将(本套书中司马懿并非文官且一直不是文官,但是一直拥有文官的才能,但一直是武职,也曾以武职管理政务),善于用兵的,他的用兵才能全学自郭先生,比跟着诸葛亮练枪(姜维仅仅跟着诸葛亮练习花枪,但是本套书中诸葛亮并未教授任何人带兵打仗的才能,且诸葛亮并无带兵打仗的才能)的姜维这贼子还是厉害的,可是姜维一个人据说能够轻易杀死十万大军而毫发无损,所以我这样问起来。”,赵子龙思索一番。

其实小子说一番,话本评书之中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人考虑过,小子是第一个拿出来讲说的,就是这个姜维和司马懿哪一个是军旅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您作为客官爷怎么去理解呢?很多时候为什么比如南派评话,大家如果了解南派评话,就一定知道南派评话所有武将的军刃重量全都限制在比较合理的地步,而且甚至是有一些“事实化保守”,这个问题很长,我必定给大家说明白。

举个例子来说,康熙,这麻子爷膂力过人,为人勇猛,他能拉十五力的弓,按照话本里面说这就是妥妥的“铁胎弓”,很是骁勇,计算起来就是一百九十四磅重,按照斤两那就是一百七十六斤沉,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当然挥舞兵器跟弓弩这种固定兵器还不同,当然绝没有这么重就是了,不过书上说,“王铁枪”王彦章能用两杆一百斤铁枪,异常骁勇无敌,这也是真实情况,明清两代比武用的大石块,最少也得二百斤,要求举起来的,老话本中动辄千斤之力其实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是夸大已经不少了,而南派评话中基本上没有用二百斤以上的军刃的,南派评话中李元霸和岳云的锤也不过就是一百多斤重,而北方评书动辄三百斤,四百斤也有,当然老话本最重的有一千多斤的。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南派评话里面三老(成都王张须陀,渭西王焦本忠,枪祖宗姚子林)能打跑李元霸,因为每个人差距都比较小,所以三个人加在一起能让李元霸大吃苦头,南派评话因为每个人只是大概两三个常人的力量,所以很多时候设计其实要复杂一点,比如说长坂坡赵子龙迎战五六十员曹将,若是南派评话,就得仔细描写为什么赵子龙能一个人打这么多人,没有疲惫没有负伤也没有牺牲掉,但若这是北方评书,道理简单许多,北方评书没有赵子龙迎战五六十员曹将这样的话出来,因为似无必要,因为北方评书的赵子龙就不是说一个人大概等于三五个人的样子,而是说我这个枪就不再是软杆子几十斤,而可能是真正的纯银铁杆子一百多斤乃至于二百斤的真正重金属(这里的重金属只是指代份量沉)货色了,我一个人一出手就能挑落几十个人,一袋烟功夫我杀死上百人没什么大碍,所以几十万曹兵曹将我就自然而然来去自如的。

但这样也就引出来小子所说的“司马懿和姜维谁是军中核心”的问题了,因为如果说你的武将过于厉害,那我就根本没必要采用什么“阵法”,“令行禁止”,“军规军纪”,亦或者是“策略计谋”,那我一杆大枪往里一横,十几万人全都死嘛,罗成一杆大枪将孟海公十万大军全部杀死,李元霸一人震杀百万大军,我不需要什么阵法,你这个阵对吧?我从第一个人齐排排砍去,一直杀到最后一个傻瓜蛋,你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说往往评书为什么全都是斗将,因为他就只剩下斗将了,那我不斗将,大兵往上冲这不就是送死么?我沙漠王、后汉王、老英王不往上砸李元霸,难道说我十万大军包围他起来等着一袋烟功夫没有啦?那不是成了添乱嘛!

所以说北方评书从来不说这个,因为在北方评书,会阵法会排兵布阵的也都是武艺超强之辈,而杨林面对裴元庆和李元霸怎么不摆阵啦?因为没逑用,摆阵也是一样死,不摆阵也是一样死,嫌我废那个劲呐!南派评话也不讲究这个,因为南派评话的武艺还没有大到说一个人能抵挡千军万马的存在。

所以大家可能就明白一个基本知识了,也是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说,说三国就得看南派,说隋唐就得看北方!因为南派评话最大限度彰显出来赵子龙的智谋和诸葛亮的神算,刘玄德的不容易,关云长的忠肝义胆和张翼德的粗中有细,而北方评书粗粗猛猛,李元霸和裴元庆,薛葵这样的猛将才能真正展现出来,老子爷爷生来就是“百万军中震天勇,血流成河万骨枯”的。

所以说这里面的本质性区别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少少有所理解的。只不过画风为之一转,小子更要为之一变,小子要“精益求精”,要“推陈出新”,要“攀登高峰”,要“勇于创新”,就是得“玩儿出花儿”来!小子就是要做到“有机结合”,我既要设计出来三四十万斤膂力的战将,手上千斤兵器,还要让这些统兵的大将之才有发挥余地,而且还是很大的发挥余地,首先第一点就得写大,所以我说了,我这个是高位世界观,东西多人也多,动辄带兵打仗一百多万,为什么动辄一百多万,你李元霸就能打一百万,那我就带一百二十万,剩下二十万要你命是不是?所以你就算是李元霸你也得寻思寻思,剩下二十万我怎么办?一个就是用计谋,比如说我打一半歇一会儿,剩下六十万那不就不在话下了?第二个是我也带兵,我用弓箭手扎住阵脚,先射掉你二十万人马,那我再杀起来还有困难么?没有了,第三个办法也有啊,我让我二哥出手,你看见我二哥追不追?你不能放跑了他吧,你但凡分兵剩下的够不够有一百万?你分兵少了李世民就得跑,分兵多了你看看你能赢我李元霸不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