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走后门之战72(1 / 2)

水泥船抢滩登陆的时候,老潘的心里是流着血的:“造孽啊,三百万没了”。登陆艇的任务需要其前端接触河滩,水泥船的船底非常脆,与河滩的石头撞击一次后,这两条船很难再胜任远航的任务了。除非再做修补,可时空之门封闭后,水泥就是管控物资了。

罗纳河的流速很快,附近根本没有合适的泥滩;而且装甲推土机开到泥滩上,恐怕就动弹不得了。唯一合适的停靠点是村口的码头,可那里有炮台把守。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这一次他是把压箱底的武器全掏出来了;聪明的法军当然早就扫清了射界,标定了附近水域、河滩上各个位置的射击诸元,夜间盲射自然也能打到河滩上的人。相比而言,中国人的船是反倒是在移动的,在晃动的平台上组织对抗反击,其实挺难的。

抢滩登陆,总不能靠步兵用人命填。这三百万,必须得花;只能在村口三公里外强行登陆了。

郑军的三条冲锋舟开始疯狂射击,把站在河堤上看东洋景、不知所措的法国骑兵全部打下去了。

在火力压制下,登陆艇大门缓缓打开,两辆装甲推土机马力全开,直冲罗纳河大堤;紧跟后面的是四辆diy焊接武装卡车。堤岸对面,目光所及的全是散落的骑兵。美国陆军单兵作战手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敌人进入你射击距离的时候你也进入了敌人的射击距离。还没等机枪手从颠簸的车体爬上顶棚的机枪位,法国骑兵的各色武器就开始招呼上来了,有簧轮卡宾枪、簧轮短枪、轻型火绳枪、甚至还有弓弩,劈里啪啦、烟雾缭绕,如果不是有伤员的嘶吼,你还以为身处春节的鞭炮市场。在这些龙骑兵枪支的掩护下,河堤近处的十几个胸甲骑兵端着长枪冲了上来,战马和骑兵上千斤的重量聚集在长矛头上,咚咚咚的撞击着坚硬的装甲。装甲车当初设计时就考虑到防炮击了,对于肉弹自然不在话下,四米长矛纷纷折断。勇敢的骑士们重重掉落马下,可他们仍不死心,举起马刀就砍,把装甲车上新喷的灰漆弄花了。

中国人自然不能任由这群人闹腾下去,阿熊跳下登陆艇,领着麾下百十名少年冲锋队冲上河堤,依托大地,摆成一字长蛇阵,举着黑火药枪开始反击。现在阿熊的部队很受重视,早就换下了原来那批破烂武器,换上了温彻斯特杠杆枪,这种枪虽然射程近、但是连发效果拔群,最适合近战。在高密度的的火力打击下,很快,打退了法国人的第一波攻击。

登陆作战中,比对方火力更可怕的是己方的混乱,所以第一批登陆部队必须是一支整编制的靠谱的部队。而阿熊的人马不论是在规划民中还是在中国人里面都是最靠谱、最疯狂的队伍。自然而然,这群娃娃兵被安排在了队伍最前头,也用上了最先进的武器。

与此同时,装甲车顶的两挺苏联PK机枪也调整好,对着远处的聚拢的骑兵队伍开火,这种60年设计史的老枪只有全自动一种发射模式,没有单发模式,火力凶猛,一分钟光景,就把子弹盒里一百发子弹全打光了。机枪的侧面导轨安装的俄制光学瞄器是4×26的1P29小型武器通用光学瞄准镜,可以把一千米外的目标也吃的死死的。很快,有三个骑兵连的首脑人物被击毙,

法国人的骑兵团部队看似规模虽大,其实是临时拼凑的骑兵旅团,临时扩增到8个连队,每连五六十人。每支连队由一名上尉、一名中尉、一名掌旗官长官带队,他们麾下人员也来自五湖四海,有本地的民兵,有里昂城内外国雇佣兵,也有贵族子弟亲自上阵。骑兵连上尉很好认,因为他们总是举着象征骑士权力的长矛,穿着更加艳丽的皮衣,皮衣上还有加上白色丝绸绶带;最显眼的是,他们身边还总是站着举着一杆军旗的掌旗官。在两杆重机枪交叉火力下,三个连队的长官很快人仰马翻、鲜血四溅;骑马灰尘大、动静大、难以隐蔽,马匹有聚堆的天性,两把机枪专门往马群处开火,杀的性起;直到把两千发备弹全部打光才停火。另外几个连队的长官也不是傻瓜,见此情景,他们很快脱离队伍向后方奔去,躲避中国枪手的追杀;整个队伍一下子就散了。

阿熊的队伍没有乘胜追击,一是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的;二是陈灵演习时没教过集团冲锋。亲爱的读者,请不要被电影中的情节给骗了。最近一百年,步兵打仗都是躲躲藏藏的打,实际的形象猥琐的一批,很多时候弹匣都要打空了连对面都没见上;很少那种大规模冲锋的,如果有,那也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尾声,一战时那种变种了;再以后,就真的更少了。阿熊再热血,也不敢拿自己的手下的性命开玩笑。他按照预演时的指令,让身边的几个小队在大堤上散开,寻找掩体和观察哨,掩护后续队伍登陆。杠杆步枪不能卧倒射击,连累刚才有十几个少年被击中;三五个倒霉蛋被击中要害,命不久矣。

人类历史上,所有大规模登陆作战全都在白天进行,就是怕夜间各部队协调困难;对于穿越者这支多民族部队,如果晚上登陆,恐怕将是一场灾难。趁着暮色的光亮,后面的大木船也缓缓在登陆点停靠,一群懂事的土著兵跳下冰水中,背负着老潘、叶明、李天南等人缓缓的走向岸边。

后面的大兵们,也背负着自己的武器弹药,拥拥攘攘踏上滩头。这里面有一百阿熊的娃娃兵,四百肥佬仔的战斗工兵,三百犹太炮灰兵,压阵的,是三百中国人的队伍。

天黑了,前线指挥部也在堤岸最高处建立起来了。探照灯下,老潘的望着下面乱糟糟尸体,压了压被风吹歪的德式的避雷针军帽,下唇伸出,嘴角向下,轻视又邪魅一笑……真乃流氓大哥风范,众头领看他沉浸在颅内高潮里,不忍打断他,转头看向了墙板上一副涂满了笔迹的旅游地图。老哥捻灭手中的骆驼烟,终于说了一句话,“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左倾分子叶明当然看不上他那副封建军阀嘴脸,一脸打趣的问道,:“潘皇上,请示下”。

老潘当然看出小伙的谐趣,不过他今天心情很好,要在平时一定会把这个没大没小的青年党党魁训斥一般,清了清嗓子,转头对肥佬仔发布了战时第一号命令:“派十来个眼神好的,把河堤的空弹壳捡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