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回扣58(1 / 2)

不过,老刘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着这么多人脱稿讲那么多,发言的构架和内容都是非常完美。虽然屁股歪了不少,但是当个系主任绰绰有余了。尽管主任把当前的形势说的如此紧迫,可第二天早上还是有两位乘客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餐、准时来到甲板上躺平喝茶.虽然他们那张性冷淡的脸上架了一副墨镜,你以为他们在闭目养神,其实他们正色咪咪地盯着服务员美女圆翘的屁股。人家说婚前的男人喜欢看前面,婚后的喜欢看后面。如是看来,这两位应该是已婚人士,或者是浪迹花海的老帮菜了。

两位船客是艾缥缈和养殖场附近私人林场的护林员斯捷潘•弗拉迪米耶维奇•卡马洛夫斯基(毛子的名字一般是自己的名字+父亲的名字+姓,以下简称斯捷潘)。

艾缥缈自不用说了,原来是在海事局上班,这两年海事局待遇基本名列中直机关倒数第一了。自己的孩子又得了脑瘫,生活压力大,不得以去一个庙里兼职做了道士,赚取点香火钱。没想到这两年公务人员不得兼职领薪酬,像一些下属单位,或者是企业,是一律不允许公务员进入公司或者单位从事其工作额外再领工资的。一怒之下,带着自己儿子来到法国开始了穿越之旅。至少穿越后,自己的儿子能有俩丫鬟照顾。

至于那位毛子护林员斯捷潘,是退役俄罗斯海军低级军官,退役来法国打工、被一名俄裔能源大亨雇佣在私人林场做护林员,在林场期间和隔壁葡萄园保安杜勒斯有点头之交。因为暴揍了一个仅持有猎野猪许可证,却在他的林区打了六只野兔的富翁,被解雇了。为了糊口,接受了在老邻居的雇佣,参加了这个倒买倒卖的组织。

两人在等一个姗姗来迟的客人,帆船制造商米兰达夫人,谈一下对她家企业的收购计划。欧洲是全球帆船的主要产地,除了大型帆船企业外,90%的帆船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叮叮当当忙活一年也就是制造三四条帆船。米兰达夫人家的船厂规模也不大,一年出厂七八条船,规格从100尺到20尺不等。穿越集团要造船就需要修船厂,修船厂最快的办法就是直接收购一家工厂,然后整体拆迁过去。

说说钱的事。在欧洲,长度在35-40尺的帆船大约在30万欧元,那么一艘本世纪下水的二手船的价格大约在5-10万美元。如此算来米兰达夫人的企业其实一年的销售额不过200-300万欧元,除掉工人的高工资,其实老板的利润并不高。在中国,造船厂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在西欧,老板可养不起这么多工人。话说,即使在全球第一造船大国日本(技术水平第一)也养不起这么多工人,而是大量的雇佣中国造船厂的熟练工。至于欧洲,他们则大量的使用类似于自动喷涂机器人这种自动化车间设备来替代人工节约成本。

穿越集团原打算突击雇佣一批中国造船厂的个人来修造大帆船,也已经运来了百十个工人。但是这些工人确实没有造过大帆船,只有经验最足的几个60多岁的老工人在80年代有过修造机帆船的经验。这些工人在老船工的带领下用了一周时间就造出来了一条钢壳单层甲板机帆船,渔船样式,但这条120吨的机帆船拖网打鱼还行,做货船跑远海运输绝对不行。别的不说,单层甲板的有限空间,怎样携带淡水?船上三五个渔民还好,如果运的人多呢,这些人根本没有容身之处,直面海上的风、雨、寒冷。

按照穿越集团的发展归化,船相当于穿越众最初的基地和堡垒,给穿越众提供最初的基本盘,与西班牙、荷兰海上搏斗的时候,钢铁巨轮肯定胜过自造的木制战舰。除了供给最初的生活平台,穿越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开展贸易、运输人口、发动偷袭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海上大铁船。而且就算是从生活舒适的角度来讲,也必须得造大船,吨位越大装的越多,船越稳,越安全,噪音越小,面对海上天灾人祸存活率越高;就算是利用钢壳撞击西欧的大帆船,那也得在吨位优势下才能撞沉对方。从成本更不必说了,瑞典1990年代复制了一条大帆船,花了几个亿,这点钱能造几十条大铁船了。

在此之前,艾缥缈和斯捷潘也接洽了几家小型造船厂,那漂亮的流水线,标准的模块制作、良好的品控。比较下来国内一些厂商只能算真正的”作坊“了

两人下了船,在里昂码头等待夫人。米兰达夫人姗姗而来,迎接两位贵宾。凭多年的经验,她已经察觉到,中国人对她的船厂志在必得,钱不是问题。这个肥臀丰乳的女人并不简单,她早年在米兰上大学,大学时当模特赚生活费。模特里面长的不错又脑子好的不多,再加上这个女人从小察颜观色惯了,趁着年轻找了一个可以做他爸爸的有钱老公。很可惜,前段时间她老公出车祸去世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女人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物质欲望和事业追求,与其劳心费力经营一间帆船作坊,不如卖掉老公的这些固定资产,去巴黎享受下年轻男人的肉体、感受下财务自由的乐趣了。

在一家越南餐厅,三人开始了会晤。斯捷潘比较直率,看到女老板春秋正盛,免不了心中疑惑:“您为什么卖掉这家企业,难道因为设备老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