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迁都(1 / 2)

唐奕与唐玉衡一同来到前厅,妹妹唐玉琳早已入座,母亲谢氏在一旁为老爹唐庆和陈县令斟酒。

唐庆见二人到来,大手一挥示意他们落座。慈蔼的看着唐奕。

“奕儿,拜师这等大事为何不跟爹爹说明呢?”

“拜师?”

唐玉衡惊讶的看着弟弟,母猪还真就上树了。

唐奕心中苦笑一声,定是福贵泄露了消息。本想趁着这两日好好放纵一番,体验体验阔少的生活,待后日老师上门前再说也不迟。如今父亲已经知晓,只怕是放纵不得了。

“爹爹,是孩儿的错,竟忘了告知爹爹此事。”

唐庆眉毛一挑,这熊孩子整日就知道玩耍,若是今后还是这等惫懒性子,惹恼了崔先生该如何是好?刚想开口训斥,唐玉衡却抢先为弟弟开脱。

“爹,如今的弟弟一心学习,刚才还问我借书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奕儿今已非吴下阿蒙了。”

“哦?借书?”

唐庆惊诧,莫非自己的孩儿真的洗心革面了?

“正是,弟弟自觉前几年过的荒唐,竟对国朝历史一概不知,正欲找我借些历史书。”

唐玉衡口中妙语连珠,心中却暗自嘀咕。崔先生是谁?此前为何从不曾听说建康有这号人物?

母亲谢氏沉默半晌,在她的考量中,等几年后儿子成熟一些,就回娘家求那些族老们教导他。可如今唐奕自己找了个师傅,这让人如何不惊讶?

“老爷,奕儿还小,拜师是否有些草率了?”

“哎!弟妹此言差矣,令堂天资聪颖,福缘深厚,羡煞老夫矣!”

三杯下肚,陈县令也是打开了话匣,与平日里威严的县爷判若两人。

“妇道人家懂什么?道明兄,我再敬你一杯!”

谢氏见陈县令与丈夫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心有不甘也只好作罢。回头一记板栗敲在唐玉琳的脑门上。

“哎哟!”

唐玉琳捂着脑门,泪汪汪的看着母亲,嘴角还挂着半截菠菜叶。

“吃吃吃,就知道吃,迟早胖成猪!”

母亲受了冷落,将怨气发泄在小女儿身上。众人见此皆是哈哈大笑,气氛快活极了。

唐奕等人酒足饭饱后,见首座二人依旧推杯换盏,光喝酒不吃菜,筷子原封不动,

“吃好了便回去歇息吧,奕儿留下陪为父与陈伯伯就好。”

家主发话,众人不敢不从。女眷们告退,座上只余坐立不安的唐奕。往常为父亲与客人斟酒都是母亲的活儿。

唐庆与陈县令饮完杯中之酒,转头看向唐奕。

“奕儿,你已十二岁了,如今拜的名师,对将来可有打算?”

这熟悉的话语,让唐奕想起前世长辈们在酒桌上指点江山前,总要激励一番后辈,以彰显自身不凡。

“父亲,孩儿前几年虚度光阴,早已错过了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今拜得崔先生为师,自当奋发图强,为我唐家博一片光明的未来。”

唐庆颔首抚须,对唐奕的回答十分满意。

“好!你已经长大了,作为唐家的继承人,有些事是时候告诉你了。”

“北方战事吃紧,我朝大军屡战屡败,前秦崛起已是势不可挡。前几日京中传来消息,国朝决定迁都,三年之后便会从洛阳迁来建康。”

“无论此事真假,我唐家身为建康首富,须得早做打算,你陈伯伯与我商议多日,我们一致认为,建康本地官员、商贾必须联合起来,入京争取到话语权。否则迁都之后,京中大小权贵会挤得我们再无喘息之地!”

唐奕吃了一惊,官商勾结可是大忌,老爹这是要反?没兵没粮怎么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