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海岛幸福小日子_分节阅读_第262节(1 / 2)

  林回不想给,还想亲亲她。

  安安小声地跟林回说:“哥.你带换洗的衣服来了没?”

  林回吸了吸鼻子,感觉到不同寻常的味道,低头一看,哦吼!他的外甥女“嗯嗯”两声原来不是在叫人,是在使劲屙粑粑呀。

  林向阳忍着笑,从床底下掏出一件旧棉袄说:“你赶紧把衣服换上,臭乎乎的。”

  林回两个手指夹着旧棉袄说:“这是从哪里弄来的,你咋还把打补丁的衣服带过来了,这不是你砍柴穿的么?”

  林向阳说:“你二姐夫最近喜欢上村子里的这种特色,他说他是城里长大的,想要感受一下村子里的风土人情,非要高一些花花绿绿的袄子、棉裤穿。也不知道城里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林回脑子聪明,知道这是一种时髦的扮装趣味。就跟林向阳说:“这你就不懂了,得,我先凑合穿上,你等我洗完军装,陪你到下面晒晒太阳?”

  林向阳起身穿衣服,穿完厚褂子就开始穿鞋,边穿边说:“我说我今天老实点就在床上躺着,非要我下地,这可不是我要求溜达的。”

  林回失笑道:“你要是不愿意下去晒太阳就别出去了,我不勉强你。”

  林向阳急了,亲手给小瑶瑶裹上花棉被说:“我行但我大外孙不行,她这么小个娃娃,就得多晒太阳。”

  安安帮着抱起小瑶瑶跟林回说:“让咱爸出去透透气吧。”说完跟张凤英说:“你跟爸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满地溜达,一个不敢溜达。要我说,你也下楼走一走,你都拆线了,再不多走动,小心肚子里的内脏粘到一块去。”

  她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医生跟张凤英说过,让她适当运动。老是躺在床上不运动,容易让伤口附近的内脏产生粘黏,到时候还得再动手术给它们分开。

  张凤英捱不过,磨蹭着穿衣服穿鞋。

  她到底还是胆子小,怕动作大把伤口又撕开,由林回搀扶着慢吞吞地走在林向阳后面。

  住院部下面有一排梧桐树,梧桐树下是一条散步专用的小路。

  树与树之间都有长木椅,供楼上的住院病人下来溜达歇脚。

  林向阳走路快,走在前面。安安抱着小瑶瑶走在后一步距离。林回跟张凤英走在三步外。

  刚刚进入初冬,中午的暖阳照在人身上还是很舒坦的。

  林向阳想要到住院部门口附近的木椅子上坐着,他想在那边等着大儿媳妇和两位外孙来。

  他过去的时候,小路对面的木椅子上已经有一对老夫妻和一个女同志坐着晒太阳。

  这两位老夫妻穿着病号服,外面就套着棉马甲。

  他们看向林向阳。

  病友之间有一股相互莫名的惺惺相惜的感情,至少林向阳是的。他客气地他们打了个招呼,坐在对面。

  老夫妻见小瑶瑶胖乎乎的很可爱,长相白净漂亮,就是身上裹着的大花棉被暴露出对方的农村家庭环境。

  他们儿媳妇嘀咕一声:“这不是市干部对口医院么,怎么什么档次的人都被送到这里来了。”

  老太太低声说了她一句:“农民阶级哪怕穷苦也是值得敬佩的,说不准人家是为医学实验献身。”

  儿媳妇小卢闭上嘴,在婆婆身后打量着隔着一条小路坐着的林向阳他们。

  她公公是棉花厂后勤办退休的副主任,享受副科待遇,医药费报销百分之八十。

  每年冬天她公公都会以哮喘的名义入院治疗,他岁数大,就让老太太作为陪护一起住在医院里。

  哪怕是普通病房里,一间住着八个人,也能有足够的暖气。一年冬天下来能省不少煤炭钱。医院这样干的干部不少,都走的公费医疗,大家心照不宣。

  只是今年他们家住的楼房顶楼频频漏水,暖气供应不上。小两室的房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小卢的公婆死皮赖脸的提前住进医院,小卢每天大多数时间也在这里混暖气。晚上要是没有护士赶她走,她晚上也能在这里睡。

  老头子看到林向阳向他点头,又看到穿着旧棉袄的林回,端着干部的款儿说:“老兄弟,我那边有两身旧衣服,就是肩膀的地方破了,你们要不要啊?我的衣服都是好衣服,你们拿回去补一补还能穿个几年咧。”

第274章

  气氛一时有些冷场, 老头子极力推销着自己的破旧衣裳说:“你们不用不好意思,你看你儿子身上打个补丁不是一样能穿么。”

  林回缓缓往自己身上看了看,发现胳膊肘有个不大点的补丁, 他不以为意地笑了一下。

  胳膊肘的地方容易磨, 村子里的人穿的久了难免会有个补丁。

  林向阳见到老头子跟他搭话, 看对方的说话态度似乎是个退休的领导干部,他便客气地说:“谢谢你, 但是我家不缺衣服,是这个小娃娃把她舅舅的衣服弄脏,不得已穿的旧衣服。”

  张凤英让了让地方,叫安安也坐到椅子上。

  安安不想坐, 她脚冷,走一走反而不那么冻脚。

  林向阳手术急,后来又在这边住了十来天院,她没时间回去拿棉鞋,脚上穿的还是单布鞋。

  小瑶瑶看她走来走去, 自己坐不住, 伸手要小姨抱抱。

  小娃娃“咿咿呀呀”地晃了晃手, 手上的小银铃响了一声。安安听到对面年轻女同志说:“哟,手上的烂铁响的跟真的似的。不知道还以为是银的呢。”

  她没等安安说话, 瞧着安安脚下的千层底的布鞋说:“你脚上的鞋底子不错, 回头给我缝两双。”

  张凤英给人缝过鞋底子,千层底的鞋底费眼睛费功夫, 一双下来得花她三天的功夫。村子里给的手工费也比一般的衣裳高, 能有两元钱。

  倒是这位女同志说她识货也算是识货, 说她不识货,还真开口说:“一双给你们六角钱, 我是八寸八的脚,给我可大一点缝。”

  “谁说要给你缝鞋了?”安安觉得她说话有股瞧不起人的架势,开口说:“还真把六角钱当做宝了,这样的鞋底,要是六角钱一双,要多少我买多少。”

  老太太见儿媳妇惹到他们不快,带着歉意地说:“她说话就是心直口快,你们见谅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