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海岛幸福小日子_分节阅读_第121节(2 / 2)

  便宜给谁,也不便宜给这只猪。

  “先喝点吧。”周文芳把杯子递给谢伟民,谢伟民张口就灌,一口闷了。

  “好.水。”

  谢伟民话说一半,发现既不是茶也不是咖啡,就是简简单单的白开水.尴尬的脚指头抠地。

  周文芳对他的傻气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她指着小院里面前些天自己安装的晒衣杆说:“不知道怎么回事,稍微挂上两件衣服就摇摇晃晃的,有两回风大,差点吹倒。”

  这算不了什么大事,周文芳手劲不够大,这种事情总归男人做的好些。

  谢伟民看了眼,跟周文芳说:“下面我给你做两个撑子出来,多大的风保管吹不倒。你这里还有木板和锯子么?”

  周文芳点头说:“你等着我这就去拿。”

  谢伟民单手扶着晒衣杆,蹲在地上望着周文芳的背影,一时看傻了眼。

  谢伟民动手能力挺强的,让周文芳头疼好几天的晒衣杆,让他半个小时就修好了。

  眼瞅着到吃饭的时间,周文芳和谢伟民两人孤男寡女,不方便一起吃饭。

  周文芳本打算请他到食堂里吃点,熟料谢伟民走到小院矮门的地方,干净利索地说:“那我走了啊。”

  说完人真的就走了,连给周文芳邀请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周文芳一口银牙都要咬碎,她怎么就看上这么一块榆木疙瘩呢!

  周文芳来到小桌子旁,看到信封装着的电报,撕开来看了一眼,就开始冷笑。

  电报速度快,就是费用高。大家习惯用尽量简短的词汇表达出千言万语的效果。

  别人做不做的到周文芳不清楚,反正谢伟民做到了。

  她发给“青岛于奇”的是:于兄安好,妹想念。

  “青岛于奇”回复给她的仅有两个字——勿扰。

  “.”

  周文芳被气笑了。

  她站在小院里瞪着谢伟民离开的方向就开始无声冷笑。难怪不敢多留一会儿,居然都敢给她冒充“青岛于奇”的来信了。

  为什么周文芳能笃定是谢伟民冒充人家回信的呢?

  因为.于奇根本不在青岛啊,人家在陕西演出啊!

  一个本在陕西的人怎么可能会在青岛给她发电报,想也知道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勿扰勿扰.”周文芳越想越气,唇角抽了抽:“好你一个谢伟民,都会釜底抽薪了。”

  仓皇跑路的谢伟民打了个寒颤,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第122章

  部队有冬期物资运送到萨丁, 谢伟民主动请缨到岛外押送入岛。

  往年这种事情都是其他营长们干的,谢伟民既然要去,顾听澜也不拦着就让他去了。

  到十一月底, 天气就会转凉。他们这边寒冷, 多数在这个月份会下起小雪。所有的冬期准备都要在月底完成。

  顾听澜大半个月的时间, 要在野区外面安排人砍树烧炭。自己还要带队进去捕猎,作为冬期的储备粮。

  说好乌吉尔那边的物资会在下个礼拜到, 没想着顾听澜刚走,十吨米面油送到萨丁。谢伟民那边人手和船只都不够,谢伟民就让另外一名营长带着几个连长过去盘点押运。没想到在途中出了点小事故。

  顾听澜忙起来自然没时间回家,小妻子在家里也在为冬季两人的小家忙活着。

  顾听澜吃东西不挑嘴, 花芽就自己做主置办东西。

  她跟着高婶子、方圆等人到市集上买了不少东西。市集每年大开放两次,一次是开春开岛时,一次就是冬期封岛前半个月。

  方圆带着花芽到她经常买棉花的那家店铺,问花芽:“去年冬天你盖的被冷不冷,要不要我送你一床大棉被?我跟你大哥两人的棉被是六斤重的棉花。你长得瘦, 可以多往里面添两斤。”

  花芽跟顾听澜睡在一起, 已经习惯被他拥在怀里, 两人贴贴在一起呼呼大睡。夏天热的是汗流浃背,到了冬天正是享福的时候, 顾听澜在背后热乎乎的, 像是源源不断的火炉。

  花芽笑着说:“我不要棉被,晚上睡觉不觉得冷。”

  她想到经常要出任务的顾听澜, 他脚下穿的是部队配置的军靴, 不会冷。倒是今年刚过来的林云和林娟未必能适应极寒的天气, 她想了想准备给林云做一床厚实的单人被,林娟穿的也是部队分发的冬装, 还会有军大衣,这些方面应该是不缺的。

  还有她的便宜儿子,冬期跟去年一样会住校。肯定也要弹一床棉被和棉褥,小伙子长个子,不能再按照小孩被子的规格来做。得按照大人的单人被的长宽做,盖起来可以不露头不露脚,睡起来舒服。

  除了棉被,新的棉衣、棉裤和棉鞋也少不了。

  花芽过来快一年,感觉王天柱长了一头高。今年她织毛衣毛裤的时候,特意多放长了些。

  一斤棉花在岛外也就七角钱,到了这边卖到一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

  花芽跟方圆两人挤在人群里把钱交了,约定好来取的时间,把钱换成取棉被的纸条,又挤挤攘攘出去了。

  方圆跟花芽找了个人少的地方站着,方圆说:“这边有一家小馄饨做的好吃,舍得放肉和胡椒,咱俩对付一口再回去?”

  “行。我去扯点红布回来,你先把位置占着。”花芽看到方圆说的馄饨店,跟方圆交代了一声说:“你别到处乱跑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