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海岛幸福小日子_分节阅读_第76节(1 / 2)

  “借书证。”周文芳恢复公事公办的口吻。

  “不好意思同志,我是来这边出差的,没有借书证。”男人歉意十足地说。

  不管怎么歉意十足,没有借书证就是不好使。

  “没有借书证我不能登记,不能登记你就借不出去。”周文芳带着他走到楼下,来到登记桌前。

  她打开登记册指给他看:“这些全是凭借借书证登记的,你看看,不是我哄你。”

  花芽闻讯过来,她拿起对方需要借阅的书《哲里木盟版画选》。

  对方见花芽对这本书表示出兴趣,客气地说:“这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创作画集,在岛外已经看不到了。我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这本书。”

  于奇伸出手想要跟花芽握手。他见花芽的第一眼就愣住了,没想到小岛上会有这么甜美的姑娘,笑起来宛如夏花绽放。这样的姑娘可比文工团里的姑娘都要吸引人。

  “哦,对了,我叫于奇,是部队文工团过来进行文艺汇演的人员。”

  周文芳不走寻常路,先握住他的手说:“不是谁的手都能握的。你好,于奇同志,我姓周。”

  于奇觉得自己耳朵仿佛出现了错觉,刚才真不是他听错了?

  花芽把手背在背后,绕到周文芳里面。

  不是她没礼貌,是于奇看她的眼光让她别扭。这样的人她都会躲得远远的。

  再说他的八斤是个醋精,眼前这位男同志长相俊朗,可能是演出的时间多,难免会带着脂粉气,但还是比大多数男同志长相英俊。为了避免顾八斤闹幺蛾子,还是保持点距离好。

  于奇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阳光灿烂地笑了,露出一口雪白的牙:“同志,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把我的工作证放在这里押着,最多三天我就把书还给回来。”

  对于岛外同志过来借阅是有临时借书证,周文芳也没为难他,让他把个人信息登记,核对以后给他发了临时借书证,限期一个月。

  于奇感谢一番拿着书走了。

  “我还想跟你说呢,等着有演出咱俩一起去看呗。”花芽把于奇的借书信息登记,歪着头问周文芳。

  周文芳挺喜欢看文艺演出的,本身就是个文艺女青年,索性答应下来。

  下午没什么事,花芽就在文化活动室里帮着高婶子分发这次学习的资料。

  因为这次难得的文艺演出,家属们一个个都笑盈盈的相互约着去看。

  给扫盲班上课的是一位新来的家属,她儿子在这边当营长,她原来是教师退休。本不想过来,奈何外面闹的太厉害,不如就来岛内呆着。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日常疾病预防’。我听说咱们岛上医疗资源有限,一般流行病的预防都是依靠吃大蒜.”

  “诶,小花,你认得这个字怎么念?”王梨花凑到花芽跟前,眯着眼睛讲纸拿的远远的放着看。

  “是‘膳’,就是过去皇帝‘用膳’的‘膳’字。”花芽探头过去跟她说。

  接着旁边又有一位家属问花芽:“那这个念什么?”

  花芽低声说:“‘参’,‘人参’的‘参’,是多音字,还有‘参与’的‘参’也是这样写。”

  王梨花缓慢地在“膳”字上标上拼音,拿给花芽看了一眼,花芽帮她改了一下。王梨花跟花芽说:“早知道还不如你上去给我们讲。”

  花芽忙说:“千万别说这样的话,我就是个小学生。”

  王梨花小声说:“怪不得我们被人叫文盲,小学生就这么厉害。”

  花芽抿唇偷着乐。

  随后,认认真真地听了听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

  这些日子花芽越发觉得扫盲班办得好。不光是扫文字方面的盲,还扫常识方面的盲,花芽在这边能学到不少岛上日常知识。到后来只要有时间都会过来参加扫盲班。

  等到下课,高婶子叫住花芽。

  “小花,你过来一下。”

  “婶子,有什么事?”花芽从座位上起来,颠颠跑过去。

  高婶子把一张表格递给她,说:“这是家属委员会的推荐表,你把你的信息登记在上面。我打算把你推荐到家属委员会里面做个干事。”

  花芽问:“就是干活的那个干事?”

  高婶子笑了用食指顶了一下花芽的脑门说:“对,那你愿意不?”

  花芽也笑了:“我愿意奉献。谢谢婶子给我这个机会。”

  高婶子说:“其实占用不了你多少时间,就是有些杂事需要人来管理。每个月没有工资,年底会发一袋糙米,聊胜于无,当做一年的幸苦费。你要是不在意,那我就推荐你了。”

  “那可好,我闲着也是闲着。”花芽美滋滋地说:“嫂子姐也在家委会,这样多好。”

  *

  演出的时间很快定了下来。

  礼拜一到礼拜五给西院的战士们演出。

  礼拜六给家属院里的家属们演出。

  方圆早上做了葱油大花卷,花芽和顾听澜过来一起吃。

  “那礼拜天休息么?”这里就花芽没看过文工团的演出,兴趣满满地问。

  方圆早上不但做了大花卷,还手磨了豆浆给他们加餐。

  花芽的豆浆是加了两大勺糖,喝到嘴巴里甜滋滋的。顾听澜尝了一口,愣是没敢尝第二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