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千里也春风(说两句)(1 / 2)

如果真的能够有孟婆汤这类神奇之物,能够让阴魂轻松忘却前尘往事,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众人乍闻之下大喜过望,将希望寄托在楚修缘身上,可如今楚修缘也不知道配方,那种巨大的落差,让在场数人都陷入沉默和惋惜之中。

虚心法师一脸疑惑的询问旁边的知县,老和尚嘴是硬的,心却软。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不由瞠目结舌,双手合十虔诚唱喏,整个猪头都跟着激动起来。

随后想到楚修缘并不知道他口中孟婆汤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不由呆立当场,而后重重叹息一声。

“缘只一字莫强求,先前误会了南关娘娘,还望娘娘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也不用太过忧愁,楚道长总算是给我们找到了一个方向,事情终归有解决的一天,娘娘宅心仁厚,定能解风卸水,寻到两全之策。”

南关娘娘一脸幽怨的看着虚心法师,脸上的忧愁浓郁不化,清水芙蓉我见犹怜,看的虚心法师神色一怔,急忙低头唱喏一声,不再抬头。

这清风扶柳般的姿态,哪里是一动手就将人揍成猪头的彪悍样子。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能看,红尘女子多猛虎。

众人唏嘘感叹,惋惜难当。

楚修缘笑笑,说道:“倒也不是绝人之路,且等在下书信一封,事情或能峰回路转。”

几人猛地抬头看向楚修缘。

尤其是虚心法师,虽然因为眼眶肿胀遮了半只眼睛,也在透着光。

书信一封,难道是请臾须山那位出手?

可那位也不擅长丹石之道,他老人家就算肯出手,又有什么用,超度了义庄附近这些阴魂还差不多,应该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饶是如此,一行人仍旧伸长了脖子,探向伏在弃棺上书写的楚修缘。

南关娘娘脸上露出喜色,而后眼神变得幽幽。

道长连笔墨纸砚都随身带来,显然有所准备,却无故让人哀怨良久。

只是不知道他要给谁写信,谁又能解决这个事情。

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楚修缘并没有刻意规避,大大方方的挽着袖口开始磨墨。

九月好奇的跳上弃棺,鼻头耸动,凑近了砚台嗅了又嗅,最后一脸嫌弃的躲到一旁。

“丹成道兄台启。”

一群伸长了脖子的人看到书信称谓,皱眉苦思,被惊呼出声的虚心法师吓了一跳。

“丹成,丹成,难道是会燕山丹成子?有望了,有望了啊。”

南关娘娘和知县对视一眼,都没有记起丹成子。

而后南关娘娘忽然低呼一声,玉手掩口,烟波异彩连连。

“竟是丹成子!”

只留知县一人满脸茫然。

见两人看来,也是惊呼一声,眼中满是震撼之色,抚须笑道:“如果丹成子能来,此事可成。”

众人皆大欢喜。

知县偷偷抹了一把额间汗水,总算是蒙混过关,不然显得他堂堂县令太没见识。

只是不知这丹成子又是何方神圣,竟然让南关娘娘和虚心法师两人欢心至此。

随后虚心法师则皱了皱眉,似是想起了什么,有些担忧的说道。

“丹成子德高望重,据说能一手丹石起死回生,连当今皇室都数次登门求药而不可得,每日拜访会燕山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他真的会出手吗?”

南关娘娘闻言,又露出了忧愁之色。

知县忽然惊呼一声,脱口而出:“是他?!”

见南关娘娘和虚心法师一脸疑惑望来,急忙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开:“且看楚道长所言。”

此言果然管用,两人急忙将头转向信笺。

“一别经年,甚是想念(划掉),别来无恙?”

“今受师命下山游历,途径瀚州南关三阳亭,遇事一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