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李泌舌战宋国群臣188(2 / 2)

李泌不知道韩琦是谁,于是询问道:“不知阁下是?”

韩琦回答道:“下官将作监丞、右司谏韩琦见过李丞相。”

李泌闻言:“原来是韩大人,请指教。”

(PS: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2]。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宋英宗时,调和帝后矛盾,确立储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后,坚辞相位,连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反对“熙宁变法”。累官永兴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国公[3]。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庭)

韩琦:“李丞相,你也已经说过,贵国因魏、燕、赵三国之压力,不得派出军队协助我们齐攻齐国,那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攻打齐国的主力就是我国与东平二国呢?”

李泌:“正是如此,不过我国会派出名将统帅东平国大军,若是没有我国大将指挥,单凭东平一国之力,难以撼动那韩信分毫,不知贵国可否承认?”

韩琦:“话虽如此,需知不论是从前期还是到后期,与齐国对阵的始终是我一国之力,而非贵国与东平,毕竟韩信的实力,大家都知道,你们能牵制住他们,就已经足够烧高香了,若想要胜之无异于难上加难!”

李泌:“那我们对阵韩信力有不逮,那贵国与陈霸先对阵,就能取得优势了?”

韩琦:“不错,对此我国早有了万全的准备,最多二十日必破陈霸先!”

李泌对此却是不看好,因为他知道齐国的实力并非表面上看上去仅仅只有三十万大军,寥寥数人统军大将这么简单,别看宋国人才多,但真正打起来,谁胜谁负还不知道,搞不好一个大意,宋国灭国也是有可能的。

李泌闻言感觉有些好笑,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他已经发现了宋国的大将多,但顶级统帅很少,仅仅高欢一人,真不知道他们那里来的勇气说能二十日击破陈霸先,而赵匡胤也没有阻拦,说明他也有这个想法。

却是无情的打断:“二十日?据本官所知那陈霸先如若不是兵力太少,短期内无法攻破贵国大将曹彬所率领的十万大军,估计泰山郡早就丢了吧。”

韩琦闻言,哈哈大笑道:“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我宋军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比起你汉国来,也不遑多让,迎接你的军队之中仅仅只是我们战斗力最弱的厢军罢了!”

这一番吹捧,让赵匡胤以及宋国文武脸上均有光,特别是高欢一脸得意的看着李泌将会如何回答这个话题。

李泌闻言,知道不能再争论了,越是争论越伤两家和气。

开口说道:“你们能提升战斗力,那我们就不能提升了?而且我军还要力扛魏、赵、燕三国的进攻,岂非尔等所能面临的?况且我家大王还是汉室正统,名义上占据优势,非必要这三国是没有理由攻打我们的。

而且我之前已经说过,我们会派遣大将统帅东平国大军与韩信抗衡,至于这个盟主,就让给你们做,但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获取的城池、土地、人才,你们都可以自己取用,东平国大军所得也由他们自己所得,贵国不得干涉,如何?”

随后,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等人也纷纷出言刁难李泌,但李泌都一一引经据典的给反驳的众人说的哑口无言。

赵匡胤见时候差不多,消磨李泌耐心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出言打断了众文臣的刁难。

开口道:“好,既如此,那就这样吧,稍后本王会让人立下国书交予你,签约好了之后,那就约定于10月5日起兵伐齐,如何?”

李泌闻言,舌战宋国群臣耗费了大量精力的他,此时也不想多说了,无奈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赵匡胤的提议。

然后双方签订了条约之后,李泌就启程回国了,而这期间发生的事情,也被其余国家被探得蛛丝马迹,对此较为关注的,当属魏王曹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