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赵王袁绍78(2 / 2)

但高开道就不行了,直接破口说道:“田御史,你是嘲笑我高开道乃一介莽夫,不懂兵法战阵之道?”

田丰:“高大人,误会了,下官只是想借此提醒一下,那陈国并非易与之辈,昔日刘关张三兄弟于虎牢关前击败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将吕布。

由此可见关、张二将的勇武了,更别说听闻最近陈王刘备得到了不少人杰的效忠,所以才敢在我们与魏国在官渡对阵的时候偷袭并且成功的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渤海郡,可见他的麾下已经有能人相助了,我们面对他们需要小心谨慎。”

。。。。。

一番话下来说的袁绍和高开道无法反驳。

最后作为大王的袁绍无奈的说道:“田御史,你下次再说话的时候别喘气,要一口气的讲完,另外你还有事情要说吗?”

田丰:“回禀大王,对于陈国,我们是肯定要讨伐的,微臣以为需要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

袁绍听后,很是疑惑的询问道:“这是为何?”

还不待田丰开口说话,一旁因为及早拥立袁绍称赵王的大臣郭图。

手持笏板出列打断了田丰的话语,说道:“启禀大王,臣有事启奏。”

袁绍虽然有些不耐烦,一是他自己好谋,但是没有主见,也没有在称王的时候直接立下世子之位,所以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其麾下的文臣勾心斗角异常严重。

而且他们也分成了几大派系其中分别支持袁谭、袁熙、袁尚,而袁绍本人又喜欢他的小儿子袁尚,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投靠,而这位郭图就是袁尚的支持者。

但田丰是属于赵国朝堂之上少有的中立派,并未支持任何一人,而是选择了忠于袁绍,所以虽然权利比较大,但一直被袁谭、袁熙、袁尚三人的势力不喜被排挤在外。

挥了挥手,示意郭图先退下,让田丰说完再说,郭图见状只得先退回了文臣之列。

田丰手持笏板对着袁绍深深一鞠躬,拱手说道:“臣多谢大王隆恩,长期对峙陈国,臣有三点建议。

其一:陈王刘备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是得到了先帝的承认的,是为当今皇叔,于大义之上我们并无理由进攻,若是贸然出兵则会落人于口舌,若是要讨伐陈国,我们需要足够的理由才可以出兵,否则将会被他国认为是无义之国,时日一长必然会引发他国群起而攻之。

其二:大王可知陈国之南还有两大强国,分别为齐国、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乃是齐国,听闻那韩信乃有先祖之风,统兵之才冠绝天下!于是自一年前从韩星改名回韩信,大有重现期先祖之志的存意思,若是我们举国之力灭了陈国之后,那我们将如何面对如此强国?

而且陈国势力也非弱者,其麾下大将关羽、张飞二人乃是昔日虎牢关前击败吕布的绝世猛将,诚然高将军勇武非常,但一人之力如何能抵挡?当然也不是说颜、文等诸位将军若,但我们赵国地处中部地区,乃四战之地,若是都集中在一起前往讨伐陈国,若是被其余国家趁机偷袭我们该当如何抵挡?

其三:虽然兖州因为出了一个梁山土匪宋江占据了东平国,自称东平王,而且还得到了陈王刘备的承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东平国乃是陈国之附庸,着急的不应该是我们,而是那魏王曹操!而且留下陈国,则是是让我们与齐、宋两国有着缓冲之地,目前的我们还未完全做好准备,需要时间。

值此三点,我赵国可以讨伐陈国,但需要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而不是举全国之力讨伐。”

袁绍本来见到自家良将千员,文臣众多之后还想着要一鼓作气灭了陈国,听到田丰的警醒话语之后,猛然觉得麾下的人才是有,但依然还是少了,如今这个大争之世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之前贸然率军攻打兖州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自家内部还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就出兵,导致了渤海郡丢掉就是一个明晃晃的教训了。

想到这里,于是说道:“元皓所言极是,这样吧,讨伐陈国是不能停的,黄巢听令!”

被袁绍封为镇东将军的黄巢,听到点名自己了,赶紧手持笏板出列说道:“末将在!”

袁绍:“着你为讨伐陈国之主将,率军十万自乐间而出进攻南皮,若是有机会将渤海给本王拿回来即可。”

黄巢听后,拱手说道:“诺,末将领命!”

“着令,李助为随军军师,高开道、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为副将跟随镇东将军出征。”

李助、高开道、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五人一齐出列道:“诺”

“着令,杜壆为粮草押运官,务必确保粮道的安全。”

杜壆出列道:“诺”

一些列的命令下来,果断而又快速,一旁的文臣武将们见了无不信服,于是在下朝之后就各自安排事情去了,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都觉得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只是有一人却是有些不高兴,那就如今被植入到袁绍麾下成为将领的王庆了,虽然他携带而出的人物与其都是亲友,但并非全部都是忠诚于他的,到如今也仅仅只有李助、杜壆二人对于他是完全听令的,却是这次讨伐陈国都被袁绍给派出去了,让他成为了无根之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