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兵临白沟(1 / 2)

十三日,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童贯奏请各路帅臣刻期会师

童贯上奏称:“臣仰遵皇上圣训,接受率师北伐的重任,日夜瘅精竭虑,深恐无功而返,辜负皇上委任付托之恩。

臣窃以为收复燕云之地,乃国家大计。今年正月,女真攻下辽中京,耶律余睹【注:耶律余睹,辽朝将领,其妻萧氏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之妹。保大元年(公元1121年),被告谋立文妃所生子晋王耶律敖卢斡为太子,遂率军降金,次年引金军攻取契丹中京大定府】率金军前往云中。

如果当时我军趁契丹全力抵御女真之际,迅速进兵收复燕云,必定尤为省力,然而我国已经错失良机,殊为可惜。

臣奉诏率军北征,日夜兼程,于四月二十三日到达高阳关,整顿军队,筹备军需。

见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将兵骄惰,不习战阵,行军作战之装备,一无所有。

譬如军粮,虽说尚有不少,但粗粝不堪下咽,经过舂簸筛选,仅剩一半,仓库又大多远离边境,运输颇为烦费。

武器严重阙乏,故需从太原、大名(今河北大名县)、开德(今河南省濮阳市)等地支调。

“封椿库”【注:北宋乾德三年,宋太祖于讲武殿后置内库,号“封椿库”,掌岁国用赢余钱物及武器,以备北伐军用与饥荒】中各类武器也不足,或者不适用,至于筑城及守城器具则全无储备。

因河北地区二百年来未曾用兵,一旦仓卒举兵,筹备颇为艰难。

臣近来听说易州的上万军民,盼望着官军早日降临,以便献城归顺。

而我军又迟迟未到,他们也不敢出城接应,导致他们再度陷于疑虑。

臣虽然日夜竭力经营,逐渐准备就绪,尚虑军需武器之筹备过于迟缓,倘若迁延耽误十多天,恐怕再次错失事机。

伏望朝廷勒令河北负责漕运的诸位官员以及中山(今河北定州、唐县、新乐等地)、真定(今河北石家庄)、高阳关诸路帅臣,尽心办理。

另外催促差遣前往边境的将兵星夜赶赴本司,及时接受调遣,如果有胆敢稽缓延迟、耽误军机者,一律军法处置,令诸人知悉”。

…………༺࿈༻…………

童贯至河间府(今河北沧州河间市)调发军队。

童贯到达河间府,分雄州、广信军(今河北徐水县)为东西两路。

命种师道总领东路军,屯扎于白沟(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白沟新城)。

王禀领前军,杨惟忠统领左军,种师中统领右军,王坪统领後军,赵明、杨志统领选锋军【注:北宋用兵,将军队分为前、右、中、左、后五军。五军之外,另有选锋军,选锋军装备精良,士卒骁勇,为军中主力】。

辛兴宗统领西路军,屯扎于范村(今河北涿州市西南)。

杨可世、王渊统领前军,焦安节统领左军,刘光国、冀景统领右军,曲奇、王育统领後军,吴子厚、刘光世统领选锋军。

以上诸人一律听从刘延庆节制。

…………༺࿈༻…………

童贯至雄州会议进兵。

童贯到达雄州,各路大军会集,以种师道为主帅,商议进兵。

种师道发言称:“今日之事,如同看到盗窃闯入邻居的屋内,不但不去拯救,反而乘机占据其房舍。况且师出无名,必定一事无成,主动构衅,很不妥当”。

童贯说:“今天的军事行动,皇上早已胸有成竹,不过是凭借大人的威名以镇服诸将,你只管听命尽力,至于谋划不善,不是你的罪责”,于是出示徽宗御笔,使种师道无从推辞。

杨可世请示道:“攻击契丹一事的筹划,我们诸将丝毫未曾参与,却突然要面临重大的决择。如果仓卒之间计谋失策,我们的头颅固然不足惜,只是恐怕万一失误,使国家受辱,事关重大,愿大人三思而後行”。

童贯尚未及答复,当时和诜也在坐,抢先发言:“大人自称为‘万人敌’,胆识过人,视浩浩荡荡的敌军如枯枝朽叶,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懦夫而己。

燕蓟地区的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我军前去拯救,一旦听到我军金鼓轰鸣之声,他们必定箪食壶浆而来,夹道欢迎,岂有其他意外?大人难道要煽动谣言、败坏国家大事吗?”

杨可世哑口无言,童贯于是命和诜为副帅。

种师道以杨可世为前军统制,令杨可世带领勇士驾驶丧车前往契丹境内招降。

…………༺࿈༻…………

童贯又命赵良嗣起草书函,令归朝官张宪、赵忠前往契丹招降燕王耶律淳。

赵良嗣代童贯所撰招降书信称:

“太师领枢密院事充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楚国公童贯谨致书秦晋国王阁下:

据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心者可以立国,失人心者罔克守邦’,天人相与感应之际,寓有祸福存亡之道。

明智者在祸患未形成之前已经悔悟,愚昧者在祸患降临之际尚不觉醒。

国王与大辽皇帝,论亲疏则为叔侄,论道义则属君臣。白水泊之役,天祚帝流亡蒙尘,国王竟不率兵赴难,帮他复位,反而乘机窃位,不是篡夺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逆天无道。

西京被围,危在旦夕,国王又不遣兵命将,拯救西京人民于涂炭,可怜无告的黎民百姓,还有谁可以依赖呢?失去人心的举动莫过于此。

上逆天道,下失人心,如此过分,国王还自认为可以持久吗?

燕蓟、云朔地区,名义上说尚有主人,其实不然,早已混乱颠倒,燕人有何罪以至于此?

我朝皇帝怜悯燕人,遂命我童贯率领百万重兵,拯救燕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旗帜直指北方,兵临燕境,天地鬼神无不欣悦欢喜,燕人源源不断前来归顺,犹如河水之奔向山谷,汹涌滂沛,谁能遏止?

国王为人温恭谦和,通晓古今存亡之理,可谓洞若观火。

善于谋划的人,往往能因败为成,转祸为福,如果能开门迎降,纳土归朝,可保证国王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失王候的爵赏,燕人也可以避免遭遇患难。

从前孟蜀、南唐以及两浙的钱王【注: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命分兵两路攻打后蜀,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4年),宋军攻破江宁,南唐灭亡。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王钱弘淑“纳土归宋”】,曾向我朝纳土,都享受到王候之爵赏,世袭流传至今,子孙昌盛,这是天下人耳闻目睹的事实。

如果国王能翻然醒悟,纳土归朝,其待遇岂能比钱王等人稍有减损?

不然,我朝必定会商议进兵,国王势孤力穷,众叛亲离,往北逃亡既没有归宿,往南投奔又安身何处?到那时候,追悔何及?

况且大辽五路【注:辽国行政分建五京,并置五道,又称五路。五京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及其所管辖的州城,其中四京【注:四京指五京中除南京析津府以外的四京】已沦为草莽,区区燕地,必然不能保留。

国王平素以仁爱为心,若能借鉴前人胜败存亡之道,保全燕蓟一方百姓之性命,其阴德可谓与世长存。

如果国王迟疑不定,优柔寡断,窃恐有子密刺杀主人于卧室【注: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渔阳太守彭宠被家奴子密杀害,因迎合了光武帝的旨意,被光武帝封为“不义侯”】、严庄突然发难于帐中【注:严庄,唐朝时期叛臣安禄山的军师,燕国建立后,拜御史大夫,迁中书侍郎,屡遭安禄山鞭棍抽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参与弑杀了安禄山,拥立晋王安庆绪即位】之类的意外发生。

国王的见识过人,岂有考虑不到之理?如果不及时醒悟,则国王左右前後之人都会成为你的仇敌。切毋再蹈覆辙,以免取笑于後世。

我童贯与国王很幸运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因而不敢不殷诚告诫,但愿国王深思熟虑,不要被庸俗的小人所误导。

特此表明诚恳之心,望从速答复,不宣”。

…………༺࿈༻…………

宣抚司招募马扩入燕地招谕。

马扩《茆斋自叙》:宣抚司派遣张宪等两人持招降书前往燕地招降,燕王耶律淳见到招降书大怒,下令将两人处斩。

童贯虽然知道游说燕王这条路行不通,仍旧招募我借阁门宣赞舍人的官衔再次前往。

临行时,我感到前途堪忧,遂向童宣抚提出三项请求:“一、请求禁止将士向燕人索取珍宝财物,严明军纪。二、请求不要妄杀前来投降的辽人,使燕人得以安心。三、望宣抚审时度势,乘机用兵,不必顾虑使者的安危,不顾使者唐俭性命安危的小节【注: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命李靖率领十万大军进攻突厥,袭击突厥吉利可汗的驻地定襄。吉利可汗一面遣使至长安请降,以为缓兵之计,一面整兵备战。

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与将军安修仁前往吉利可汗大营游说,李靖趁唐俭等人出使之机进兵,张公谨谏阻,李靖不听,事后唐俭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唐太宗责备李靖将唐俭充当死间,对此,李靖辩解说为了去大恶,就不能顾小义,获得唐太宗的谅解】,古人曾经付诸实施,鄙人乃一介微臣,如果能够尽忠报国,死不足惜”。

当时众将士听说后无不肃然起敬,士卒自愿与我同行的有一十五人。

五月十八日晚,过了白沟,次日清晨到达辽境。

辽新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差遣一名契丹汉人官员前来迎接,只见有当地父老数百人拥挤在驿站外,询问使者从何处来,我于是乘机出示朝廷的招降榜文,当众朗声宣读,众人无不惊愕。

其中有个名叫刘宗吉的汉人悄悄走到我身後,对我说:“使节今晚应当会在涿州(今河北保定涿州市)歇宿,我就是涿州人,现隶属驻扎于白沟的辽军。

请求给我两张宋廷招降敕榜的副本,带回去出示给众战友,将来南朝军队进入我境后,我愿意率众战友抢先打开城门归顺,今晚我会秘密赶到涿州驿站”。

我于是携带两张敕榜副本出发,晚间抵达涿州,进入使者驿站,驿站人员以礼相待。

夜深以后,果然见刘宗吉从墙布下钻出来,说道:“现在燕京各地都没有辽军兵马,只有四军大王【注:“四军大王”是辽大臣萧干的称号,因他统领的辽朝军队包括契丹、渤海、奚、汉四军,故号“四军大王”】尚有部曲两百馀骑,曾经经历过战争,其馀还有六七百名马军,都是富家子弟,没有作战经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