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35(1 / 2)

婶婶让兮和二姐,给人群发喜糖。于是,姐妹俩拎着红色塑料袋,挨个分发着喜糖。村里很多大人小孩,都聚集着看新娘新郎。

兮跑到桥上,看着,船夫收着两头绑着红纸红布的木条板。船要开了。船舱有很大的蓬罩子上面,蓬顶也用红色的丝绸捆绑着。大人说,船舱里新娘坐的席子下面铺满了硬币,轮船上到处铺着红纸,贴着红色的双喜。新郎新娘随身带着红色的子孙马桶。红色的成双配对的梳妆用品。处处都是红色的。喜庆的氛围不言而喻。

母亲站在桥头上,看着远去的船,仍旧低声的抽泣着。

接新娘的船越走越远。厨子也止住了唢呐声。人群开始散去。母亲回家,包了红包给厨子。这是吉庆。厨子的费用是另外结算的。

几个婶婶都在安慰着母亲。母亲的情绪也缓和了很多。兮和二姐,帮忙打理着剩余的事情。亲戚也有的离开了。从开始的热闹,又恢复了冷清。

晚上婶婶叔叔伯伯们留下来一起吃了晚饭。这个时候不感觉家里离开了一个人。

在长辈的心里,娶妻嫁女都是活着的人正常发生的事情。有人嫁,就有人娶。有人家添置人口,就有人家缺少人口。

家里有很多的剩菜,虽然是冬天,母亲也担心吃不完坏掉了。就分了些给叔叔婶婶们带回家。附近邻居也分了些。

晚上睡觉,房间里就剩下兮和二姐,突然少了一个人,感觉一下子冷清了很多。二姐没有说话。兮看见二姐不说,也没有多言。

大姐出嫁后的隔了一天,新郎新娘要回门。家里继续放了鞭炮。村里邻居也都围过来看新姑爷。

今天的气氛比大姐出嫁的那天气氛还要欢快。父亲母亲很开心的看着女儿女婿,很是满意。大姐也很开心,一脸的幸福。大姐夫,是个长相还算帅气的的男人。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欧式双眼皮。立体的五官。浑身透出斯文的气质。五官线条就是不够流畅。身高不高。很清瘦,大概在一七零左右,配大姐是可以了,大姐身高大概一五六的样子。两人看着还是很般配的。俊男美女。

大姐夫非常的善谈,和父亲一直在谈论着,和亲戚们打着招呼,整个场面,一点也不怯场。散发着喜烟。

叔叔婶婶们,也都过了,大家族陪着新姑爷,新娘子,一起吃了午饭。

母亲拉着大姐,一直嘱咐着,大姐也时不时的点着头。也不知道大姐听懂没听懂。反正兮是听不明白的。二姐也是默不作声的站在旁边。

姐姐姐夫带了很多的用红纸包裹着的礼物,有新鲜的鲫鱼,新鲜的猪肉。新鲜的面条,成品的大糕,白糖,蜜枣。都装在篮子里。

下午,要趁着日落前,新娘新郎要赶回家,母亲回了些礼物,放在篮子里,递给了女婿。

姐姐姐夫步行回来的。两人带着篮子,又步行回去了。

又隔了一天,娘家人,要去一桌的人去新娘家。俗称“侨稍”。母亲将大姐的衣服,用床单包裹好,系好,交给弟弟,家里这边安排了八个人,都是和大姐同辈的。然后一起步行去了新姑爷家。

姑爷家的房子是新建的。房子比兮家的房子要大。从外面看,确实是新的房子。姐姐的新房布置的也很简单。听说是大姐夫亲自设计的。亲自操作的。房间里有台很大的彩色电视机,VCD机,功放音响都齐全。房间里的顶部是用红色的布铺拉着的,窗户边摆放了张长型的布沙发。看着还是很有创意的。

娘家人来了一桌八个人,男方家也匹配了一桌人,总共两桌亲朋好友。新郎很是热情,从头到尾,都一直在操劳着,来回走动着。安排着大小事情。

今天吃完饭,新郎和新娘过两天还要回娘家一趟,俗称“双带”。那个时候兮也快要开学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