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隔世(1 / 2)

时间总是只进不退的。一晃,暑假结束了。新的地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一切都是陌生的。父亲陪着兮一起来县城的学校。

那是兮第一次坐中巴车。村子里没有直达的车,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兮,先骑到隔壁的镇上,然后连人带车的都进了中巴车上。那是个车顶有着好似菜篮子式的长方形车顶架子。上面放着不少的物件,被粗粗的绳子绑着,汽车一路的颠簸摇晃,车顶的行李也跟着摇动,汽车发出巨大的噪音也跟随了一路。一路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沿路一条长长的大河,也不知道着条河究竟有多长。偶尔看到的房子也是远处的。树木,田地和河流是一路的风景。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车子停了,售票员拉开了车门,大声的喊到,

“第一站到了,下车的赶紧下车呀。”

父亲拉着兮摇摇晃晃的下了车,推着自行车看了看方向。再次的载着兮向东骑去。

县城的繁华是兮从未见到过的样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好奇,到处两层的楼房,沿路的商铺房,有卖百货的,有卖早餐包子油条的,有卖花的,有卖烟酒的,有卖衣服的,有卖冥纸花圈的,有卖饲料的,有卖文化用品的......

还有不知道卖的什么的店铺。路中间竖立着的白色的栏杆,两旁的梧桐树(开始并不知道树的名字),梧桐树的叶子很大,很绿,树上有大大的果实挂着。路上都是行人,骑自行车的,步行的。都在匆忙的赶着路。

马路是水泥的。四岔路口也有栏杆围着。一路上兮东张西望,看呆了。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有些紧张却又好奇满满。

父亲沉默的骑着车子,然后就来到了一座很长的高桥边。兮下了车,父亲推着自行车,俩人步行着上桥。走到桥的中央,望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大河,思绪万千。桥又高又长,河也很宽,比初中时每天过渡船的那条河还要宽,走到桥边望向桥底的河流,让人心生胆怯。兮立马转身奔向父亲身边。桥很宽,这是兮长到了十几岁才见过的大桥。村里的桥和这桥那是不能比的。桥上来往的人也不少。

大河上有很多的载着货物的轮船经过。那些船吃水都很深。船面都是用绿色的大油布盖着,看不出船上装的是什么。每艘轮船桅杆高立,彩旗飘飘。一声声的“突突突”伴着腾起的黑色烟雾,掺杂在一起,还是很让人莫名振奋的。一艘艘轮船响着悠远浑厚的汽笛声,像黎明的鸟鸣,迎着朝阳飞起。更像一匹匹钢铁骏马,斩波劈浪。成群结队的船只来回穿梭着。

沿路下来,兮已经见过有两所学校了。

和父亲大概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学校门口不是太大,也不小。门口的牌匾很显眼。走进学校里面转一圈才知道学校好大。大概有兮初中学校的三个大吧。教学楼都是三层的楼房式。伫立在学校对着大门口大路的两旁。里面的绿植也不少。路边载了不少青松。报名的人很多,父亲排队等交学费。夏天热,大家站在太阳底下,满头满脸的大汗。兮和同学们找树底下坐在了花池台边。父亲交了四千多快的学费(包含住宿费)。那个时候这个费用算高昂的了。

然后和父亲来到了食堂,因为可以用大米可以抵扣伙食费,第一次来也不好带大米,只能交现金了。食堂也很大,三个高台上砌着三口大锅。食堂的水泥地上颜色是暗淡的。地上放了很多木桶。上面写着几几班级。

外面有个大棚子,棚子里放了好些长台。没有凳子。

因为俩人赶到学校的时候已接近中午了。学校里的工作人员中午都回家吃饭了。于是很多从外乡村赶过来的家长同学都只能停留在学校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坐在了青松书下的花台边。大人们彼此交流着。

“请问你家是哪里的呀?”坐在父亲边上的一个和父亲看着年龄差不多大的男子问道。

“你是哪个乡镇的呀?”父亲也回问道。

“这届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人呀,缴费都排了很长的时间。站的热死人了快。”男子泱泱的说道

“不晓得的呀。人确实蛮多的,人多兴旺呀。”父亲开始大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