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风起云涌(上)(1 / 2)

中洲,按照神话时代制定的方位来看,位于幽州的东北方向,被其余四洲和众多岛屿拱卫。作为人族的祖地之一,虽经历界乱和幽劫两次变故,却吞并炼化了被打残的陆地和岛屿,面积不减反增。一洲灵力充沛且精纯,宗门教派林立,种族生灵数不胜数。

中洲的宗门众多,其中明面上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三教一盟:儒、道、佛和体盟。虽然这四家的初祖在界乱时皆舍身合道,不轻易现世。但是宗门内代代传承之下,不断有天赋异禀,心性卓越之人沿着立教之道大步向前,超脱凡界。

同辈修士之间,有人精于炼丹施药,疗伤延寿,固基破障;有人擅于做符画阵,牵大道戏于指间,引一域灵力为己用;阴阳家追命数理,或下场弄潮,或冷眼旁观;小说家挥毫洒墨,挑阴阳因果,塑一方世界;体修人数最多,炼体之法为世间修行法门之基;剑修得初祖、二祖遗泽,金丹之前修行可如饮水一般顺遂,且杀伤力冠绝同境;儒、道、佛三家道途高远,可以初祖为标,众多前辈先贤做标为伴。

在中洲正中心偏东南不远的位置,有一道山脉。山脉不远处,是一条昼夜奔波不息的大川。而夹在两者之间的,是儒家的祖庭——逆秋书院。

在幽劫之前,仅仅是在中洲,儒家号称有圣境修士坐镇的大书院便有三千座。而其余开设在各洲用于收徒传道,传承经典的小书院更是如天上的繁星一般不可胜数。而数量如此繁多的书院,在幽劫中也被当作主要攻击目标,死伤惨重。

劫难过后,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儒家在原先中洲的书院旧址和遗址上,重新建立了七十二家书院。数量虽然较之前大大减少,但每座书院的规模却是原先大书院的十倍不止。

儒家的其他书院如大泽书院、墨池书院等,其建筑连绵如云,门人弟子往来如雨。

尤其是那三思书院,整个书院设立在足足有五个标准国大小的云端,四处飘动。

逆秋书院虽为儒家祖庭,但规模并不大,学生弟子数量也只有别的书院十分之一,除了一些庆典活动的日子外都显得十分冷清。

但在冷清的外表下,逆秋书院却掌管有儒家事物的裁定权。

虽然幽劫后,儒家内部商议将部分决定权转移至另外两家大书院,来避免之前祖院被围、无法取得联系的事件再次发生。

但在非特殊情况下,三思书院和浩然书院所决定的事物需再次经过逆秋书院裁定,方可生效。

而逆秋书院裁定的场合共有两处,涉及一般事务,经由三思殿处理;而涉及儒家安危的事务,则在杏坛上由诸位圣人携手解决。

而此时三思殿深处的某个书房内,一名蓄着黑色长须的中年男子,一边看着手中玉板上的报告,一边皱着眉头听着身前年轻弟子的汇报。

弟子快速汇报完,再从头仔细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报告,确认没有遗漏后将其收起,双手背后等待男子问话。

等了一会,中年男子没有回应,只是用手按了按太阳穴继续看放在桌子上的玉板。弟子瞥了一眼一旁放置的流时器,对中年男子行了一礼后,走出了房间。

重新将玉板上的信息再过了一次,每个字眼都看了又看,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中年男子甩了甩头,双手上下搓了下脸。然后念头一起,从书房内消失,来到一处看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庞梁,异金拿来!”一道苍老且抑制不住笑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