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波谲云诡56(2 / 2)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认为渔阳应当设置一处招贤馆,设立文,武,工,医,师,五大专业,唯才是举,全力部署改革试点,振兴发展潜力,推动创新战略”,刘和意气风发的说道。

“敢问刘太守设立招贤馆,为何只是求揽这五大专业人士”,田畴疑惑的说道。

“这文乃是治国安邦的士子,武乃是骁勇善战的良将帅才,工乃是发明改善器械农具的奇才,医乃是救死扶伤的青囊,师乃是言传身教的贤者,此五者于我幽州而言,文武乃是柱石根基,这苦寒之地,土地资源贫瘠,就需要能工巧匠研磨,打造出丰裕之法,且天寒地冻之所,百姓饱受风寒之疾,正需医者仁心解决病痛缠身,而边疆地区教学一穷二白,需要德高望重之辈坐镇教化民众方能源远流长,此五者皆长治久安的基础,更是家国兴盛的前提”,刘和严肃的说道。

“刘太守,我不认可此观点,这士农工商,五个阶层分别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职责,农民负责耕种和收割,工人需要产品生产,商人注重交易利益追求,而士子才是大汉真正的掌舵人和领航者,承担着基础教育责任,教会商人、工人、农民学会读书识字,懂得道德修养与忠孝礼义廉,因此士子是维系国家与基层百姓的纽带,更是先驱者,位于五个阶层之首,岂可将仕子们与工匠岐黄相并列,使得天下读书人义愤填膺,对我幽州之地远而避之”,一中年男子愤愤的说道。

“你是何人啊,可知身居高处,虽出人头地,未必高尚,身置低处,虽人微言轻,未必卑微,此乃皆在人之品行清浊,人虽有贫富差距,然行业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读书以愚,不思考则浅,敏而好学,上可治国安邦,下可教化民众,人人皆要求学,不分贵贱、聪愚、成败,但要学以致用,择善而从,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要做的是尽其心,强其力,报其国,安其民”,刘和皱眉述说道。

“刘太守,我乃郡功曹李林,掌管渔阳人事行政,我幽州本是物华天宝,渔阳更是人才济济,自从田郡丞命令下发招贤公告后,渔阳郡各士子皆纷纷奔走相告,热心效力郡府,奈何郭主薄推脱太守大人不在,择其部分寒门子弟任职,将我渔阳世家子弟弃而不用,而田郡丞也推诿此事,说等刘太守归来后再商议此事,今日刚好朝会议事,刘太守既然主张设置招贤馆,提到唯才是举,下官斗胆问询大人,难道我渔阳的士子就不能投效家园么”,李林恼怒的说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认为负笈游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故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故乡,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我渔阳士子愿投效家园建设,我心甚是欢喜,愿寻得求知学府,以供众人同遨书海”。刘和喜笑着说道。

“敢问刘太守打算如何任用我渔阳士子治理郡县政治”,李林听到刘和任用渔阳士子后,开心的问道。

“我打算即日起成立招贤馆,广招天下英才到我幽州施展才华,并且成立一所书院供我渔阳士子传授孔孟之道,教化百姓民众,为我幽州储备后起之秀”,刘和兴奋的说道。

“刘太守,可是让我渔阳士子去传授寒门才识,岂不是大材小用之举,再说私家藏书中的古书典籍都束之高阁,深受家族亟待重视,视为传家珍宝,岂愿教授普通平民百姓”,李林迫切说道。

“因地制宜,我渔阳士子传授本地孩童会更加得心应手,此乃传承后世的美谈,你既身位郡功曹,掌管人员兴替,当重视传承文学延续发展,促进流芳千古美名落地”,刘和庄重说道。

刘和一副大义凛然,以道德束缚,官职相加,责任绑架使李林有些不可奈何,拳头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