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东暖阁议政(1 / 2)

东暖阁

袁可立、李标、李国普、孙承宗、来宗道都在这里面圣,除了郭允厚和张维贤,内阁其他成员都在这里了。

来宗道是朱由校留下的顾命大臣,一直都在朝。

李国普是礼部尚书入阁,现在内定拿掉了他的礼部尚书,朱由检打算给他提升左柱国加太子太师、提督五军都督府,掌五军大营。

李国普虽然和魏忠贤是同乡,但是他并不依附阉党,为人刚正不阿,对皇室非常忠诚。

让他提督五军营,并非是不相信张维贤,而是权利需要平衡制约,英国公的爵位是世袭制的,张维贤忠心耿耿不代表他的后代也是如此,为防止京营一家独大,非常有必要两家互相钳制。

孙承宗是从保定老家刚刚到的京城,因为明天就是大朝会,朱由检有很多细节需要和内阁进行最后的商讨。

“诸卿,对于打击各地官员贪腐现象、灾区恶商哄抬粮价恶习,以及世家豪强欺压百姓行径,朕打算派锦衣卫前往各地调查,有罪的直接定罪,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诸卿对此有何意见?”

“吾皇圣明。”

来宗道:“陛下,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内城除锦衣卫之外,其余二十五卫各统领尚无人担任,老臣建议从禁军中直接提拔有能力者出任,请陛下圣裁。”

“嗯,这件事就由内阁拟出名单送交于朕。”

“臣等遵旨。”

“诸卿,朕常听闻各地卫所军中有吃空饷一说,目前各镇边军军饷正在陆续发放之中,至于各地卫所虚报空饷之事,朕已擢锦衣卫前往彻查,待清查之后,各地卫所军饷即会如实发放。”

“吾皇圣明。”

朱由检坐在龙书案后表面上笑呵呵,心里面却在滴血。

朝廷多年来拖欠的军饷数额巨大,光是各镇边军加京营就足足两千四百万两,这还不算各地卫所军呢,还得拿出好几大百万两银钱。

大明国库一年的总收入才三百万两左右。

虽然内帑有钱,但这也相当于在朱由检的心头上割掉一块肉。

这皇帝当的憋屈!

以前的皇帝欠下的债,都要他来擦屁股,不擦屁股就会国破家亡。

上哪说理去。

所以之前郭允厚建议提高商税,朱由检当即就表示同意,因为光是关宁锦防线每年就需要军饷三百二十七万两,还不算别的军队呢,大明朝每年都是入不敷出,收支严重不平衡。

就算是内帑富裕,能坚持几年?

再说也不能总是内帑出军费啊,出一次也就可以了,以后还是要靠国库支出。

朱由检现在有些等不及秦良玉出川了,本来是打算送给秦良玉一个大功劳,然后直接册封昭武将军挂帅北征。

可现在的计划改变了,按照郭允厚的建议先休养生息组建新军,那么北征之事也就暂且缓下。

这八大晋商可有的是钱粮,绝对是富可敌国的存在,甚至比东林党还要富裕,看来得要锦衣卫赶紧抄了他们,以免夜长梦多。

想到此处。

朱由检露出了猥琐的笑容。

几位重臣见状,有些不明所以,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谅他们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知道皇帝心中所想。

接下来朱由检又和诸臣商讨了关于商贾税改的具体标准。

其中官店钱提高四成。

塌房税、门摊税、落地税、牙税、契税、酒醋税、屠估税、典铺酌分这九项,税课司加征商税三成。

此外,市舶司加征商贾海运关税三成。

至于商贾过税,包括钞关税、竹木抽分、门税、过坝税在内,由各地的抽分竹木局加征商税两成。

李国普:“陛下,老臣请求严厉打击私盐、私矿,加强管控茶叶,目前私盐泛滥,已经严重威胁到朝廷,若是再不及时惩治,后果不堪设想。”

李标:“陛下,臣附议,私盐泛滥成灾,其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便是部分官吏与盐商勾结,开中之法形同虚设,致使大量白银注入,使得官盐价格急剧上涨,朝廷税收随之下降。

因此朝廷只能提高赋税,才能提高国库收入,如此一来,那些盐商们便开始出售银子,一方面可以抵的上国库赋税,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意。

其二便是商贾海运原因,沿海商贾不但吸纳巨额银两,还引入不少西洋文化。

西洋外族与我朝思想有很大冲突,西洋人皆自私自利之辈,进而对各个阶层造成极大影响,不光是商贾,还有平民百姓,他们都以此为荣,这也是为何朝廷屡禁不止,私盐生意如此兴盛原因之所在。”

“两位卿家所言极是,打击私盐乃当务之急,如汝立所言,海运商贾必须敲打,朕欲在方才商议的基础上再征三成海运商税,以重税控制海商,诸卿以为如何?”

几位重臣闻言陷入沉思。

再加三成海税,那就是累计九成重税了,这和禁止民间海运没什么区别,然而名义上依旧是开放民间航海商运,不至于产生过激行为。

这样做既能把海运完全掌控在朝廷手中,又能有效的防止西洋思想介入,进而遏止私盐私矿继续泛滥,给禁海做铺垫。

等到沿海商贾主动放弃海运,朝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下令禁止民间海运。

高!

实在是高!

“吾皇圣明,臣等附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