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李标说朝政(1 / 2)

东暖阁

曹化淳急急忙忙走进来。

“皇爷,李阁老到了。”

朱由检闻言放下了户部赈灾的奏本。

“让他进来吧。”

“老奴遵旨。”

片刻之后,李标步入东暖阁,当即跪拜。

“臣李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汝立快快请起,赐坐,大伴奉茶。”

朱由检面带笑容,让王承恩上茶,细细打量着李标。

“臣谢陛下。”

李标起身坐在了凳子上。

他今年三十四岁,生的相貌堂堂,两道浓眉斜插入鬓,三绺墨髯胸前飘摆,面似三秋古月,一双长目炯炯有神。

好相貌!

朱由检观其面相便感觉到李标必然是正直清廉之人,怪不得户部尚书郭允厚极力推荐他入阁。

遥想以前还真没这么近距离仔细看过他。

“汝立,朕没记错的话,你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吧。”

“回陛下,臣正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出仕。”

朱由检感叹道:“如此便是四朝元老了。”

“臣不敢当。”

朱由检喝了口茶水,缓缓说道:“汝立啊,你是怎么看待东林党惨案之事的?”

李标闻言正色道:“回陛下,臣以为东林党人死得其所。

历年来,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顾国家利益,把持朝政、互相倾轧,致使朝堂乌烟瘴气,到处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是我大明整体衰弱的主要原因。

如今东林党覆灭,阉党垮台,正是朝堂清明之时,陛下乾纲独断,拯救我大明于深渊,此乃古之明君也,臣深表欣慰。”

朱由检笑了。

笑容很灿烂。

郭允厚果然没有推荐错,这李标当真是识大体、懂大局、明是非,而且是个聪明人。

“汝立,朕听闻前吏部尚书赵南星是你的老师,你就一点都不念师生之情吗?”

“回陛下,赵南星是臣的老师不错,但臣是朝廷官员,自当奉公而行,自古忠孝难两全,万事当以国事为重。”

“说的好,汝立,若所有朝臣都有你这般觉悟,大明何至于此。”

“臣愧不敢当。”

朱由检心情大好。

越看李标越顺眼了,这个人值得重用。

但是还要继续试探试探他,看看他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这一点很重要。

“汝立啊,北方的建奴侵占大明疆土,虽四姓之邦却是战力彪悍,对待建奴问题说说你心中所想。”

李标闻言面有愤色:“陛下,建奴侵占我朝辽东疆土,实为心腹大患者,只要陛下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不出三年,区区建奴弹丸之地弹指可破。

我大明之所以屡次兵败,原因有四。

其一便是当年北征大军用兵不当,原本分路合击建奴,却被建奴逐个击破,此为督帅之过。

其二便是每逢战事必有监军太监,臣以为此举不可取。

自大汉武帝时设置监军使者以来,监军者,代表朝廷协理军务,有督察将帅之权。

若是懂军之人可为监军,倘若监军不通军务则易干涉将帅临阵之策,此为兵家大忌也。

其三便是官员贪腐成性。

地方官吏鱼肉百姓,肆意加征赋税,不顾朝廷法度,致使朝廷政令不通,百姓怨言极深。

京中官员大肆敛财,贪没边军粮饷,各地卫所军中亦有害群之马,谎报空饷,致使国库日益空虚,各军将士食不果腹,病不能医。

其四便是朝中朋党相互倾轧,军中多名良将受其迫害,屡次临敌换将,致使错失重要战机,军队整体士气低靡。”

待李标说完之后。

朱由检陷入了思索之中。

李标说的都是真话,大明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了些,每一条都是细思极恐。

“郭允厚推荐袁崇焕总督辽西防务,汝立怎么看。”

“回陛下,臣附议,袁崇焕有将帅之才,精通军事,为人正直无私,且非常熟知建奴作战习惯。”

“汝立怎么看待秦良玉将军?”

李标愣了一下,他不知道皇帝怎么突然问到秦良玉了。

随即说道:“回陛下,秦良玉乃国之帅才,女中丈夫。”

朱由检点了点头。

其实朱由检的内心是希望秦良玉总督关宁锦防线,秦良玉是打硬仗出身的,南征北战多年,和建奴交过手,同样熟悉建奴的作战方式。

单论带兵经验,袁崇焕是比不过的。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她领兵出川前去围剿晋商也是两个月后的事。

··················

李标一直在东暖阁待到掌灯才离开。

朱由检对李标非常满意。

有这些能臣在侧,对于重振大明指日可待。

“大伴、化淳,摆驾翊坤宫。”

“奴婢(老奴)遵旨。”

朱由检到了翊坤宫夜宿,袁贵妃自然是欢喜不已。

一夜无话。

翌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