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23

  社员们从前年开始大肆养猪,大挣了一笔尝到甜头,去年就甩开胳膊干,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不说别的地方,就金沙村,都有一千多头生猪。

  所以,这么多猪,怎么卖出去?

  从上到下都在想办法。

  有的人就自己杀猪去卖,发现自己卖比肉联厂收购的划算,于是其他人也跟风,自己零售。

  但是卖猪肉的人多起来了,就打起了价格战。

  一旦有人用低价多卖了几斤货,另外的立马把自己的定价调得更低。尽管马秀芹三令五申,不能私自调价,可人心里开始着急,开始恐慌,就只能贱卖了。

  尤其是夏天,因为天气热,猪肉坏得快,更着急卖出去。

  肉联厂倒是还在收,但因为没了之前的政策保护,肉联厂本身就受到了冲击,开始考虑起成本呢,生猪价格一降再降。

  这些年,随着科学生产 、科学养猪的观念灌输,大家已经习惯拿到猪崽就打疫苗,喂饲料。如今市面上的饲料也是五花八门,价格年年都长。

  所以,这养猪的成本变高了,猪肉价格反而跌下去了,难怪吴氏说越养越亏本。

  马秀芹很是懊恼,“我当初不该那么心急冲动的,结果犯了这么大一个错误。”

  “都怪我都怪我,没有金刚钻非要揽这瓷器活。”

  她狠狠的锤着自己的脑袋。

  林若云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别这样。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咱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咱们想办法解决就是。”

  林若云从马秀芹这边取了部分养殖场的资料回家翻阅。

  资料很详细,养殖场的生猪种类、时间、重量、有无饲料喂养、疫苗接种都特别清晰,这些猪都是健康的。

  猪是没问题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它们卖掉。

  猪肉除了做成新鲜的肉菜,风干做腊肉,还能做什么呢?做什么呢?

  林若云想啊想,终于想起一件事。

  出国的时候,他们曾在扶桑短暂的停留过。那边流行一种杯面的食物,像是卷起来的面条,用热水泡上两三分钟就能吃,面条Q弹劲道,面汤香浓可口,坐火车的时候最方便。

  而吃杯面时,当地人最喜欢加的一种食物叫火腿肠,用肉和面粉做成的,口感特别好。

  这东西能泡着吃、煮着吃、炒着吃,还能直接吃,关键是保质期长。

  这东西进入国内市场,肯定会受欢迎的。

  林若云记得,当时一起出国的三十多人,都吃过这个,吃得特别香,接受良好。

  那红星公社干脆改生产这个火腿肠吧。

  那他们能引进这条生产线吗?

  林若云拿出一张纸,开始写下引入这条生产线所需要的条件和引起的反应。

  写好以后,她把它交给了马秀芹,并把自己的担忧也一并告诉了对方。

  马秀芹惊喜不已,彷佛落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但林若云的担忧和之前盲目扩大养猪场的教训在前,她不敢冲动行事。

  “若云,你再回去帮我们打听打听,问问你们同事的意见,这个能不能引进?”

  引进这么一条生产线,需要二三十万,红星公社肯定拿不出来,还得去银行贷款。马秀芹立马感受到身上的压力重如泰山。

  “我也去找以前的同学朋友打听,去县里问问意见。”

  “嗯。”

  林若云欣然答应,通过之前的事情,她发现马秀芹的性格也沉稳许多。

  林若云和陈爱学初五就回去上班了,到底已经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哪有从前那么长的假期?

  回到单位,林若云便查阅火腿肠生产线的相关资料,并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然后交给自己的领导审阅。

  领导的见识自然是更加广阔些,她看过后指出了好几个犀利的问题,林若云一一记录。至于该怎么解决,那就需要看马秀芹的能力了。

  她把自己的计划书给马秀芹寄出去了,过了一个月,她接到马秀芹的电话,说是县里同意引入一条灌装机生产线,她要跟着考察队去沪市参加展销会寻找合适的外国厂家。

  四月中旬,马秀芹再次来电说,合同已经签好,公社正在修厂房。

  六月份的时候,火腿肠生产线已经引入,正式投产。

  从萌生这个想法,到洽谈合同、建厂、生产,总共半年,这个速度相当快了。

  这可不是私企,私企的老板具有极大的自主性,效率自然高。但这是乡镇集体企业,需要开大大小小的会,上下请示,竟然能这么快完成,实在令人震惊。

  这时候,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对财富充满了热烈的期盼,欲望极度膨胀。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致富欲望驱动,才使得他们的行动力如此迅猛。

  ***

  有的人为了追求财富,是辛辛苦苦的走正道,有的走了捷径,但却是一条错误的路。

  年初二哥还在为自己没去琼岛买车而惋惜,六月里琼岛全民倒卖汽车就被查处了。琼岛穷了数千年,抓到一次致富机会,便全民参与,有的地方则是没有机会,就自己制造机会。

  六月中,《群众日报》发表了一篇揭露晋市制造假药的文章,震惊了全国人。

  晋市,只是闽省下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或许出了闽省就无人可知的地方,却爆发了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起假药案。

  事情的最初,是当地一个小镇的村干带头干的,他领着村民们用一些木耳和白糖将其勾兑成一种速溶饮料,模仿市场上真正的药物包装,贴上了药品标签,再通过伪造相关部门的药品审批文号,使其成为治病良药“清肺冲剂”、“感冒药剂”。

  这些“药物”的成本一大箱才五六十元,可售价高达两百五十,又不需要什么技术,巨大的利润加上好操作,当地很多人都跟风一起制作假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假药市场。

  这些假药被卖到全国各地的医院、药房,进入无数患者的身体里。除了遥远的藏省和闽省,其他地区都有被波及到。

  更可怕的是,他们没有一点心虚和愧疚,丝毫意识不到这是一件错事,是违法的事情。

  药品长的厂长更是振振有词,“这怎么能算假药呢?我们用的都是真材实料。”

  他觉得自己无辜。

  人为什么要买药?自然是因为生病了,需要药物治疗。这些人制作的假药虽然没有毒,但也起不到治疗效果。人们吃药是为了缓解疼痛、根治疾病,可假药无效,耽误了病情,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往轻了说,这是法律意识淡薄,是坑蒙拐骗,往重了说,这是在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此风不可助长,必须立即刹住。

  此后,国家派人进行严厉惩治,电视新闻、报纸广播都对此大肆报道,并给大众强化法律意识,明辨真假。

  这件事造成两个重大影响。

  第一,给国人普及了法律重要性,加强了法制建设。

  第二,让晋市名震全国。只不过是恶名,如今全国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出骗子,当地人出去打工都是受歧视的。

  鹏城的许多工厂更是在招聘启事上说,晋市人不予录用。如今有了身份证,就算你想编造自己是其它地方人都不行。

  晋市的假药案在全国都引起了震动,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并不完全,仍有人顶风作案。

  次年开年,全国人民又被一桩大案给震惊了,来自月清市的“抬会”。

  其实这就是民间私法募集资金,用高额利息的诱惑让村民们存钱。但这个资金囤积起来既不投资,也不从事生产,无法变出更多的钱,那怎么支付之前承诺的高额利息呢?

  办法就一个,继续拉新人入会,用新人缴纳的会费来支付之前会员的高额利息。

  为了自己的利息,大家都努力发展会员。

  林若云看到报道时,都不得不惊叹,谁说咱们农村人没有文化,脑子笨发不了财的?这不就是东方版的庞氏骗局吗?

  果真高手在民间,这和晋市的假药工厂相比,这个更高明一些,人家一点体力劳动和生产资料都不需要提供,仅靠一张嘴,就变成了万元户。

  当然骗局只能骗一时,一年后,会员们就开始意识到不对,扎堆去取钱,取不出钱,然后引发了一系列暴力事件,惊动了市里、省里,甚至是全国。

  国家立派人进行查处,严厉惩罚及时刹住这股不良风气。

  谁都有发家致富的野心,但一定要走正道,要遵纪守法。

  就好比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为了求取真经,历经了千辛万苦,但谁也没放弃,每熬过一关,离真经就进一步。

  电视剧的主题曲《路在何方》歌词更是引人深思。

  发家致富的道路在哪里?就在脚下。勤劳勇敢,找对方向,哪怕走得慢一点、艰难一点,终会到目的地,可走错了走岔了,只会越来越远,甚至永远也到不了。

  当然,新的一年里不仅仅有这些负面消息,也有好消息的。

  四月份,国家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法》,正式在全国推行。从此以后,中小学阶段的学费减免大半,极大的减轻了大部分家庭的负担,又能让许多失学儿童回到学校。

  就是这时候,林若云终于怀孕了。

  她摸着肚子,忍不住笑,这孩子八成是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才来投胎的。

  孩子啊,你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大洋呢呢 8瓶;,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0章22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