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17

  怎会这样?这事呢说来话长。

  陈爱学的两位哥哥常年呆在鹏城, 习惯了那边温暖的气候, 回家后反而不习惯这边的湿冷,尤其是嫂嫂们洗衣服的时候,哆哆嗦嗦,手冻得通红。再加上阴雨天多,厚重的衣服长久都干不了,干了后还有股湿臭味。

  二哥受不了那股怪味,也舍不得自家媳妇、闺女还有老娘受苦,便大手一挥,买了一台洗衣机,将全家人从洗衣大业中解放出来。

  然后买洗衣机的时候,二哥看见旁边的电视机,没忍住,又抱了一台彩电。

  临走的时候,忽然想到家里的猪肉那么多,全做成了咸肉不好吃,还是想吃点新鲜的,想在冬天吃玉米,那怎么办啊?得,再买一台冰箱冰冻呗。

  这可是西南小县城,一座城就一家百货大楼,一天卖出去这么多大电器,两千块的营业额啊!

  商场负责人乐开了花,叫商场的司机开车送过去,还配备了技术员入户安装。

  这么大的阵势,把全村人都吸引过来了。

  尽管大家早就晓得陈家两兄弟在鹏城打工,但打工到底挣了多少钱,不清楚啊,毕竟陈家兄弟又没把存折给他们看。

  但如今看到这么多机,乡亲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陈家兄弟在外头挣到大钱了!

  瞧瞧,这些机不便宜哦,而且这些机都是吃电的,一个月得花多少钱啊,了不得。

  村里人心思浮动,尤其是男人们,都想跟着陈家兄弟出去打工。

  可人家凭啥带你出去打工啊?这挣钱的好事,为啥一定要带上你呀?你得跟人家有交情才行。

  于是,在陈老爹请村里人帮忙盖房子时,大伙特别积极,比给自家干活还要认真负责。

  当然,少不了要拉着陈老大陈老二打探外头的事。

  陈爱国是老实人,自然是老实说的。

  陈爱军是做生意的,心思灵活,想着队上这么多的劳动力,自家哥哥又是有好手艺的,自己有点钱,便琢磨着要不自己也拉个建筑队?

  如今鹏城的野生建筑队可多了,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这样也有个好处,够团结,不容易被欺负。

  有了这个念头后,他说的话便半真半假,村里人更是隐隐以陈爱军为主,都盼着跟他混,跟他一起挣钱。

  主要是陈家这几个机是陈爱军出钱买的,陈爱军的表现更符合大伙对挣大钱的期望。

  因此,林若云和陈爱学回家时看到的就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都说人多力量大,在全村人的帮助下,陈家的自建房仅花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地基是早就打好的,建材也早早准备好了,如今就是砌墙工作。

  吴氏本来是想在春节前搬进去的,但几个儿子儿媳都不同意,说主楼要搞装修,要铺水磨地砖,要刷白,要安铝合金窗,还要挂好看的花纹窗帘。

  副楼则用来装粮食、摆放农用机械、木柴,副楼旁边一块果园,蔬菜地,再后面才是喂养牲畜的地方。

  后面还有得搞,搬迁工作便暂缓了,准备先过年。

  因为今年家里有了彩电,村子里许多人吃过晚饭都跑来陈家看热闹。

  巧了,今年还真有热闹看。

  先前就有消息说,今年要筹办春节联欢晚会,能看到许多电视明星呢。

  果不其然,首先登场的那位女主持人就是前些年大热电影的女主角,“翠姑”。

  “翠姑”穿着一袭红裙,端庄大气又不失明艳俏丽,她面带微笑,热情地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问候,“祝大家新年好”。

  屋子里的大伙也笑开了,“你也好/新年好啊~”。

  屋子里一下变得吵起来。

  刘翠萍皱了皱眉,站起来对众人说:“哎呀,你们别说话了,你们这叽叽喳喳的跟菜市场一样。是听你们的还是听翠姑的啊?”

  她脸上挂着笑,又叫人吃糖吃瓜子,原先还觉得被伤了面子的人,心底那点不快便悉数消散。

  很快,大伙就安静下来,屋里只能听见电视机里的歌声和“咔咔咔”嗑瓜子的声音。

  当年流行过一时的热曲《乡恋》也再度登台表演,又一次火遍了大江南北。

  屋子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看彩色影像,兴奋得紧,全程四个多小时,除了不得不上厕所,一直都没走开。晚会结束后,大伙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待人走后,吴氏摸了摸电视机的的大屁股,“哎呦喂,这是吃了多少度电啊,烫得都能煎鸡蛋了。你说说你们,好端端的买这个电视干啥啊,一晚上就烧了一个月的电。”

  吴氏现在是能挣钱了,但骨子里还是节俭抠门的,今晚上的电费叫她心痛不已。

  刘翠萍正在扫地上的瓜子皮,听到吴氏的埋怨,便安慰道:“妈,你别担心,这几个月的电费,我们出。你只管用就是。”

  吴氏听到这话,眼皮闪了闪。

  想当年,翠萍为了让春燕上学,就一学期三块钱的学费,闹起了分家,说他们老俩口不公平,让老二老三给老大家的做牛做马。

  如今翠萍倒是大大方方的承包了家里这几个月的电费,还买了糖果瓜子请全村人吃,一晚上就吃掉了十几块钱,果真是挣了大钱就会不计较小钱。

  人啊,越穷越爱计较,反倒是发达了,脾气更宽和也更爱做善事。

  当然村里人也没那么厚脸皮,昨晚上在别人家白吃白看,咋能啥也不表示呢?

  初一这天各家出去走动,老陈家的几个小娃娃收到了不少拜年红包,虽说只有一两毛,但这也是一片心意嘛。

  吴氏和刘翠萍知晓后,脸上的笑意更是越发灿烂了。

  到了初二,大嫂二嫂都回娘家去了,出门的时候拎满了东西。

  以前条件不好,回娘家就是一把挂面、一斤白糖,用现在的眼光看,简陋得很。

  如今条件好了,肯定要置办好一点,肥肉是必备的,但簇新大棉袄得有吧,麦乳精得拿两桶吧,还有沪市大白兔来一袋,文君酒来一瓶呗,小康烟来一包呗。

  这些东西都是用网兜子装的,提着走在路上,路人们看得一清二楚,很是羡慕不已。

  两位嫂子在娘家的地位那更是水涨船高,从前说话趾高气昂的嫂嫂们更是对她们和气得不行。娘家人们还想留嫂子们住一晚,但被拒了,因为陈抗美今天要回娘家。

  一年在外,也就年底的时候能见面,哪能错过?

  陈抗美一家也想见哥嫂子侄们,特意没走,要留宿。

  吃晚饭的时候,陈爱学看着家里三世同堂、丰衣足食的场面,主动拿出相机。

  “趁着人齐了,咱们拍个全家福吧。”

  “好。”

  拍完以后,李秋月才叹气,“也不知道柱子在哪呢?家里人都齐了,就差他一个。”

  众人这才意识到柱子还没回来呢。

  这几年柱子一直在外头,还真没在家过几次年,家里便渐渐习惯了他不回来过年。只是李秋月作为他的亲娘,到底比旁人更挂念几分,又听到全家福几个字眼,难免多了些伤感。

  吴氏想到自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结果老了后一个都不在身边,只有自己和老头子相互扶持着过日子,也倍感怅惘。

  “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的,你要习惯。尤其是柱子,教练说他年纪小,运动生涯长着,以后要经常出国呢。”

  去年十二月,亚运会结束后,家里收到了柱子的最新消息,是从省里头传下来的。

  柱子虽然没能获得奖牌,但成绩很亮眼,得了第四名,在这个项目上打破了从前的国人记录。再练两年,肯定有冲金的希望。

  所以上头给了嘉奖,一层层的传下来。

  家里面既觉得骄傲,又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外头东奔西跑,吃苦受累。真是叫人甜蜜的担忧。

  刘翠萍看着自己的大女儿,现在上初中了,性子比小时候越发沉稳,不像从前那么黏着自己,总感觉母女间没那么亲了,心下亦是觉得失落,跟着叹了口气。

  这好端端的团圆饭,本来还喜气洋洋的,咋忽然间就变得这么低沉呢?

  陈老爹瞪了一眼吴氏,吴氏深觉委屈,这不是话赶话说到了嘛?再说了她也是好意劝大儿媳,哪知道儿媳们那么感性?

  切,到底是年轻人。

  林若云瞧着爹娘的眉眼官司,赶紧给两人倒了一杯可乐,“爹娘,这一杯敬您二位,把爱学兄弟几个拉扯大,你们辛苦了!”

  有了林若云这个开头,其余人也跟着举杯敬谢,先前那两股奇怪的气氛彻底被冲散。

  初五以后,过年的热闹劲渐渐消退,家里人继续忙着收拾新房子。

  村里人不怎么忙,也爱来陈家,一部分是为了交好陈家两兄弟好出去打工,一部分是妇孺老幼,妇孺是来跟吴氏交流养猪经验的,小孩子们则是来蹭电视看的。

  元宵节前,新房全部装修好,但依然不能搬进去,要通风散味,估计秋收后能搬。

  尽管看不到里面的样子,但它的外观就足够惊艳。三层高的小洋房,白净的瓷砖,太照在上面金光闪闪的,是村里独一份的风头。

  林若云出门摘个菜,兜个风,都能收一大群人的羡慕。

  过完元宵节,陈家办了一回流水宴,答谢乡亲们在建房一事上的帮助,又给各家发了一包烟一条毛巾。

  同时,也召集了一批准备南下打工的年轻人。

  正月二十,陈家两兄弟带着家人和队上的乡亲们南下打工了。

  林若云和陈爱学也回学校了。

  这学期两人的课程不多,主要还是帮着老师完成项目,同时也要思考毕业论文的方向和选题。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得益于此,林若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第108章21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