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不仅是喜欢 - 分卷阅读2

来顺便打个招呼。

檀大宣传处的负责人,是一位50岁的大姐,姓蔡。这一年我没少跑学校做报道,跟她混得比较熟。

这位蔡姐热衷于给人介绍对象,她是我众多媒婆中唯一一位还在坚持的,足见学校男青年的婚恋情况有多糟糕。

大家知道吧,这种单位里上了年纪的大姐都喜欢牵线搭桥,报社也一样。好在我战绩卓著,拉黑过不下十个相亲对象,就没人再给我介绍了。

除了她,上个月还给我介绍了一博士。

年纪大,没头发,嗯。

一进门,蔡姐正在喝茶。

“上回给你介绍的杜博士怎么样?你有没有跟人家聊呀?”

“聊了,不太合适。”如果表情包算聊天的话。

“小陈啊,要求别这么高,人家杜博士非常优秀的,对你印象也不错。”蔡姐苦口婆心状。

瞎编,印象哪里来的?表情包里吗?我没有反驳,装作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她放下茶杯,慢悠悠地打开电脑把通稿发来。

我大致扫了一眼,里面有一段专门介绍了顾教授,名叫顾轶,1990年出生,归国人才,破格提拔。

蔡姐探过头来:“你刚才听顾教授讲座了吧?小伙子很年轻,非常优秀。”

顺着刚才的话题,我也是逗趣问了句:“蔡姐,那您怎么没给我介绍这位呢?”

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一个尴尬却不失得意的笑容:“陈燃,你知道托我介绍小顾的女老师有多少吗?排队能排到校门口。”

呵呵,我真是嘴欠。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么一种说法,别人给你介绍的对象是什么样,就说明你在别人心中是什么层次。

“明白明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打了个哈哈,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临走时她还在提醒我要多跟杜博士联系。

回头我就把他拉黑。

学校提供的通稿一向质量不错,这次我也没费什么劲,直接在楼下咖啡馆改完就发给编辑。

咖啡还没喝完,主编来电话了,一个快退休的老头儿,不,老同志。

“小陈啊,”是他标志性的沙哑声音,“你上午去檀大了吧,有一个90后的教授?”

“对,您过后看我稿子里写的有。”

“90后当教授,不得了啊,全国也没几个吧?”他绕着弯子。

“是……很优秀?”我真的是被蔡姐带跑偏了。

“要有新闻敏感知道吗?”他加重语气,终于讲到正题,“做一期专访。我看别的媒体也在约了,抓紧。”

“嗯……”我迅速想了一圈,没找到拒绝的借口,“好的。”

挂了电话,我立马折回宣传处,跟蔡姐约专访。

我进门时,她正在接电话,听起来是都市报记者。果然,这些媒体饿狼扑食一样都在蠢蠢欲动。

但日报到底是“嫡出”,销量虽然不行,名头上还是镇得住。经过与院系的一番沟通,我顺利约上了专访时间,占用顾教授课后的宝贵半小时。

采访就要做些功课了。

查了一些资料,无非是生平介绍、研究成果、学术成就之类。顾轶教授是学数学的,我从小对数学老师没好感,因为感觉他们严肃、龟毛且脾气不好。

这里形容的是本人的中学数学老师。

总之稍微有点心理阴影,导致我数学也很差,恶性循环更加讨厌数学。

言归正传,我周六在家拟了个采访提纲,问题比较中规中矩,主要围绕回国任教和学科建设。提纲通过蔡姐传达给顾轶,大概第二天中午得到了回复。

他全盘否定了我的采访内容。

蔡姐转发给我的原话是:“这些问题太泛泛了,我在其他采访都回答过,没有意义。”

Excuse me?是想让我挖掘不为人知的秘密吗?圆了我调查记者的旧梦?

从业三年老娘还没见过这么难采的对象。

而且他完美踩点了我中学数学老师的关键词你们发现了没有?

严肃、龟毛,想必脾气也不好。

经验之谈,采访前就难搞的对象,后期还会有更多幺蛾子,新闻稿改个七八遍发不出去都有可能。我从来不给自己找麻烦,转头就打了几通电话给同事,想把活儿推出去。

但大家都不接,说这是主编钦点让我专访的。

行吧,没办法了。

我打了个电话给蔡姐,表示这些问题都是领导定的,要不让顾教授自己拟问题,要不就按照我的大纲走。

后来他妥协了。

应该说,我天真地以为他妥协了。

周一,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在教室门口等顾教授下课。

透过门玻璃,我认真地看了他的长相。

实话实说,相亲对象排到校门口,合理。他个子高,皮肤白,五官立体,干净利落,概括一下四个字——肤白貌美。

而且身上有种沉稳,看起来年轻却不意气。如果在校园里偶遇,我会以为他是艺术系助教之类,无论如何想不到是数学系荣誉傍身的教授。

但是,他否定我的大纲、质疑我的专业,是一个极不配合的采访人物。这种背景下,我岂会被美色所惑?

铃声准时响起,里面的课也刚刚好结束。几秒钟后,门被推开,学生一拥而出。我看人走得差不多了才进入教室,讲台前还围着几个学生正在问问题。

顾教授抬眼扫到了我,隔着人说了句:“是

和你不仅是喜欢 - 分卷阅读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和你不仅是喜欢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和你不仅是喜欢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