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录取通知2

  李妈是个好强的女人,家里男人、孩子也都争气,在外面向来一副高人一头的样子。不少人看不惯她,在背后说三道四的,李妈听了也从来不会放在心上,还跟家里的说什么不遭人妒是庸才。可自打女儿出了事以后,她整个人都被击垮了,脑子里面嗡嗡的杂音。

  “他们老李家肯定是上辈子没积德,到这一辈没儿子不说连姑娘也死了。”

  “李家那丫头考上大学的时候瞅把她妈给得意的,升学宴摆了二十多桌,楼下超市老大娘都请去了。”

  “可不是?你上人家买两回东西,人家还得来给你随礼,这可真赔大发了。”

  “看她那得瑟样就来气,现在不得瑟了吧?”

  李妈精神恍惚脚底踉跄了一下,心里越发难受,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呜呜哭了两声才想起这是在外面,越是这时候越不能让人看笑话,擦了擦眼泪往四处看看,正见着江宁垂着眼走在她身后。

  李妈不愿让人看见她这样子,加快脚步,走到家门口时手伸进兜里半天没摸着钥匙。

  他们这旧式的小区住宅没电梯,几楼都得靠爬,江宁见李妈站在家门口找钥匙,脚步略往外贴着楼梯扶手往楼上走。

  “我身上是有传染病吗?用得着离那么远吗?”种种不如意涌上心头,李妈一下子就暴发了,“见面连个话都不说,哑巴啊你,现在的小年轻都这副德行吗?到底是爹妈死得早没教养,学都不上了,以后就是个一辈子出苦力的货。”

  江宁正站在通往六楼的台阶上,闻言微微蹙眉看了过来。

  那是一双漆黑的眼睛,睫毛纤长而浓密,只看了她一瞬就重新垂了下去。

  刻薄的话被卡在了嗓子眼,李妈讪讪地转回身继续找钥匙,李父听见妻子的声音忙来开门,就怕她心情不好跟邻居吵架。

  “又怎么了,全楼道都能听见你吵吵。”李父是个实诚人,赶紧把妻子往屋里拉。

  江宁往楼上走的脚步突然一顿,回过头来,“阿姨……”他的声音不大,清清冷冷的,却每一个字都很清晰,“您女儿若是看到您这个样子,会伤心的。”

  在李妈的印象里,江宁像个有自闭症的小孩,从来不会主动说话,在小区里遇见了,都是她女儿先跟人家打招呼,他才会回一句两句的。没想到他这么不爱说话的人,一句话竟像刀子一样直直扎进他们两口子心里,两人瞬间都湿了眼眶。

  李父先回过神,赶紧朝江宁微微躬身,“孩子,对不住啊,我们家的情况你知道,你姨心情不好,你千万别跟她一样的。”

  “没事。”江宁出乎意料地下楼,来到李父身边在他臂上拍了拍,“节哀。”

  李父愣愣地看着江宁转身,听到楼上传来关门声才埋怨妻子,“多好的孩子,你心情不好也不能随便骂人,还骂得那么难听,人家父母去得早,他心里就不难受吗?”

  李妈也知道自己今天这事干得不地道,没回嘴,只不住地呜呜哭,哭得李父没了脾气,反过来安慰妻子两句,接过她手里的挂面转身,突然整个人都僵住了。

  *

  走这一遭,江宁心情不太好,随意窝进沙发里点了支烟。

  家里电视机没有关,爷爷在的时候喜欢坐在这个位置上听新闻,他人虽然走了,江宁还是习惯在这个时间段把电视调到中央1台。

  爷爷带他来云山市求学时,怕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给他编造了父母意外离世,独自跟着爷爷生活的身世,其实他从来不曾见过自己的父母……或许正是这样,他才会出手管这个闲事。

  江宁就着电视机里女主持人的标准普通话出神,平白直叙不带一丝感情的话语断续传进耳中:近年来出生率逐年递减,各国政府出台各项新生儿补贴政策,依旧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20XX年全球将进入老龄化,为缓解这一不乐观的国际形式,我国即将出台生育补贴新政策……

  为鼓励生育从女性怀孕时起,即可享受孕假,时限为24周,期间领半薪,工资成本由国家负担……孕期后8周为带薪休假……政府将设立婴儿托管中心,半托管中心……第二个孩子国家给予育儿津贴,第三个孩子享有住房津贴。未来幼儿学前教育也将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第二天江宁起晚了。

  睡到半夜被蚊子咬醒才发现蚊香器没给电,辗转三四个小时直到外面消停下来,天蒙蒙亮了才继续睡。起来以后没什么精神,坐在床上拥着被子发了一会儿呆,直到眼前有光影一晃而过,江宁出手迅捷如电,将那东西夹在了两指之间。

  一张纸罢了,这么有灵性吗?江宁再度展开这张一直“纠缠”他的录取通知书看了眼,随手拿了个钢镚一压。通知书开始不住挣扎,却怎么也挣脱不得,没一会儿就没了动静。

  江宁随便洗漱一下打算去铺子上吃早饭,敲门声就在这时响了起来,听着它响了三四声江宁才确定不是隔壁,疑惑着将门开了小半扇。

  刘启见来开门的是个小孩,试探着问:“是江宁吗?”

  江宁看了对方一眼,垂下头,小幅度地点了点。

  “太好了,你爷爷在家吗?”

  刘启是个六十多岁的男人,生得一脸和气相,一米七左右的身高身板笔直,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后明显很高兴。

  “刘叔,请进吧!”江宁认得他,从前一个镇子里住过,听说自己开厂子赚了钱,果然精气神都和从前不一样。

  “你竟然还能认出叔叔来,在云顶的时候也就这么大一点儿。”刘启伸手比划了一个六七岁小孩的身高,“一转眼,呦呵,长这么老高。”

  刘启看似闲话几句家常,却是话里话外地夸奖江宁,赞他年轻帅气前途无量。江宁默默的听着,知道他这是有事求爷爷,颇有些歉意地给对方倒了一杯茶,主动将话题引到江云亭头上,“我爷爷去世一年多了。”

  刘启接茶的手僵了僵,才接着问:“我听说他老人家身体一直都挺好的,这才几年?”

  江宁唇角微微抿起,垂着眼不说话,很明显不想谈论这个话题。

  刘启察觉自己失言了,连连致歉,原本愉悦的神情也收了起来,再说话时明显心不在焉。

  所求无果,他要走了。江宁静静喝了口茶,等着刘启告辞好去吃早饭,没想到敲门声又响。

  江宁平时自己一个人住,上次敲门声响还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天刚亮,李妈就去市场买了排骨放高压锅里闷着,平时江宁大概几点出门她心里有数,可还是怕他突然有事走得早,支棱着两只耳朵听着动静。

  刘启前脚进了江宁的屋,李妈就赶紧把肉往小盆里盛。

  “家里来客人了,不太方便吧?”

  “来客人了正好一起吃,快去。”

  李父只得半尴不尬地端着一盆肉,手里挂着装水果的袋子站人家门口敲门。

  江宁刚将门打开,李父忙将小盆递了过去,“你姨早早去市场买的排骨,肉可新鲜了,用清水洗了好几遍,保证干净放心吃。也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水果,挑了两样进口的,你别嫌弃。”没待江宁伸手接,李父又想起这装肉的小盆现在还热着,忙又收了回来,“还烫着呢,我给你端屋里去吧,你就别接了。”

  李父边说着话边往里走,他穿着家居拖鞋,进门时将拖鞋脱在了外面,穿着袜子踩在江宁家的地板上,把排骨、水果往茶几上一放,还不忘跟坐在沙发上的刘启点了点头。

  “叔……”江宁是冷淡的性子,很少跟人亲近,对李父的热情有些不适应,“您……太客气了。”

  李父怕打扰了江宁,放下东西就往外走,还小声跟江宁赔礼,“昨天都是你姨不对,她想来跟你赔不是又抹不开,你看在咱们楼上楼下住着千万别放在心上。昨天真是谢谢你了,让我们夫妻能见……”

  “叔……”江宁打断了李父,微皱了皱眉,“您就当没这回事吧!”

  李父往刘启方向看了一眼,忙答应着,“哎,叔知道了。”说着情不自禁地拉住江宁的手,“你真是个好孩子,叔和你姨都谢谢你了。”

  江宁送走了李父回头,刘启正两眼冒光地看着他,“小宁,以前在镇子里你跟你爷爷学了不少本事,现在长这么大了,比以前更厉害了吧?”

  刘启听说江家搬到这个小区里,并不知道具体哪家,在楼下早餐店、超市里好一顿问才找来。这会见着李父上门来感谢,想起之前打听事时听到的那些闲言碎语,联系上江宁当年在镇子里的处境越想越兴奋。阴阳眼啊!他怎么把这个都给忘了。

  学了不少本事?说得可真是客气,从前他们祖孙两个在镇子里没少遭人排挤,镇子上的小孩没人肯跟他玩不说,大人也不愿意让江宁到自家去,就像李妈说的那样,好像他身上有传染病,只要离得近了就能得上不治之症。

  江宁在那里住得并不舒服,加上江云亭希望他能上更好的学校,他们才离开镇子来到城里。

  江宁能猜着刘启为什么事来,并不打算管,“刘叔,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老一辈那些封建迷信思想早该埋土里了。从我曾爷爷起,家里就没少为这些事受难,您以后不要再提了。”江宁曾听爷爷讲起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曾爷爷、爷爷都没少为此挨打挨骂。

  刘启被江宁噎了一下,立马换上苦情脸,“叔叔也是没办法,亲戚家的孩子,才十二,整日里胸闷上不来气,大大小小的医院都看遍了,钱没少花什么毛病都没查出来。开始让看神经科,后来又让看心理科,这些叔叔都不懂,就眼看着孩子越来越不好,一大家子人束手无策。”

  “孩子太可怜,叔叔也不求别的,你就给看一眼,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缠着,其他的我们再另想办法,你看行吗?”刘启往江宁身边凑了凑,大有江宁不答应就不罢休的意思,“叔叔开车过来的,拉你过去看一眼,再给你送回来,绝对不耽误你的事。”

  江宁抿了抿唇,刘启忽然想起来,自手包里抽出一叠钱来,“叔叔知道你们有规矩不能白给看,这些钱你拿着。”

  江宁在心里轻嗤一声,他也不是干这行的,屁的规矩。

  刘启见他不动心,又把那叠钱加厚了些,“小宁,叔叔知道你有这本事,你就当帮帮叔叔。”

  刘启眼巴巴地看着江宁,江宁想到微信里剩的四百多块钱,终于松了口,“我先看看。”

  “好好好,不管怎么样,这些钱都是你的。若是你有办法能处理,孩子家里肯定有更多感谢。”

  作者有话要说:

  坐标东北!

第1章录取通知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浔阳通告免费无删+番外章节

正文卷

浔阳通告免费无删+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