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君视我如兄弟 - 分卷阅读172

,冯玦学以致用,本就无错,至于革新,她所教的那些,已经超越他们的认知千年之久,还要冯玦如何去修改和创新。
这一套理论知识,温南柯不止教过虞司南和冯玦还有孙曜,曾经也教过贺澜郕。
只是温南柯本身对治理水患,缓解旱情这一块也是个门外汉,她所教给他们的那些理论知识,也只限于理论,从未亲自去实践过。
贺澜郕执政期间之所以没有着力实施,那是因为他执政期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基本没出现什么大的灾情(除了虞司南十五岁那年发生的旱灾)。二是温南柯所说的打深井,修水库和沟渠,在机械业发达的今天,都是极大的工程,耗时耗力还烧钱,就更别说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了。
当年贺澜郕也曾试图推进此项工程,想着有备无患,奈何原户部尚书胆大包天,见贺启昭突然离世,觉得贺澜郕的根基还不稳,工程还没开始干,就往自己的兜里拼命捞钱,结果落了个抄家砍头的下场。
而此项工程也就胎死腹中,直到前几年再次来袭的那场大旱,这个工程才又被重新提起。
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继任户部尚书一职,又出于两代国君交替的当口,事务繁杂,因此才拖到现在。
温南柯听闻冯玦即将前往旱区,忙又搜肠刮肚,把可能对冯玦有所帮助的重点又给他细细说了一遍。
冯玦此次前来,本也打算再向温南柯多请教一些问题,于是便将温南柯所说的重点都一一记下了。
送走冯玦,没多久,孙曜便提着大包小包来了。
孙曜这孩子,也不知随了谁,自从自己有了俸禄后,只要去见温南柯,都会买一堆东西。
虽然他知道温南柯不缺什么,但就是想给曾经给自己煮鱼汤喝的温姨买买买。
虽然孙曜买的东西基本都是吃食和布料什么的,但温南柯每次收到都特别开心,当然,空间里的某人更开心,因为最终有一大半,都会落入她的手中。
孙曜来也无什么要紧事,只是太久没见温南柯了,难得她来京城,自然要前来看看。
原本孙曜想接温南柯他们去他的府上住,但温南柯告诉他,自己要在京城试点办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善堂,这个善堂不止可以用来收留流离失所的老人和孩子,还会教授一些适合他们的技艺,以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而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则由善堂的人照顾。
如果京城这个试点能顺利的办下去,那么接下来她会在郕国各地都开办这样的善堂,另外她也会去说服有能力的人一起加入进来。
“温姨的这个想法很好,我相信一定能成,如果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温姨一定要告诉我。”
不知是不是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孙曜很想为温南柯所说的善堂出一份力。
温南柯闻言笑道:“好,到时温姨肯定第一个找你。”
就这样,温南柯在京城开善堂,虞君傲在京城扩充生意,而且从京城去各地店铺巡视,要比从蜀地出发方便许多。
所以他们俩来京城,一点也没耽搁虞家的生意,反而更方便了。
只是苦了虞司懿,小小年纪就要和父母分离,独自留在蜀地,接受冯遇大神酸爽的教导。

万民书


两年转瞬即过,也到了虞司南考核冯玦这两年政绩的时候。
旱区蓄水的水库,还有灌溉的沟渠皆已完工,只是在打深井的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井打着打着就塌了,中间一再停顿,冯玦不得不写信向温南柯求助。
温南柯虽然对打深井一事也是个门外汉,但好歹她比古人要见多识广,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温南柯让虞君傲帮她请了几位有打井经验的老师傅,随后带着几位师傅亲自去了一趟旱区,和冯玦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虞君傲虽和冯玦有过结,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向来拧得清,所以他并没有阻止温南柯去。
虞君傲替温南柯所请的人,都是业界的佼佼者,比朝廷派下来的那些师傅经验要丰富许多。
温南柯只要能把自己印象当中的一些模糊的方法讲出来,哪怕有些连她自己都不是很确定的法子,这些老师傅就能根据她所说的,推演出来几套不同的实施方案。
因为有朝廷的全力支持,又有温南柯这个土豪自掏腰包,不计成本的魄力,老师傅们便带着工匠,大着胆子把几种方法都一一试了,终于在两年之期将到之际,成功的打出了旱区的第一口深井。
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对的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要打出第二口,甚至是更多的深井,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冯大人,你说打深井这个功劳,朕是该给你和你的手下,还是给虞夫人和那几位民间师傅。”虞司南拿着奏折,有些为难的道。
冯玦闻言道:“自然是给虞夫人和几位师傅!”
“既然冯大人也这么认为,那朕就下旨封赏了。”<br

穿越之夫君视我如兄弟 - 分卷阅读17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越之夫君视我如兄弟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穿越之夫君视我如兄弟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