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晏于归 - 分卷阅读544

,太子殿下是询问过晏晏或者景元,所送之礼皆是你我所好,确实有心了。”
    马车上,萧潜也在跟晏晏说聊沈奕他们几个。
    “你这几位表兄言谈举止皆不凡,我问了下,他们的学问也相当不错,为何他们不去考功名?”萧潜问出心中疑惑,大周重视商贸,商人的地位比起前朝有了大幅提升,但商贾之家,哪怕再富有,地位总不如读书人。
    林晏晏想了想,道:“或许是觉得经商比当官的自在吧!”
    沈家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沈家的孩子不论男女皆才学出众。但沈家从不许沈家人去考科举,走仕途,具体原因她也不得而知,自在一说,不过是她的猜想而已。
    萧潜之前觉得自己想提拔沈家人,是要给沈家一个恩典,现在看来,沈家愿意派人出来是给他面子。
    既然人都送来了,那他可得好好重用。
    第二天,沈家三位舅舅登门拜访老夫人,问起婚事操办的怎么样,老夫人是一问三不知,全都推到周氏头上,周氏差点急哭了。
    林晏晏道:“大舅,我祖母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三婶又要张罗我堂兄和堂妹的婚事,分身乏术,我跟三婶说了,我的婚事我自己张罗便是。”
    周氏感激地看着林晏晏,还好晏晏是个诚实的孩子,要不然她的脸可真没地方搁,说起来她是林府的主母,可她这个主母实在是能力有限,晏晏又一向有主意,有本事,晏晏说她自己会操办,她也就顺水推舟了,现在沈家人问起,她才觉得太惭愧了,自己这个三婶没当好。
    老夫人则配合的咳嗽了几声,做出几分不舒服的样子,以证明她是确实身体不好。
    沈悦道:“哪有未出阁的女子自己操办自己的婚事的道理。”
    沈慎附和:“闻所未闻。”
    沈怀山沉吟道:“老夫人,既然林家没有合适的人帮晏晏操办婚事,不如就由沈家来操办,毕竟晏晏是嫁给太子殿下,这场婚礼万众瞩目,不可出岔子,更得风光体面,由沈家来操办,晏晏的嫁妆便由沈家出了,当然,明面上就说沈林两家共同操办。”
    老夫人心喜,那是最好不过了,既省了嫁妆钱,又得了面子。
    老夫人故做歉意:“哎,可怜晏晏没了父母,我这个祖母身体又不争气,二房如今还在孝中,指望不上,三房也在办喜事儿……我是真犯愁,她大舅,晏晏的婚事就有劳你们了,需要我们配合的地方只管说。”
    沈怀山呵呵:“老夫人无需自责,那……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他今日过来,就是为了名正言顺的把操办婚事的事儿给揽过来,免得到时候林家又要说闲话。
    有了沈家的参与,各项事宜很快便有序的张罗起来,林晏晏总算轻松了,什么都不用管。
    抓紧时间和小姐妹们多聚聚,把乐助会的事务安排下去,由陈茜瑶接任乐助会会长,当然她也还是乐助会的成员。
    到了八月初一,外祖母带着沈家的女眷和晚辈们来到京城。
    林晏晏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外祖母了,但一见面,外祖母就把她抱在怀里,止不住的流泪,那种发自内心的疼惜,一下就让林晏晏心生亲近。
    三位舅母都是开朗的性子,不见生分,那些个表妹表弟们也很乖巧。
    看得出沈家的气氛有多融洽和睦,这让林晏晏羡慕不已。
    以前她总替母亲觉得不值,觉得母亲太可怜,现在不这么觉得了,母亲在这么有爱的家中长大,被大家宠爱着,嫁给父亲后,父亲又把母亲捧在手心里呵护,虽说母亲寿命不长,可她短暂的一生,一直是被爱包围着的。
    八月初三,沈林两府的人都去了父亲母亲坟上祭拜。
    八月初五,陶慧茹和师父胡广生一起登门,送上贺礼。
    “晏晏,姑姑也没别的拿得出手的礼物,你与陶家有缘,这本《灵溪手札》就送给你当做贺礼吧!”
    林晏晏接过手札,心中那缺了一角的遗憾,终于填满。
    她是林晏晏,可她也是陶思雨啊,她需要陶家人的祝福。

第四百零六章 出嫁
    八月初八,大吉,宜婚嫁。
    黄昏时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从正阳门出发前往英国公府,太子萧潜身穿大红喜袍,骑着高头大马,春风满面。
    沿街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太子这是去迎亲?咱们大盛朝有这规矩吗?”
    “闻所未闻,我朝开国以来,太子和皇帝娶亲是没有迎亲这一流程,都是女方娘家隆重的将新娘送进宫。”
    “对啊,我知道的也是如此。”
    “那太子岂不是坏了祖宗的规矩?”
    几个书生在议论,这时旁边有人插话:“规矩是人立的,太子迎亲必定也是陛下首肯的,可见太子殿下

晏晏于归 - 分卷阅读54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晏晏于归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晏晏于归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