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赵衡遇刺174

  赵衡离开之后, 沈府里便多了七八张陌生的面孔,个个沉默寡言, 从不多话;可是细看步法身形, 便能看出都是练过的好手。

  沈静心知肚明这是赵衡做下的安排,便严遵赵衡临行前的嘱咐, 无事一概不出门去,即便出门, 卫铮也一定紧紧跟随, 不落半步。

  大约是忧心忡忡的缘故, 对沈静来说, 这个雨季较之往年, 似乎格外的漫长。雨水较之往年,似乎也格外的多。

  然而雨水再多,有赖于新挖通的河道,往年无不泛滥的吴淞江,竟然没有泛起丝毫的波澜。

  一直到六月中, 雨水渐消。

  这日一早沈静开窗,便见外头云消雨散。卫铮正在廊下,一脸笑意道:“雨季可算过去了。”

  六月中,江南雨季已经结束。

  隔天又下些零星小雨,沈静照例冒雨带着河工去河道边寻访探查,测量河道水位;然后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中,根据近日来整理的资料,将吴淞江整个雨季水情写了一封奏呈, 准备报往京城。

  奏呈写就,略作修改,他将文书放在一旁,又换了纸来,修书一封交给卫铮,让他着人送给卓大江:“经历曲折险阻,如今终于事成。最先该告知的,就是他老人家。”

  卫铮接了书信道:“卓老看到,必定十分欣慰。”

  说完又问沈静:“这份奏呈,你准备何时上报?”

  沈静道:“明日叫任劲松大人阅过,便准备递往京城了。”

  卫铮道:“奏疏入京,等京城回信了,你是不是就要回京复命?”

  沈静点头:“大概是吧。”

  卫铮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奏呈能不能晚几天往京城递?”

  沈静倒茶的动作顿住,抬头看他:“为何?”

  卫铮回头将门关好,在对面椅子上坐下,才郑重道:“殿下离开之前,曾嘱咐过我:他有消息回来之前,你万万不能回京城去。”

  沈静闻言,放下茶水,起身走到窗下,长叹一声:“我知道了。那就再等几天吧。”

  窗下原本一丛茂盛的芭蕉,卫铮觉得芭蕉叶子太大,便带着人将院子里芭蕉全部连根掘了,都换成了矮小的兰草。如今这院子里,放眼望去一片空旷,连虫蛾飞过,也能尽收眼底。

  月余过去,重新栽种的兰草都已经长得葳蕤茂密。

  可是赵衡却始终没有消息。

  整个雨季,沈静只觉得心也如这外头的枯雨,零零落落。

  “京城里也没听说什么动静传来。”卫铮低声道,“若明德公有自知之明,死了那条心,就最好了。”

  沈静闻言,叹道:“我真是替他想不明白。明明位已极人臣,又贵为国公;家中如今有个太后,亲外甥是圣上唯一的弟弟,未来也不怕没有靠山。如此贵重,到底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人的心都是一步一步养大的。若是都能看得破,这世上就没有麻烦二字了。”卫铮摇头道,“不早了,你早歇着,我先回去了。”

  沈静送卫铮出了书房,又叫来小孟打水洗漱。

  刚收拾停当躺下,外头传来急急的敲门声。他披了衫子起身开门,卫铮一脸急切,手上是皱皱巴巴的信封,低声道:“殿下信来了!”

  沈静接过信来,见是已经拆过的,便一边往书桌旁走一边捻着信封。他手指微颤,捻了几次才将信封打开:“快!快点灯!”

  灯亮起来,沈静瞄了一眼信封,依稀觉得不是赵衡的字迹。打开还没细看,便被卫铮一把将信纸遮住了,低声道:“你先听我说。”

  他顿了顿,才低声继续道:“送信的人说,殿下在安徽遇袭,受了些伤……”

  沈静只觉得耳边“轰”的一声!

  他身形晃了晃,差点站不稳,忙用一手扶住桌角。

第101章 赵衡遇刺17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探花郎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探花郎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