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143


  “你们看见的,都是后边的注解,注解嘛,个人有个人的见解。”
  像诗经,有三家诗、四家诗、毛诗等,毛事又有朱熹、郑玄等注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这一句话,后边人读,都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不觉得,功德剑是以人脊椎骨为剑身。”解鸣谦道。
  天师盯着琼枝,觉得解鸣谦说的是对的。
  周以前的记载,骨还是骨,琼枝是琼枝,没有将骨头称作琼枝的记载。
  只是他们有一个疑问,“你怎么确定,这是周朝时的记载?”
  解鸣谦无言了片刻,道:“那也比你们瞧见的早。所以,咱们现在该找的,是琼枝。”
  “得了琼枝后,是以功德体蕴养,而非将功德体炼剑,你们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现代人血祭有怨气,非正道,难道古代就是正道了?
  不可能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万物,并不分三六九等。
  天师点头,“那琼枝,又具体是指代什么?”
  解鸣谦顿了顿,道:“咱们应该不纠结琼枝是什么,而应该问,为什么要以琼枝为剑身,用玉髓、与雷击木等,可不可以替代?”
  解鸣谦这个问题,让天师开阔了思想,“我觉得,琅玕为底,是因为琅玕能承载功德。”
  功德无形,与信仰般,只有特殊之物才能承载。
  比如神像,只能以木以土,功德,以琅玕。
  解鸣谦连连点头。
  这也是他考虑的答案。
  “那为什么琅玕能承载功德?”解鸣谦又问,“它承载功德的原理是什么?”
  “非人间物?”有天师试探着答道。
  另有天师道:“法器,法器可载功德。”
  “胡说,不是所有的法器都能载功德。”另一名天师直接辩驳,“只有一些特殊的法器,才能承载功德。”
  比如国玺。
  可载功德与国运。
  天师纷纷议论,能载功德的有那些,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玉。”
  还得是有特殊意义的极品好玉。
  有天师问,“和氏璧,如何?”
  解鸣谦抬头望向那名天师,道:“和氏璧不是早失踪了?”
  “还在。”那天师开口,“在墨家手里。”
  第143章 143
  当年某个朝代亡国, 乱匪打入皇宫,墨家弟子见势不妙,趁乱将玉玺从亡国皇帝手里偷走。
  之后, 本来是打算以玉玺为筹码, 像新帝投诚, 给墨家挣一个世代钦天监官位,但,还不等他们求见新帝, 先遭到新帝的抓捕。
  新帝登基,陵墓便开始筹备起来, 而开国太..祖.,更看重自己百年。
  毕竟,谁不想自己后代千秋万世, 统治江山永垂不朽?
  所以, 下令征辟墨家弟子,征辟不到, 便强硬去邀请。
  墨家弟子对这事敬谢不敏。
  皇家陵墓修行, 都有坑杀墨家弟子的传统,特别是开国几代, 以及朝廷后期几代。
  现在这个是开国皇帝,墨家弟子哪敢出现?
  躲躲藏藏地跑了。
  但那开国皇帝一直不放弃, 墨家弟子怨气横生,也不说上献玉玺了,利用手中手段,将玉玺藏得严严实实。
  就这么, 一直藏到现在。
  当然, 不是墨家弟子没有贪欲, 而是当初藏玉玺的墨家弟子是天师,后边墨家弟子没这个本事,没法拿出玉玺。
  他们也不是想过,与天师合作去取玉玺,但自己实力不济,担心对方拿走玉玺翻脸不认人,而这,他们拿天师没有半点法子。
  总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到现在,那玉玺都不曾见天日。
  到现在,国家倡导火葬,也不兴修陵墓,墨家弟子不用再担忧会被人抓去修皇陵,倒也慢慢活跃起来,不似之前那般,隐姓埋名。
  这玉玺一事,慢慢地从他们嘴里,露出些许口风。
  “他们愿意交出来?”解鸣谦问。
  虽说法律规定,土里挖出来的文物属于国家,但玄术师的东西,最好少碰。
  没得到他们允许去挖,结了因果,也结了仇。
  “会给补偿,他们会愿意的。”说话的不是天师,而是一名地师,听口吻便知道,他也是特警局的。
  “可以试试。”解鸣谦道。
  与墨家弟子交涉的事,用不上解鸣谦,自有公家。
  三日后,便得到消息,墨家那边允许了,还交出了地图和机关图纸。
  当然,取玉玺,得有天师过去。
  解鸣谦最为年轻,状态也处于巅峰,这玉玺,自然由他去取。
  程铭礼身为功德体,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功德剑就系在他身上,解鸣谦一离开,那群天师不敢走,生怕有人到玄阳观,暗害程铭礼。
  一日后,荒山坟冢。
  解鸣谦、墨家弟子和其他过来帮忙的玄术师站到其中一处坟墓前。
  解鸣谦问:“在这里面?”
  坟墓外边起了水泥地,前边墓碑刻着和氏之墓,墓顶野草时时有人打理,只瞧着,和现代那些坟墓并无多少区别。
  谁能想到,这墓是千年古墓,里边埋的,并非先人?
  “对。”墨家弟子颇为自得,“是不是想不到?”
  解鸣谦点头。
  确实想不到。

第143章 14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玄学大佬回到豪门之后最新列表章节

正文卷

玄学大佬回到豪门之后最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