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为何如此要求,公主毕竟不足七岁。

  将来驸马爷的年纪,也不能太大了。

  况且是由司天监,根据公主的生辰八字推算而来。

  惠安十六年正月过后,皇榜一出这场举国轰动的选“秀男”正式开始。

  历经一年,第二年开春。

  全国总共选出来五十位男童,进京后又由三司会选,最后留下十名男童面圣亲选。

  乍暖还凉的初春,河水融冰柳树吐绿。朝阳慵懒,宫女太监脚步匆忙准备着殿选。

  礼部侍郎阮修山,亲自带领十位男童进宫面圣。

  这十位男童分别是,女右尚书魏英南(掌管吏部,刑部)的幼子魏子良,年十一岁。

  礼部侍郎阮修山的长子阮齐明,年十一。

  京卫统领姜宥之子姜栋,年十一。

  户部侍郎熊大川之子熊清理,年十一。

  左尚书(掌管户部,兵部)裴大国之孙裴泫铭,年十一。

  大理寺卿女官云香玲之子云楚乔,年十一。

  刑部侍郎女官肖金雁之子肖柏舟,年十一。

  说是全国海选,只不过是面子功夫。

  如此光宗耀祖之事,更何况这驸马可是未来的皇夫算半个国君了。

  京城六部男女两派,怎会让这等好事拱手让人。十位名额,六部瓜分了七个名额。

  外地官员与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异意。

  除了怕引起,无权的皇亲贵族的不满。于是避免闹出动静,又从有爵位的世家选出来三位。

  这三位分别是,太后的娘家林国舅的孙子—林闻朝,年十一。

  皇后的舅家徐国舅的孙子—徐秉德,年十一。

  最后一位,是宫里的两位姐妹花妃子的舅家。玉侯爷家的长子,玉晏天,年十一。

  这两位姐妹花妃子其实姓吴,吴贵妃与吴淑妃。

  娘家父母双亲早逝,其父是独子只生了姐妹二人。

  幸而二人被亲舅舅收养,从小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惠安帝的姚氏皇后,是左尚书利用兵权强加于他。好在二人婚后一见如故,琴瑟和谐。

  可惠安帝心里终究忌惮,皇后家是左尚书一派。

  故而在大婚后的第五年,举行了唯一一次的选秀。

  刻意选了,哪派都不是的吴家姐妹。所以在男女两派争斗中,二人渔翁得利成了选秀的赢家。

  这玉侯爷的爵位,也是三年前皇帝为给公主祈福,大赦天下而封。

  吴家姐妹,姐姐封了贵妃,妹妹封了淑妃。这养舅家的脸面,也不能太难看。

  一个诰封没几年,无权的侯爷之子。在这群官宦子弟中,毫无存在感。

  春寒料峭,少年们全部身着青豆色广袖,月白交领深衣,腰束月白大带。

  少年们朝气蓬勃为这ʟᴇxɪ寒凉的春色,增添不少生机勃勃。

  “教你们的规矩都记着点,待会在殿前莫要失仪。”

  礼部侍郎阮修山,瞪了一眼左顾右盼的儿子一眼,刻意提点儿子。

  阮修山心里有些恨铁不成钢,明明交代了儿子要与左尚书的孙子交好。

  可眼见着儿子,整日与右尚书的儿子魏子良厮混。这逆子可曾考虑过,他老子的立场。

  十名少年,排成两排。

  为首两个必然是太后与皇后家的,怎么样也不能越过天家的颜面。

  然后是左右尚书的儿子,这样谁也不得罪。

  剩下的人,按父母辈的官职大小排列。

  于是工部女侍郎的儿子肖柏舟,与最不入流的玉侯爷之子玉晏天,排在了末尾。

  “皇上有旨,宣,秀男入殿。”

  随着宣旨公公的传唤,阮修山领着众人恭恭敬敬踏入大殿。

  惠安帝一身明黄帝袍,端坐在龙椅之上。

  惠安帝已不惑之年,虽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可要坐稳皇位必然是殚精竭虑,两鬓已微微发白。

  惠安帝有一双桃花眼,年轻时觉得俊美优柔,上了年纪添了成熟高雅。

  只见惠安帝眼睛微眯着,看不出喜怒情绪。可身为天子,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场。

  惠安帝打量一下殿内的少年,有些不满挥手命令道:“命尔等,拍成一排,朕,好瞧得仔细。”

  御前的田公公,是自幼陪伴皇帝的太监。年纪甚至比惠安帝,大上四五岁。

  太监虽无胡子,头发却花白遍布。身材瘦削,个头微矮。

  田公公连忙下去指挥,很快众人排成一行平行而立。

  这种情况早就被预想到,所以训练有素并未有一丝混乱。

  太后,皇后、左右尚书家的在中间,其他六位左右各三位。

  惠安帝清了一下嗓子,像满意又像不满。

  御前早就呈上了,十位少年的画像。

  惠安帝瞟了一眼,便明白为何如此排位。

  田公公贴身伺候这么多年,自然能察觉一二,弯腰小声询问道:“陛下,可有何不满?”

  惠安帝一拍大腿,故意大声夸赞道:“这各个都是人中龙凤,朕,着实怕挑花了眼啊。”

  皇帝声落,大殿内雀鸦雀无声无人附和。

  谁都不是傻子,殿里的少年不是自己的儿子,便是自己上官的儿子。这般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事,无人愿意出头。

  若是平日里,左右尚书早就争个面红耳赤,此时却唯有怕,避嫌不及。

  田公公倒是识趣,急忙打圆场道:“陛下说的是,那么殿选,是否开始?”

  惠安帝挥挥手算回答,田公公扯着嗓子说道:“殿选第一关,开始。下面点到你们哪个人的名字,出列朗读自己手里拿到的试题。”

  田公公并未将试题,交给其他內侍。而是亲自下去分发试题,然后回到皇帝身边。

  从一旁拿出一个竹筒以抽签的模式,决定先后顺序。

  惠安帝看了一眼竹筒,随意抽出一根。御前公公急忙接过去,大声念道::“第一位,阮齐明。”

  礼部侍郎阮修山有些吃惊,第一个竟然是自己儿子。

  自己那儿子,虽不能说是不学无术。可平日里油嘴滑舌没个正经样。以这个岁数学问上的造诣,略有不足。

  阮修山不由替儿子捏把汗,神色紧张地盯着阮齐明。

  阮齐明方脸宽腮,跟他爹阮修山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只见阮齐明从队伍出列,展开手里的纸张。深吸了一口气,煞有介事的大声念了起来。

  “阮齐明,年十一,礼部侍郎阮修山,山,之子……”

  念道父亲的名字,阮齐明忍不住想笑出声。

  可毕竟这是殿选,天子还在上面坐着呢。

  于是强忍着笑意,嘴角抽抽挤动声色微变。不过很快调整,倒也是中气十足。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这是孝经中的天子之孝,阮修山松了一口气。这段话的意思,好在之前他教过儿子。

  虽说暂时松了口气,阮修山不由自主与左尚书裴大国对视一眼,随即撇开。

  这试题与提前买通内侍官得到的试题,完全不一样。

  左尚书自然心领神会,皇帝终究信不过任何人。

  虽只是换题,也明摆了皇帝的态度。

  这天下是他南宫家的,还轮不到朝臣做主。

  早前惠安帝看到十位候选名单,在宫中着实发了一顿火。

  可皇榜已放,圣令不好再改。即便有诸多不满,可为了朝堂安稳只能忍了下来。

  惠安帝早就对左尚书不满,谁让他是三朝老臣。

  其中一个儿子,又是镇守边疆的大将军。

  他裴家从先帝开始。便把持一半兵权,先帝也防着裴家。

  从先帝开始京城便流传民谣,“裴家兵保天下,裴家人居京都,君臣臣君分不清,谋权篡位留不得,留不得……”

  左尚书裴大国,如果要抓散布流言者,更难自清。

  只能眼看着民谣,传遍全国人人皆知。先帝这一招不出一兵一卒,便压制住裴大国一族。

  “下一位,裴泫铭。”

  惠安帝拿捏着签子,仔细盯着出列的裴泫铭。

  裴泫铭毕恭毕敬作揖,随后展开纸张。

  “裴泫铭,年十一,左尚书裴大国之孙。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这裴泫铭别看只有十一岁,却是少年老成。

  满腹经纶堪比夫子,长相斯文一看便是忠厚之人。

  裴泫铭字字有声,连惠安帝也满意微微颔首。

  左尚书裴大国,更是得意地直捋白胡子。要知道这裴泫铭,是他最中意的孙子。

第1章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琢璞为玉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琢璞为玉大结局+番外